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分析

樊先梅

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市  404600

【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140例接受疫苗接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针对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开展预防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70例: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疫苗接种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4.29%)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疫苗接种过程预防性护理较于常规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注射至人体,使接种者获得对抗某一特定疾病的免疫能力,该技术借助接种者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与防御能力,当致病菌侵入人体时,抗体筛选并识别侵入人体的致病菌,产生对抗致病菌的抗体,达到防御效果[1]。疫苗接种在提升接种者免疫能力的同时,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降低疫苗接种安全性,疫苗接种过程中常规护理基于无菌操作理念,但预防接种质量有待提升,预防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基于对护理程序的掌握,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与表现,对护理风险做出预先判断,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140例接受疫苗接种过程中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预防性护理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70例预防性护理患者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在20岁~68岁、平均年龄(43.75±1.44)岁。对照组70例常规护理患者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在22岁~70岁、平均年龄(43.78±1.45)岁。两组疫苗接种过程中接受不同护理模式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自愿入院接种疫苗且获知本次研究计划与内容,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本次研究满足医院伦理会研究开展条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疫苗接种禁忌症患者。(2)排除十分抗拒疫苗接种患者。(3)排除合并言语交流障碍患者。(4)排除疫苗接种部位皮肤破损或罹患全身性皮肤病变、血管病变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1)核对接受疫苗前核对患者年龄、性别,并询问患者既往接种史、过敏史,饮食情况以及运动情况,空腹或接种前一天饮酒、有疾病未愈、感冒或精神不佳患者均不适合接种,对于不适合接种患者应告知其原因,并请患者择期入院行预防接种.(2)对于满足预防接种条件的患者。护理人员佩戴口罩、医帽, 一次性医用手套,自疫苗储藏柜中取出后,护理人员应检查疫苗包装是否完好,疫苗颜色是否正常,若出现异物应做好标记,取外包装完整,在有效期内且颜色正常的疫苗实施疫苗注射错过,观察拟定接种疫苗局部皮肤,避开皮肤表面出现溃疡、红肿等异常炎症反应的患者,以拟定穿刺点为中心,对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基于“稳、准、快”的预防接种穿刺原则指导下,完成预防接种工作。(3)请患者在完成预防接种后留观半小时,并请患者使用无菌棉签持续按压穿刺点,持续约1-10min,以穿刺点无出血症状为止,若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呕吐等不良反应,给予其言语安抚,并立即开展对症处理。

1.3.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1)健康教育预防性护理:在患者疫苗接种前,护理人员即向患者介绍疫苗接种流程、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策略。(2)不良反应预防性护理:①在疫苗接种前,应对疫苗接种室进行清洁,并维持疫苗接种室温湿度,确保疫苗接种室内温度恒定在22℃-25℃,湿度恒定在50%左右,此外,准备好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应急治疗药品。②完成疫苗接种后请患者多喝水,无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并向患者列举日常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酒,此外,为患者发放疫苗预防接种宣传单或在走廊放置宣传板报,使患者了解辛辣油腻食物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③请患者完成疫苗接种留观的同时,向其科普局部穿刺点护理方式,禁止患者反复揉搓局部,同时禁止患者完成疫苗接种后3天沐浴,或穿刺点接触污水。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形式表达的数据用“t”检验,“(%)”形式表达的数据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预防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防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组别

例数

局部红肿、硬结

恶心、呕吐

腹泻

皮疹

总有效率

实验组

70

1

1

1

0

4.29%(3/70)

对照组

70

6

4

2

1

16.57%(13/70)

χ2

5.617

P值

<0.05

3讨论

疫苗接种可完成人体免疫功能,提升人体对某些特殊疾病的免疫防御能力,但是在预防接种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患者普遍未接受过自身疫苗接种专业知识教育,自我护理能力有限,易因护理不当诱发局部红肿、硬结、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疫苗预防接种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激化护患矛盾,不利于后续疫苗接种的顺利开展,因此,疫苗预防接种过程中应给予不良反应更多关注

[3]。预防性护理针对疫苗接种期间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发生前,对常规护理进行完善,为促使患者主动配合疫苗接种期间各项护理诊疗干预,向其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护理,提升患者自我安全意识,引导患者自觉参与至疫苗预防接种护理诊疗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通过发放宣传单、放置板报等多种形式以增强患者安全意识[4]

本次研究中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患者,预防接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综上所述,疫苗接种过程中预防性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芳. 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观察[J]. 养生大世界,2021,10(12):240.

[2] 李黎明. 预防性护理对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19,6(42):143.

[3] 吴丹. 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22,21(35):254-256.

[4] 邓淑芬. 预防性护理对疫苗接种儿童不良反应的影响[J]. 妇儿健康导刊,2021,11(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