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526060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适应新要求,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引导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行路径探索。文章梳理了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通过树立系统观念、绿色观念,保障发展性思维、动能激发、基础技术支撑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关键词:国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路径探索
1 引言
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战略面临着新的改变和挑战,需要适应未来的战略需求。特别是在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管控理念的要求。社会面貌的变化带来了国土综合整治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对生态修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不能继续延续老旧的国土规划理念和空间规划思想,而应该采取全新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国土空间中面临的崭新难题。
然而,当前国土空间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使得基于生态文明战略诉求的现状不如人意。因此,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路径的探讨仍然值得后续不断探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和整治国土空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这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并树立正确的管控理念,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挑战。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战略要求。
2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内涵
我国由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表明社会背景由单纯注重经济建设转向同时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因此,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适应要求,需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国土空间发展朝着更加系统化的方向进行规划,统筹调配资源。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根据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分区的制定,因地制宜地对土地总体规划和资源调配进行实事求是的指导。生态修复更加侧重于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人工干预作为辅助手段,保障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以达到平衡,确保生态系统的和谐性。国土空间规划包含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两个方面,虽然技术手段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生态文明战略的需求,旨在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区域全面协调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普惠的民生福祉,创造宜居环境。通过统筹规划国土空间,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现状面临的问题
3.1 存在技术薄弱问题
我国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缺乏相应的环境检测手段和评估标准,以及国土整治技术和生态修复水平的亟需提高。
首先,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缺乏相应的环境检测手段和评估标准,导致在整治过程中无法准确评估修复效果。由于缺乏客观评估标准,国土整治往往过于注重效率和进度,而忽视了因地制宜的综合考量,造成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其次,国土整治技术和生态修复水平需要针对性提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评估人员对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等运用不熟悉,导致国土整治中修复技术和资料的不统一,影响了整治效果的评估。
同时,在技术人员素质水平上也应提出更高要求。目前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整治修复技术规范,导致部分技术人员在土地监测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实用性较弱。
3.2 制度不完善
鉴于群众及国土空间的动态调整,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出了重新规划的需求,以实现群众与国土空间的适配性平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部门之间存在土地条块化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在经济利益、整治目标、修复技术及实施效果与标准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在制度管理层面上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滞后,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土地割裂,这对综合考量生态平衡与生态修复中的整体适配性不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行重新规划,使得群众需求和国土空间的动态调整能够得到有效的适配和平衡。同时,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建立更加统一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一致性。此外,对于修复技术和实施效果,也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生态修复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群众与国土空间的有效适配,促进生态平衡与修复工作的整体适配性。这将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3.3 发展意识滞后
国土空间构成形式与实际空间的组成形成了生态系统网络,因此技术人员在进行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时需要通盘考虑,进行统筹安排。然而,部分技术人员缺乏系统性思维,导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项目拼凑的方式进行整治,导致生态修复出现碎片化的发展现状。
在实际的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一些修复人员过于重视工程整体整治的重新建设与施工,忽视了生态修复过程中的自然修复。同时,缺乏相应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未能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采取科学与平衡的方式进行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因此,在后续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修复标准的建设。
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修复理念导致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土地整治实际上包含了土地重新研究、土地开发利用、土地复垦、土地生态修复等多种修复方式的综合活动。由于技术人员在国土综合治理中存在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滞后,影响了对土地整治过程的把控,导致后续生态修复转型过程中的认知不清。同时,部分工作人员过于依赖土地整理的形式化与效率化,导致整治目标出现盲目化与功利化的特点,从长远来看可能影响我国土地整治的效率与效益。
因此,为了实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理想状态,我们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系统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建立相应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以科学与平衡的方式进行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4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方向
4.1 树立系统观念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由多个综合活动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牵制。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因此,对技术人员提出了在修复过程中应遵循“系统性”观念,将问题治理转化为源头治理的方式,将国土整治过程视作完整系统,转换线性思维,改变以往单一、局部整治与修复的过程,转化为多视角、多途径的修复。
在国土整体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体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价值。这意味着不能只单纯地局部治理问题,而是要从整体上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治理与发展相结合,推动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综合目标,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考虑到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要重视源头治理,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通过综合的、系统性的修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2秉持绿色观念
两山理论深入人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打造美丽中国。在以往追求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和效率的过程中,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出现给后续治理和民生福祉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在追求社会效益的“野蛮生长”过程中,我们面临森林植被缺失、物种减少、全球变暖、湿地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也成为全球治理的新难题。
为解决环境问题,各国政府成立了不同的组织,专门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巴黎协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这些组织要求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以营造“绿水蓝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综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育。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创造一个绿水青山、美丽宜居的环境,让人民共享美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 国土空间规划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具体途径
5.1 保障发展性思维,推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治的发展
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发展保障发展性思维,这意味着要注重发展与治理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技术人员还需增强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意识,认识到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应通盘考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整治效果,不仅要解决当下问题,还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确保治理效果能够持久稳定。为此,需要有效提升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势能,通过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不断推动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同时,也需要逐渐将单一、独立的治理思路转化为整体、系统的方式,并且以自然修复为主导。这意味着要注重整体规划,将生态修复纳入整体治理的框架中,发挥自然修复的力量,实现自然与人为干预的有机结合,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成效。
多元治理作为系统性思维的直接体现能够转变局部治理到全面综合性治理。政府可以牵头建立多元化修复机制,根据区域现状进行系统性调整。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经济因素、交通因素、人口因素等变化情况,同时注重区域的生态环境,使治理计划更加全面和可持续。
转变治理方向,从行政区域分界方式转向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方向,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并达到长远目标。通过整体规划和多元化治理,相关治理部门的治理效率将得到提升,实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双赢局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5.2 保障潜在动能激发,强化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治新动能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治,需要完善相关策略与方案,并由相关部门积极促进方案的实施与推进。同时,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提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治的应用标准,以及建立评估体系,以此来对项目效果与成效进行合理评估。
在技术方面,需要积极发展国土综合整治的先进技术,以提高项目治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治理工作的需要,并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除了技术手段,培养相关人才也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治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治理环境。
同时,还要推动国际化合作,加强全球化沟通。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能够为我国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合作机会。通过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可以加速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进程,并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完善策略与方案、加强科学研究、发展先进技术、培养人才、推动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更有效地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治工作,实现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5.3 保障基础技术支撑,提高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整治有效性
为提高中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多种高新技术手段。引进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与遥控无人机相结合,可以实施对土地和环境的长期数据变化的监测。这样的监测手段具有高精度和全面性,能够准确记录土地利用和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
同时,建立并完善全国土地环境整治处理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实时监测平台,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个监测平台可以集成不同的数据来源,包括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数据、传感器数据等,实时监测土地和环境的状态变化。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项目施工和生态环境自然修复过程的有效性。
引入高新技术的监测手段,能够提高整治与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科学数据是制定决策、确定措施的重要依据。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与遥控无人机的应用,提供了更全面、更细致的数据支持,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地和环境的状况,更好地制定相关治理方案。
总体而言,通过引入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和遥控无人机,建立实时监测平台,可以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注入新的动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国土环境的整治和修复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6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目前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同方面的问题。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效益,并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等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在三个方面建立相应的机制,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首先,应充分发展保障发展性思维的机制。这意味着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长远规划和综合考虑,不仅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其次,需要激发动能的机制。在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时,要引入新的动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要加强政策引导,给予支持和奖励,推动各方共同参与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事业。
第三,基础技术支撑的机制也至关重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等,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机制,可以确保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顺利推进,实现生态发展方式为主导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土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李冰姿,张慧.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路径的思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1):34-36.
[2]李明辉.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路径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21(12):65-66.
[3]陆如华,吕龙波.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转型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3(12):65-67.
[4]杜娜.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0):212-213.
[5]陈亮.浅析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