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610000
摘要:五育融合作为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师的育人思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体育学科作为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途径,如何准确定位“五育”融合视域下体育教育的价值、科学开展“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教学实践成为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双减;五育融合;策略
引言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高度重视。如何教好小学体育,将德、智、美、劳教育融入到体育中,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大课题之一。
1五育融合视域下体育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虽然德智体美劳这“五育”分别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育人的功能,但是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五育”之间不可分割,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共同服务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体育学科既有其独特性,又与德智美劳相互融通。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由此可见,体育是精神教育的前提条件,为其他各育提供生理基础和体质上的准备,是各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保证。具体而言,体育教育教学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在人事物的体育实景活动中提升学生认同感、培养责任感和锤炼坚韧品质,是育“德”的体现;培养学生增进健康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质率,是育“智”的体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同时培养他们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及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健康的学习及生活心态,是育“体”的初衷;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与艺术素养,熏陶他们的内在心灵和培养心灵美的情感,是育“美”的体现;让学生更加贴切地走进生活,树立劳动的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创造劳动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育“劳”的体现。
2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2.1重视学生智育教育,忽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受传教学理念影响,自小学阶段开始,教育者们就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过于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强调开展智育教育工作,将衡量学生的标准建立在成绩的好坏之上。一些学校没有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引起重视,也没有对体育教学引起重视,大部分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只是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完成体育运动与锻炼,这样的教学思维与五育融合背道而驰,进而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2.2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育人目标不清晰
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简单的学习内容,没有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所设立的教学目标也不清晰,课程育人目标模糊,教学过程中只是采用零碎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阶段性的体育课程学习,教师的教学体系也不规范。例如,一些体育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准备活动及跑步训练后,便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种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运动指导,不利于学生运动基础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体育课堂教育的改革创新。
3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实践策略
3.1体育理念专项教学
体育锻炼是一种基于体格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技术手段,它能够结合个体成长、运动技能养成、身体技能等基本规律,促进个体提升综合身体素质、全面教育水准以及改善生命品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开展,与健康生活、身体锻炼息息相关,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为小学生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体育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一些正确且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能够借助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体育项目锻炼中。五育中本身就包含体育,教师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为学生介绍专业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等概念。体育运动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如奥运精神、马拉松精神等美好的价值追求。教师通过开展这些内容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对体育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进行领悟,进而促进学生对参与学校体育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但是,教师所开展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的渗透形式多样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总之,五育融合视阈下需要学生能够激发对体育课程相关的学习意识,能够感知体育课程对成长的正面影响,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育学习效果。
3.2劳动教育与小学体育的融合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健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而体育课程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劳动知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懂得劳动也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形成勤劳的品质。体育课堂会用到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次轮流去借用与归还,课程结束后也要提醒学生及时打扫场地卫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特色体育活动,例如劳动小游戏、劳动技能比拼等,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既可以玩得开心,又可以真切感受到劳动的快感。为了更好地让劳育与小学体育进行融合,教师还可以将其纳入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劳动观念、课上课后劳动实践活动等,设置适当的权重,甚至可以增加学生互评、家校互评的环节,使体育与劳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3.3现代技术与小学体育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因此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也需要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方式下获得质量的提升,保持持续前进的姿态。五育融合发展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不应再受到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例如,在对小学体育“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就是对传接棒过程中的夹、伸、送、张、合、压、放等技术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连贯地完成整个传接棒动作,让学生明白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中的技术动作要领。通过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存在欠缺连贯性、灵敏性的问题。因此,为了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观看到接力跑中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动作的要领。同时,借助信息科技中的回放、暂停、慢放等功能,学生能够对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动作中的每一个动作特点进行详细的学习与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视频完成动作,并和同伴一起组队,在合作学习中一同完成交接棒技术的多次练习。总之,借助信息科技能够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正确的传接棒技术动作概念,有助于学生传接棒技术能力的提升,实现对传接棒动作技术中的教学重难点内容突破。五育融合发展视阈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需要教师能够顺应时代改革的变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3.4智育与小学体育的融合
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智力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体育运动过程也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过程,因为学生要在练习中进行学习和思考。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不能采用仅仅让学生照搬照抄运动技能的“注入式”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反而会让学生的大脑产生“惰性”,不愿思考,只想被动接收。
结语
“双减”下的“五育”融合,非一朝一夕之功。建立适应“五育”融合要求的学校治理体系,培养思想正、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团队,将“五育”融合打造成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新常态,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层呼应,“双减”之利才能持续呈现。
参考文献
[1]肖浪,唐心怡.五育并举视阈下学校体育的价值审视与课程实践[J].中国教师,2021(04):100-101.
[2]陈万才.浅谈五育并举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活动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22(34):1-4.
[3]董鹏,于素梅.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内涵厘定、策略探骊与误区规避[J].体育学研究,2022,36(02):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