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湖泊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湖泊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徐迪琨

湖南葆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10000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乎百姓民生。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其中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900 m3,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近2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水环境的污染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现象更加严重,水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以“治污先行”推动浙江省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水体污染

1前言

河道的感官表现为水体混浊、发黑、发臭,水面垃圾漂浮等问题。城乡污染导致河道水质恶化和生态失衡,甚至丧失生态功能。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可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几类,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盐。自然的河道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更新、平衡和演替能力,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自净能力。然而,多年来浙江城乡河道岸、底硬化的趋势改变了河道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水环境,导致河道生境恶化。这使得水生植物失去了生存基础,微生物和微型动物也受到了影响。结果,河道生态链断裂,生物多样性降低,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功能都受到了影响。因此,为了恢复河道生态系统,需要重视河道水质的改善和生态修复。将自然的水环境恢复到河道中,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加强对生态的保护与管理,这些措施对于重建河道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措施

2.1河道生态修复目标

河道生态修复的最终目标,是在满足河道基础功能的基础上,恢复河道的生态和景观功能,最终达到水清、岸绿、景美、亲水、易居的生态河道的要求。经过初期的治理,清除垃圾、疏浚河道、减缓黑臭,水体污染状况已有所缓解,但要最终完成河道的生态修复,还有较长的距离,仍有诸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多年来城乡发展过程中对水环境的侵占使得多数河道较为狭窄,加之城乡地表硬化导致地表蓄水能力降低,排水、行洪等河道的基础功能,是河道生态修复设计和实施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河道生态修复的进行需在河道水质恢复到一定阶段之后,对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河道水体生物的多样性是河道生态恢复的一个典型特征,改变现有河道岸、底硬化,沟渠化的现状,造就多样河道形态和空间,形成多样的水体环境,将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奠定基础。在河道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基础上,从河道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水体稳定、多样性生物链形成,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平衡和演替能力的形成,将是极具挑战性的关键问题。

2.2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与水污染治理思路

生态修复是通过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对受损河道进行水污染控制、水环境改造、水体生物调节等手段,以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重建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生物修复相比,生态修复更注重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发达国家已在河流治理中取得了成功,将治理目标从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保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我国也在开展河道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意识到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生态修复的思路是重建受损河道的生态系统,包括恢复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境。这样的修复措施可以促进城市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并为城市的环境、景观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3河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和谐理念

水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重大社会问题,浙江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的推进,是以治水为契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产业升级。仅污染的防治,就涉及不同层次、各个领域的复杂关系,无论是各类工业企业、各种农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任何一个方面的疏忽,水环境的污染防治就可能难以达到既定目标,或者进度大大拖后。因此,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极其重要的。当前水环境区域污染的现状,使得河道污染的治理必然是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河道是水最终汇集后的体现,在污染流域综合防治的各个领域,以生态、节能、和谐的理念推进技术的实施是各项工作成功的关键。河道治理的理念,应在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汲取先进国家的水环境治理经验,由单纯的污染防治向区域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模式转变。

2.4河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总体策略

河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控制污染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河道污染的治理和水体生态的修复是最根本的途径。当前污染河道的治理,限于行政区划下政府和部门之间的责任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局部治理,难以改变区域污染的现状。但无论是当前的局部污染治理,还是在流域范围内实施综合治理,都应在“减少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降解水体污染”的总体策略下进行方案设计、技术研发和工程实施。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减少外源污染主要是点源污染的截污纳管和统一处理,面源污染的综合控制。在河道局部治理中,既要考虑点源、面源污染,更要关注河网上游水体带来的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是水质改善和提升的关键措施,过去通常采用清淤的方法,未来将更多采用生物-生态的方法来进行治理。

2.5河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系

在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思路下,实施河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对技术将有较高的要求,是诸多技术方法的集成,是涵盖不同领域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河道水污染控制技术,即通过截污实现对点源污染的控制,通过清淤减少河道内源污染,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对水体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河道生态环境改造和调节,即恢复河道的天然状态,调节水流,使河道生境呈现多样性,适合各类生物的定植和生物群落的形成,并促进河道水生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河岸生态缓冲带构建,即恢复河岸植被,形成具有控制和消减面源污染、地表径流营养盐等作用,可美化和调节河岸带景观的生态河岸。生态护岸构建,河岸护坡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河流的稳定性及行洪能力,改变多年来城乡河道河岸硬化的现状,构建自然的生态护岸,利于河道生态的恢复。

3总结

河道生物群落恢复和演替控制,河道修复相关措施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水、岸生物群落恢复奠定基础,从而逐步恢复河道和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河道的天然自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长滨,范欣. 国内外近自然河道生态修复初探[J]. 森林工程,2013,29(06):40-43.

[2]张先起,李亚敏,李恩宽,樊文玲. 基于生态的城镇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J]. 人民黄河,2013,35(02):36-38+77.

[3]谷勇峰,李梅,陈淑芬,刘连江,王翠彦.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04):25-29+46.

[4]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刘娅琴,薛利红,杨林章.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1):2105-2111.

[5]金元欢,周全,吴焕,马紫霞. 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与景观修复刍议[J]. 建设科技,2016(01):18-20.

[6]李凤才.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01):34-36+33.

[7]渠建国.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湖泊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1):16-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