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层级设计助校本教研提质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试论层级设计助校本教研提质增效

周凤临

上思县第三小学

摘要: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教研是非常重要一环。在“双减”教育政策落实背景下,小学教育理念、模式都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将“双减”落实落地,需要将校本教研放在突出的位置,以校本教研的优化设计来推动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双减”政策下小学教育活动改革方向和要求,从学生的学习提质增效方面出发,就如何有效的设计校本教研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层级设计;校本教研;双减;提质增效

校本教研涉及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学教育提质增效的目标实现,需要学校、教师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结合当下“双减”政策落地背景,校本教研的设计应当以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实效为宗旨,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小学教育高质量提升提供引导和支撑。

一、将新理念应用在常态课中,提升教学质效

二十大提出了要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双减等政策方针的开展方向,更为小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指引。在校本教研的设计中,应当将常态课作为研究和探索重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和效果[1]。例如,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应当将“双减”教育政策认真的贯彻落实,并将双减政策中有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方面的要求,全面在常态课中落实。学校要结合双减政策文件,制定符合本校实情的双减落地保障措施,像动员全体教师学习“双减”政策内容,实施“推门听课”等监督落实方式等等。尤其是在引导全体教师学习“双减”政策内容方面,要充分的发挥每一名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根据本学科、本年级,制定详细的“双减”落实计划,包含趣味性课堂构建、课后作业优化、学生主体性发挥等等,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将学生的作业数量减下来,将教学质量提上去,从而有效的贯彻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同时,还应当建立“巡课制度”,将学校教师分成几个巡课小组,每一名教师都需要参与到巡课活动中来。这样,在巡课制度的引导下,每一名教师都会认真对待常态课,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软性监督。而对于巡课教师来说,是一种学习机会,通过巡听不同老师的教学过程,让教师能够获取不同的课堂提质增效策略,助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总之,结合“双减”政策内容,从学生的学习质效出发,不断的优化常态课,真正将教学质量提上去。

二、公开课凸现创新,更新教学新思路

在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公开课活动的开展,为教学新理念、新思想的应用提供了“练兵场”。尤其是在当下“双减”政策落地时间不长,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创新探究,为落实新理念、新思想做好“排头兵”的角色。在设计、开展公开课的过程中,应当凸现“创新”二字,充分激发学生的教学创新优势,为小学教育新发展提供支撑[2]。例如,公开课的设计、讲授等准备工作,应当以一个教研组为一个整体。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研组为例,公开课应当集思广益,发挥语文教研组的整体优势。所有语文教研组的教师都必须参加到公开课的设计活动中来,结合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将公开课一次一次的搬上讲台,然后让全教研组教师进行分析、讨论,就公开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再打磨、再优化。教研组的每一名教师都进行了公开课讲述,并在讲授、听课的过程中就公开课的理念、效果进行认真归纳总结,将公开课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经验进行消化吸收,从而为本学科的校本教研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助推全体教师对教学新理念的应用,加快推进以“双减”为代表的各项教育改革方针的落实。

三、交流分享常态化,深化校本教研成果

在小学教育的提质增效实践中,仅仅依靠单个教师的推进和变革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从而为教师的整体教学素养提升提供高效途径。在小学校本教研设计中,应当构建教学交流互动机制,以“见面会”“讨论会”“听课”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3]。例如,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可以成立“双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组,推动说课常态化、听课制度化,形成全校教师参与、互动的课题研讨新形式。教师在这个课题研究组开展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在落实双减政策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征询,在授课中总结的经验进行分享。这样,学校构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让教师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交流活动中,促进教师在校本教研实践中优势发挥,保障校本教研的高效推动、高成效落地,促进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教学反思和总结,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校本教研的优化设计,应该注重在教研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针对校本教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仅仅涉及到评价主体,还应包括评价内容,在校本教研的设计过程当中,应针对教研的题材,内容和角色进行评价,不仅仅加强校本教研的主题及教师的评价效果,还应该注重学生对此次校本教研的评价,通过优质课、公共课等多种评价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从学校方面、社会层面加强层级设计,从而实现校本教研的提质增效目标,促进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在对校本教研评价过程中,应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激发教师重视教研评价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以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学生对此次校本教研的意见和建议。除学生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家长对校本教研的教学评价,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加强家庭教育对校本教研的支持,实现家校合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除校本教研的设计过程外,还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校本教研的可实施性和可行性,使其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改发展趋势,提升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够全面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校本教研的优化设计,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结合教育改革新方向和新形势,层级设计校本教研,有效推动教育活动开展的提质增效转化,将“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有效落实落地。

参考文献:

[1]蓝辉春. 层级设计助校本教研提质增效[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11):22-23.

[2]张坤霞,郭有田. 新时代合作式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J]. 基础教育研究,2021(23):29-31.

[3]张晓军. 提质增效教研先行,师生互促稳步提升——乌鲁木齐市学校体育"1263一体化"育人模式实践的阶段性成果[J]. 体育教学,2022,42(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