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自《春思曲》的艺术特色与二度创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3

论黄自《春思曲》的艺术特色与二度创作

刘欢

新疆艺术学院

摘 要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春思曲》,形象鲜明、感情细腻、意境含蓄,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鉴赏性。本文分析了该歌曲的曲式结构、情感表达以及钢琴伴奏;通过该歌曲的词曲结合、调性转换、伴奏织体以及民族性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总结出《春思曲》的艺术特色;阐述了在歌曲的二度创作中,钢琴伴奏与演唱的默契配合、声音的运用、突出高潮等手法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黄自;《春思曲》;艺术特色;二度创作

黄自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早期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艺术价值很高,所涉及的题材范围较广,有室内乐、交响乐、独唱、合唱、清唱剧、歌剧、管弦乐组曲等多种形式,其中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最能代表黄自创作风格和艺术高度,这些歌曲大多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和赏析价值,这也是黄自先生作品中广为流传的部分。黄自的艺术歌曲多以诗词为歌词,以词曲结合紧密为特色,有一部分是以古诗词为题材,如众所周知的《南乡子》、《花非花》等;还有一部分是以现在诗词为题材,如《思乡》、《春思曲》等。《春思曲》作为其经典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演唱会上,并被选入声乐教材。基于黄自先生作品的上述价值与意义,本文拟对《春思曲》进行欣赏解析,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

一、《春思曲》作品分析

艺术歌曲《春思曲》采用韦瀚章(1906—1993)的《春思》创作而成,这是一首带有宋词色彩的现代诗词。这首艺术歌曲形象鲜明、情感细腻、意境含蓄,词与曲、旋律与伴奏的结合都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成为专供音乐会演唱的独唱曲,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鉴赏性。

该曲创作于1932年,旋律质朴、形式简洁,以优美而富于真挚感情的音调描绘了一位少女在春天的雨夜对远方情郎深深的思念。

全曲12/8拍,小柔板速度(Adagietto),曲式共分三段,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一开始,以F为主音的旋律连续下行,钢琴右手的小字二组d、f构成的小三度音程弱起,用轻柔、缓慢的三连音,形成淅淅沥沥的春天雨夜的歌曲背景,生动地衬托出歌词“潇潇夜雨滴阶前”的“雨滴”声和少女触景生情的感受,刻画出少女思念丈夫的动人形象,表现了主人公低落而哀伤的情绪。第二小节,歌声在高音声部由渐强,下行的旋律表现出思念的深情,钢琴使用了低音重复的和弦,色彩变化细腻而楚楚动人。

第三乐句的开始,钢琴伴奏使用的是和第一句完全完全相同的伴奏织体,“梨窝浅”的“浅”字,由原来的小字一组a变为降a,同时调性发生改变转到f小调上“浅”字降低半音形成了减七和弦,把一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少女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在《春思曲》中每一个调性的转折点都出现了类似的音调

第四句“绿叶慵掠,懒贴花钿”一句从属和弦进入主和弦,上下呼应,第二乐句还采用了扩充的写作手法,从第一乐句的4小节增加到6小节,调性包含了小调的因素,在旋律上断断续续,表现了一种慨叹忧愁的情绪和娇弱无力的形象

第二乐段从“小楼独倚”起,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在这里孤独的雨夜一变而为陌头的春景,调性变得明朗起来,由f小调转为F大调,并略带激动,表现出少女对远方作战情郎的热切思念和不安的心情。这首曲目与前面的曲目形式不同,打破了结构和调性的稳定性。调性上下不断离调转换:F大调-f小调-E大调-升C小调-F大调。伴奏以分解和弦衬托旋律,多次运用切分节奏,表达了主人公激动而迸发的热情。钢琴伴奏中的分解和弦,通过主音连续下行和变化音的运用,创造了丰富的和声色彩。这充分表现了主人公思念亲人归来的急切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充满了痛苦和伤感。

从“忆个郎”起是全曲的再现段,节奏逐渐紧张起来,并出现一系列强音,伴奏织体也浓重起来,情绪较为激动,“忆个郎远别已经年”的“郎”字达到了全曲的高潮,少女以热烈的情绪唱出了自己的心事。结尾,随着歌声的逐渐远去,在歌曲结束处只剩下一个根音的主和弦,表现出一种迷惘和落寞的心情,在整体的曲式结构上具有首尾呼应的功能,并加固了歌曲的结束感,这种处理增添了这首歌的悲剧色彩。

二、《春思曲》的艺术特色

相比其他的形式,艺术歌曲是最能代表黄自先生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的体裁形式。他创作的歌曲沿袭了奥地利与德国浪漫主义乐派的风格特点,同时又融进了我国鲜明的传统民族音乐风格以及浓重的民间乡土气息。黄自先生在创作理念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音乐观念和审美情趣,对词曲的结合以及钢琴伴奏织体的写作都给予了仔细的推敲与琢磨。他的每首歌都散发出优雅和含蓄的美感。旋律的陈述流畅而温和,伴奏的构思精巧而独特。这符合了我国古代音乐家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即“乾坤易简,古雅而不烦”。

(一)诗词与曲调的水乳交融

这首艺术歌曲展现了诗词与曲调的完美融合。歌曲中的音调和节奏与歌词紧密配合,仿佛流露自诗歌的朗诵之中。同时,简洁朴素的旋律和细腻的和声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一旦了解了《春思曲》的歌词内涵和音乐结构,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就能够凭借该基础,更准确地把握情感,恰当运用音色,合理安排节奏,从而充分展示这首艺术歌曲的卓越艺术价值,深深触动人心。

这首歌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女子的心声,她柔弱而多愁善感。她对情郎深深相爱,但却感到孤独和忧郁,希望能够解脱,却又无法做到。“恨只恨,不化城杜宇,唤他快整归鞭”,她渴望与情郎团聚,却无法实现。这个女子并非现代的女性形象,她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她怀有无尽的憧憬和幻想,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实现。《春思曲》通过塑造这个多愁善感而脆弱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钢琴伴奏的写作

在我国近代早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海归派的作曲家们往往都很看重钢琴伴奏织体的写作。黄自先生通过钢琴伴奏的和声进行与织体的造型手段将这些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民族性的文化内涵

中国艺术歌曲的首先要体现它的民族性。[1]我国早期的原创艺术歌曲大都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依托,坚持传统音乐的观念而创作,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与西方技法的高度融合。《春思曲》就是这样一首中西合璧的佳作,它的民族性观念在音乐材料、和声进行、乐思意境等多个方面均有深刻体现。

《春思曲》的音乐材料以我国传统的五声性调式为主,钢琴伴奏中采用了大量的四、五度音程进行,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四度、五度和声的空泛与协和体现出的是我国传统音乐的自然美感。钢琴织体的创作中还加入了中国民间音乐中的“装饰加花”手法,运用装饰音及力度的变化给旋律以修饰和润色化,突出了民族民间的音乐风格。这首歌曲在伴奏的写作中将钢琴这一纯西洋的乐器和西方的作曲技法成功的进行了“民族化”的实践与探索,使这首作品闪耀着中国民间的风情与色彩。《春思曲》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巧妙地传达了诗词所蕴含但尚未表达的意境,给人以简洁含蓄且意境深邃的感受。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黄自先生在创作中善于借助音乐形象准确地描绘诗词的内涵。他注重歌词和曲调的结合,使音乐和诗歌的节奏重点与韵味相得益彰,使得诗意、乐思以及语调融为一体,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春思曲》的二度创作

黄自先生在《思春曲》这首歌曲中注意发挥演唱的技巧,精心设计了调性的布局,此外钢琴伴奏的演唱的配合以及和声、力度、音区的处理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一)钢琴伴奏与演唱的默契配合

艺术歌曲十分重视钢琴伴奏与歌曲整体艺术效果的协调。钢琴伴奏与人声歌唱声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文学诗词与旋律之间起到了外景描绘的作用,还在人物心理描绘和诗词意境的烘托中构建了多层次的衬托与呼应。因此,演唱过程中需要搭配轻柔、缓慢的钢琴伴奏,选择合适的音色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并与伴奏始终保持协调和默契,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演唱风格。这样才能真正地展现出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注重钢琴伴奏织体的写作是黄自先生艺术歌曲创作的一大特色,在《春思曲》的钢琴伴奏中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要素,比如五声性音节、纯四度纯五度和弦的进行。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四度、五度和声的空泛与协和体现出的是我国传统音乐的自然美感。

(二)声音的运用

在声音的运用上,不宜有大幅度、强烈的音量变化,而应该以抒情为主。特别是在演唱上应该更注重古典诗词的高雅气质以及所蕴含的吟诵味,掌握住感情基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带声、情韵结合,才能充分表现歌曲的内涵。

(三)艺术处理手法

艺术歌曲的最基本要求是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和情感,而歌曲情感的最高点就是高潮部分。为了展现作品中最激烈的感情,使高潮成为曲目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需要采用突出高潮的艺术手法。高潮部分是作曲家通过分别使用或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而形成的,通常具有音域高、节奏宽松、音符时值较长、力度强等特点。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高潮部分更加突出且有力,能够真正打动听众。艺术歌曲《春思曲》的高潮就在全曲的倒数三分之一处,“忆个郎远别已经年”的“郎”字达到了歌曲的高潮。这一高潮不是一个段落也不是一个高潮区,而是一个点,是整首歌曲的最高音,是一个典型的通过节奏的密集把旋律推到高潮的表现手法,借以来烘托、渲染少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结 语

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遗产,而黄自作为我国近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凡是长久得到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都是面向广大听众的,久演不衰的乐曲无不深深的根植于传统民族音乐的土壤之中。[2]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者不仅要吸取民传统间音乐的精华,还要注重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寻求与人民所熟悉的欣赏习惯相适应的创作思想。黄自先生做到了,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完美的实现了传统音乐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结合,堪称中国早期专业歌曲中的代表性作品。

参考文献

[1] 贝拉•巴托克,陈洪、季子、廖乃雄译:《巴托克论文书信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1。

[2]钱仁康:《黄自的声乐创作》[J],《音乐研究》,1988(4)。

[3]王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4]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陈静:《浅谈黄自的艺术歌曲<春思曲>》[J],《南通师专学报》,1997(4)。

[6]冯长春:《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本质探微》[J],《中国音乐》,2000(3)。

[7]乔惟进:《黄自和声手法初探》[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4)。

[8]湖田红:《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

[9]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欢(1992.02—),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新疆艺术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1


[1] 陈志昂:《抗战音乐史》[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5:17。

[2] 贝拉•巴托克,陈洪、季子、廖乃雄译:《巴托克论文书信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