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玲珑园区) 213000
摘要: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大家愈加认识到课程是一个整体,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进行的集体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已经大大减少,教育重心转向幼儿的一日生活。但是僵化的作息时间和统一的一日生活,让幼儿个体的发展效率大大降低,个性化发展被遏制。幼儿失去自我管理的机会,被动、低效地进行一日生活。幼儿园内的弹性作息时间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活动。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采用积极的策略优化幼儿园的弹性作息时间管理,目的是让幼儿成为幼儿园的主体,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好奇心与探知欲,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笔者集中研究了幼儿园作息中各种时间安排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班;弹性;作息时间;管理策略
弹性时间,是指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和固定的午饭及午睡前提下,幼儿可以在一日活动中,自由选择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代替统一固定的各项生活时间。实行弹性化的一日作息时间,可以促进幼儿自主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由“自律”形成“自主”, 让一日作息时间适用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更好地诠释“以幼儿为主体”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固定化的作息时间下,幼儿自我管理会出现的问题
在幼儿园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动作很快的幼儿,总是会在等待;一个兴致勃勃探究的幼儿,因为被迫终止而失去兴趣;一个面对多重任务的幼儿,不知道如何安排几件事的先后顺序和把握做事情的时间,而茫然地等待教师的安排。这些都是因为整齐划一的作息时间制度,让幼儿失去了自主管理的机会。固定化的一日作息时间,往往给幼儿自我管理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 幼儿的自我发展的需要,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实现。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的做事节奏和兴趣。有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速度很快。有的幼儿思维深沉,喜欢慢工出细活。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也不一样。我们要尊重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关注幼儿的个别化发展。尽量避免让幼儿在同一时间段,完成同一个活动。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往往会打乱幼儿学习的节奏,打断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幼儿自我建构的课程经验,会被打断甚至不能延续。
在固定的作息时间中,幼儿在建构自己的课程经验时,往往因为时间原因,要统一进行下一个环节,而中断经验的建构。即使后面再给幼儿时间,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情绪上很难继续学习热情,认知上也很难接着深入自己的探究。
3. 幼儿的个性需求无法实现,等待时间长,整齐划一。
在固定的作息时间中,各项活动的时间都是预设好、固定住的,包括生活活动。对于有些动作快、先行动的幼儿,已经完成了这个活动,但是还没有到下一个环节的时间,那么,这些幼儿只有消极的等待。这时,幼儿的自主性是被压制的,幼儿的个性需求也没有实现的空间和时间。
二、弹性一日作息时间,对于幼儿自主管理发展的价值
实行弹性一日作息时间,对于幼儿和教师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这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弹性时间后,集体如厕、喝水、吃点心这样的生活活动大大减少,幼儿需要有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在开始是很困难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样做对于幼儿自主管理有以下价值。
1. 学会自主管理时间,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实行弹性作息时间后,教师安排的集体活动时间少了,幼儿自主的时间多了。这就需要幼儿能自主地去管理时间。在实行弹性一日作息时间后,幼儿学会了自主管理时间。先梳理自己这段时间里要做的事情,统筹安排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并且通过一次次的实践,能自己把握做事情的时间,加快做事情的速度,这样幼儿由原先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需求。从“你要怎样做”到 “我要怎样做”,更好地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幼儿统筹控制能力提高了,促进了幼儿的自主管理。
2. 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更有自尊自信。
实行弹性作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原来统一行动的生活活动,如吃点心、如厕、换衣服、喝水等,不再统一安排。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幼儿学会了自己去拿点心、倒牛奶、盛饭菜、换衣服、整理床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弹性作息时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幼儿更加独立自信。
三、实行弹性作息时间,促进幼儿自我管理的原则
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不同年龄段实施弹性作息时间。
实施弹性作息时间,需要幼儿具备相应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小、中、大各个年龄段,弹性化的程度不同。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欠缺,对时间缺乏概念,而且刚入园,需要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来适应集体生活,所以小班上学期,以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为主。到了小班下学期实施弹性作息时间,主要是早上的自主吃点心和晨间活动时间以及下午的吃点心和区域时间统整到一起,幼儿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吃点心,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到了中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也随之增强。因此,吃点心、如厕、喝水、穿衣服等生活活动,都不在集体中统一进行,而是和其他学习和游戏活动合并,幼儿自主选择时间进行。到了大班,幼儿的各项能力大大增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教师讨论一日作息时间的调整,只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不能变更,其他的都可以变更。
2. 相对固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的需要弹性化作息时间。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生活有规律,“自主”不代表“自由”,弹性化作息时间不是教师或者幼儿随意改变作息时间,而是根据幼儿的需要,有原因地作调整。并且这样的调整需要让幼儿理解原因,也需要和幼儿商量,在不影响集体的情况下做调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逐步学会有意识地适度调整作息时间。
3. 学会事先计划,是实行弹性作息时间的保障。
幼儿在实行弹性作息时,需要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做一个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在弹性时间时,幼儿的效率比固定作息时间高。否则毫无计划的弹性时间,还不如固定时间有效。因此,幼儿要学会做计划,先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和总时间列出来,然后将事情的先后顺序安排好,再计划好做这些事情的时间,并且在活动中能尽量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这样的弹性作息才有意义。
4. 以幼儿的自我管理为明线,教师的隐性指导为暗线,保障弹性作息时间更加合理。
在弹性化一日作息时间中,我们要坚持以幼儿的自我管理为明线,让幼儿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基于对幼儿的观察,给予幼儿个别的指导。教师基于对课程的理解和对幼儿现状以及发展情况的预测,去指导、支持、帮助幼儿进行自我管理,促进弹性一日作息时间的有效性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这样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相互支持,才能保证弹性作息时间更合理,更能促进幼儿发展。
四、弹性一日作息时间,促进幼儿自我管理的策略
1. 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包括集体学习与集体生活活动)。
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包括减少集体学习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区域学习和自主游戏,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给他们更多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取消集体生活活动,包括早点、午餐、喝水、如厕、起床等,而是给幼儿一个时段,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解决。刚开始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总有人忘记吃点心、到了集合的时候才想起来要上厕所、为了多玩一会喝水次数太少等,但是通过教师的观察和提醒,以及开展主题为“如何进行自主的生活活动”的专题讨论,幼儿慢慢变得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了,教师也不那么累了,一切变得井井有条,大大促进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2. 化零为整,将时间段分成大块面,减少环节的转换,有利于幼儿经验的延续性。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兴趣、学习节奏,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不要把作息时间安排得过于严密,要保证幼儿能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让他们能在自主活动中生成新的想法,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为了幼儿一日时间的有效利用、为了课程的整体性,我们将原来被分割成许多小块面的时间段,合成一个大块面,尽量减少环节的转换,使幼儿能“长时间完成一件事”,有利于幼儿经验的延续。比如将区域活动和点心合为一块,将喝水、如厕和游戏活动合为一块。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探索行为就不会因为吃点心而被打断,甚至终止。幼儿可以选择先吃点心,再游戏;也可以先活动,再吃点心;或者进行一个区域活动后吃点心,再进行另外的区域活动。人员的分流也让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区域活动的幼儿,保育教师能更好地照顾吃点心的幼儿。看似只是一些活动进行了整合,但是在实施中,这样的改变就能感觉到,它对于幼儿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这些统整后的大块面中,每个小块面的时间都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延长或缩短,先后的顺序也可以自由调整,这对于幼儿自我管理是个很大的促进。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园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优化教学管理。幼儿园可以规定明确的进餐时间、午睡时间、起床时间,预留出各年级、各班级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其余的时间安排不必作过于详细的划分。这样的块状结构能够避免活动安排过于集中以及消极等待的现象,又能减少隐形浪费的时间。设置幼儿园活动的弹性时间表,不必规定每一次活动的时间,各班级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幼儿活动时间。通过整合碎片化的活动时间,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日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户外锻炼游戏、系统教学、生活过渡等环节。教师可将能够融合进行的活动积极融合起来,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能够让幼儿有自由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在较长的活动时间段内可以交叉进行多种活动,如针对生活环节和自主游戏等活动,可以根据幼儿个体需要交叉进行,保障幼儿对活动时间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3. 将小块的零星时间留给幼儿自主活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富有启蒙性的,各个领域内的内容相互融合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
技能等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这五大领域的要求,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幼儿自己主动尝试。教师需要学会等待,让幼儿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需求去发现探索。幼儿园应该坚持以幼儿为本,努力探索科学管理的方法,平衡教育时长与活动时长,保障幼儿拥有充足的自主时间,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基于幼儿园自身的特点,教师要保证将幼儿的需求摆在首位,遵循《纲要》中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考虑幼儿的喜好与需求,实行个性化的弹性作息时间管理模式。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许多零星的时间,比如入园、教学活动前后、午餐前后、午睡起床后、离园之前。这些时间是零碎的、个体化的时间,之前这些时间往往在无形中被白白浪费掉。为了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我们和幼儿一起商量这些时间可以做什么,并且制订相应的班级约定。比如晨间入园,可以进入区域,也可以照顾观察自然角,帮助保育教师摆放晨锻器材等。教师在一些桌子和矮柜上放置一些益智玩具,让幼儿在零星时间去探索游戏。创设一个移动的图书馆柜,供幼儿在零星时间自由翻阅。设计一个表演角,让幼儿可以在餐前、起床后、离园前去表演,鼓励幼儿多多展示自己。供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丰富多样,让零星的时间也被充分利用。弹性一日作息时间,是落实和内化《指南》的过程,也是对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中支架六——一日活动尝试实现观念的改变以及陶行知关于生活论的思想的践行。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虽然我们做得并不完美,但是研究让我们更加关注幼儿个体的发展,更加重视幼儿自我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的管理者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给教师自主权的民主管理,为弹性一日作息提供了土壤。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更自主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以兴趣为起点,释放幼儿求知欲
幼儿的心灵发展是自由的,这一过程是在一种开放或是冲动的情感引领下进行的,这是幼儿的内在需要。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出,教师要学会等待,对幼儿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在实行作息时间弹性管理后,教师可以同幼儿一起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条件和探索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灵活调整教学活动,力求激发每个幼儿的潜能, 幼儿时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能够让幼儿的思维更加自由,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索,发现有趣的事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能让幼儿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王明霞 . 幼儿园弹性作息策略探究之我见 [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9(6).
[2] 赵一玮 . 规则下的自由——幼儿园弹性作息有效性的思考 [J]. 好家长 ,2019(36).
[3] 吴晓峰 . 弹性作息 : 寻找课程建设的逻辑线索——幼儿园弹性作息制度的实践分析 [J]. 教育观察 ,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