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陈埭镇阿梅中心幼儿园
【摘要】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指出:“能够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融为一体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它能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使之成为培养身心均衡发展、有较高素养与能力的适应现代生活的、有创造性的人。
【关键词】幼儿 节奏 培养
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为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从几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孩子的培养目标 。
一、节奏感在幼儿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它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培养拍子感和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节奏感不是从一个音一个音地研究乐谱获得的,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游戏运动来感知节奏,强调的是“动”,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游戏运动中感受,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和流动。通过游戏活动,能使幼儿的听觉、心脑、身体肌肉协调作用,逐步培养幼儿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既符合节奏的运动特征又适应了幼儿好动的天性,使幼儿有兴趣的、主动的、有创造性的进行对节奏活动的时间,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和探索,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掌握各种节奏。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一)引导幼儿用耳倾听感受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为幼儿提供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使幼儿掌握听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熟悉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比如可以设计些“小医生”、“钟表店”、“划龙船”等活动。在幼儿周围放置了听诊器和许多钟表,让幼儿通过听觉亲自感知“嘀哒嘀哒”的时钟声;“铛铛铛”的敲钟声;“咚咚咚咚”的心跳声,然后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节奏,如“哒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咚咚咚”的打鼓声、“笛笛笛”的喇叭声等。
(二)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比如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可以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来表现。例如:学习《拔根芦柴花》中的节奏× × O|×× ×O,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摆动手臂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利用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学习节奏
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 ××)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乏味,幼儿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如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例如:在节奏乐《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点表示强的部分,用小的雨点表示弱的部分,这一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强弱不同的节奏并通过身体动作或乐器表示出来。又如:在节奏乐《小鞋匠》中,用锯子和锤子表示不同的音乐性质,同时用一个锯子或一个锤子表示一拍,用半个锯子或半个锤子表示半拍,幼儿不但能清晰地理解音乐的性质,而且能根据图谱的提示选择合适的乐器来演奏。可见,图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做各种不同节奏的小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运用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如:同样在节奏乐《小铁匠》中,教师除了用图谱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节奏,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节奏,用叽咕叽咕O叽咕 叽咕O表示锯木头,用丁 丁O丁丁O表示钉钉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不仅学得有趣,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借助这些游戏活动,使幼儿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投入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
(五)引导幼儿创作节奏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不是只强调节奏的训练,而是更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思维,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并创设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节奏“火车”游戏中,我们要求幼儿换个自己创作的不同于别人的节奏。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节奏。如:A.XX XX X B.XX XX X X C.XXXX X XX X ……同时他们不断地学习同伴的节奏,又敢于超越同伴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充满了竞争的气氛。
(六)音乐节奏感渗透到各学科中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节奏教学与语言也能有效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在语言活动中,教歌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感兴趣,并且让幼儿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有了节奏的加入,幼儿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如:在做操之前会有一段准备时间,主要以踏步为主,教师则会以“12 1 12 1”的口令来指挥,看似一个熟悉而简单的口令,也是一种节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个节奏;当教师需要集中正在自由活动的幼儿时,教师常常用铃鼓或拍手声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常常使用× ×O ×× ×O的拍打节奏来引起幼儿的响应,先结束活动的幼儿则会跟着教师一起拍打该节奏,从而也学会了这个节奏。
在培养孩子的节奏感除了它的方法还需要运用表扬与奖励的激励机制。比如:幼儿有节奏的创编自己的名字时,有点拘束,不太敢表现自己。有的幼儿站起来说:“我不会说”显得有些害怕。当有一名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时,我及时给予鼓励了大红花,我的这一举动给了幼儿很大的鼓舞,幼儿都十分积极、主动的介绍自己的名字了。
总之,无论是通过念童谣、唱歌,还是通过身体动作等方法来培养节奏感,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不只是靠几节音乐课,而是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寻找机会,利用可以利用的内容或形式适时地进行节奏训练,当然在训练的同时不是机械的,而是要注意它的兴趣性。还可以再运用这些策略开展节奏学习活动时,注意与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幼儿主动感受、发现节奏的规律,对节奏学习活动产生容后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幼儿创造力的发展[M]1993年.
[2]曹华.浅谈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9df730100b270.html.
[3]王丽丽. 在音乐区中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J]中国农村教育,2005年Z1期.
[4] 修海林、尹爱青、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5]张君、刘纪秋.如何将节奏乐应用到课堂中.[J]大众文艺.2010年第22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