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30030
摘要:在“3060”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重要转型方向。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部门,银行对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研究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旨在更好地推进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问题;有效策略
前言:绿色信贷是指通过向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或项目发放贷款的方式来支持环境保护事业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与传统的信贷模式相比,绿色信贷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绿色信贷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绿色信贷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绿色信贷概述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碳金融等在内的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其中,绿色信贷是指银行为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提供贷款,以支持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这种类型的信贷通常包括了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向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可以促进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国家政策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我国,绿色信贷的概念已经逐渐被广泛认可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1]。
二、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分析
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1月,人民银行提出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2021年6月,人民银行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2023年3月,发改委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引领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完善机制设计、加大资源配置、创新产品服务、优化决策审批、改进资金定价、强化风险管理等手段,大力推动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上年末高5.5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这表明,绿色信贷已经成为了我国银行业的重要业务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三、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其中,绿色金融是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虽然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上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推进绿色信贷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制度短板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所在。首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强。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还比较薄弱,缺乏明确的规定和规范性标准。这使得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难以确定贷款项目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如何评估企业的环境信用等级等等。此外,现有的监管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对绿色信贷的监管还不够严格和有效。这些都限制了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其次,我国银行业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信贷的发展。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较为保守,往往会优先考虑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忽视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2]。因此,银行在进行绿色信贷时,往往会选择那些风险较低、回报较高的项目,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项目。同时,银行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银行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绿色信贷意识和文化氛围,那么就很难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在操作绿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能深刻理解绿色信贷政策、制度,尚未制定绿色信贷业务长远规划;对绿色信贷专业人才培养不足,无绿色信贷专业管理团队;未建立全面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工作滞后于业务创新及形势发展,无法进行前瞻性地风险防范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未设置专项激励,难以激发客户经理的积极性。最后,市场需求方面也有待加强。虽然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市场上对于绿色信贷的需求量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一些银行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绿色信贷的发展。
四、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有效对策
(一)加强绿色信贷的制度建设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应积极探索绿色信贷的发展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信贷的发展,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绿色信贷的开发与应用,如《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然而,这些法律文件只是初步的指导性意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因此,建议加大对绿色信贷相关的立法工作,制定更加具体的标准和监管措施,以确保绿色信贷的质量和效益。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以便于银行能够准确评估客户的环保能力和还款意愿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环境和社会责任评价,提高绿色信贷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绿色信贷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要鼓励科技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促进绿色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执行力
首先,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执行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银行的思维模式、信贷方法技术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方式中,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实现绿色信贷的有效推广。其次,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紧密也是制约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执行力的一个因素。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境和社会责任,但对于绿色信贷的需求却相对较少。因此,银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向企业提供更多的绿色融资服务,增强企业的了解和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最后,政策支持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但是实际落地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引导各行业及各类型银行共同推进绿色信贷的发展进程。同时,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绿色改造和技术研发,降低其成本负担,增加其获得绿色贷款的机会。
(三)细化评估标准
一方面,对于细化绿色信贷评估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能源效率方面的评价,即贷款对象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能耗;二是废弃物处理能力方面的评价,即贷款对象能否有效减少废水排放量以及垃圾产生量;三是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评价,即贷款对象能否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四是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即贷款对象能否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等。这些具体细化的评估标准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绿色信贷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例如,如果贷款对象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或者管理水平,就可能会出现违约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些潜在的风险,银行应当加强信用评级工作,提高信贷业务审核审查力度,确保贷款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如设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举办行业交流会议、组织学术研讨会等;还需要重视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措施。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人才的流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待遇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银行业队伍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整合,才能保证银行业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银行的长远发展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绿色信贷不仅是商业银行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吴赛楠,白涵.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J].商讯,2021(35):89-91.
[2]张宇,钱水土.绿色金融、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与产业结构清洁化[J].科研管理,2022,43(04):129-138.
作者简介:尚铭,男,甘肃环县,1984年3月,汉族,大学本科,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