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置入后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心脏支架置入后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何光杰

四川省古蔺县人民医院 四川古蔺 646500

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植入心脏支架的病人大约有150万左右,而在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需要病人最少进行一次核磁共振的检查,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心脏支架使用说明书上都标注,在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为了能够让病人的支架完全内皮化之前,建议8周左右的时间不要进行任何的核磁共振检查,这原因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支架的内部存在一些金属性的元件,而这些金属元件往往会在核磁共振的磁场作用下,产生相应的位移或者出现形状的改变,随着核磁共振检查的进行,很容易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当支架发生内皮化之后,能够有效的起到固定的作用,降低形状改变以及位移的风险以及可能性。在临床工作当中,医生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在进行了血管支架或者心脏支架的病人,由于疾病的需要,必须要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在检查之前专业的科室检查人员都会详细的询问病人身上是否有金属物件,或者体内是否植入过金属物品,这些也都会使病人担心核磁共振会不会对自身的心脏支架产生相应的影响,发生吸出或者位移等,那么在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到底能不能做核磁共振的检查呢?接下来本篇文章就为大家科普有关核磁共振以及心脏支架的知识。

1.磁共振检查内容

在临床治疗当中,核磁共振属于一种比较常规的检查手段,也是病人所熟知的一种检查项目,主要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原子核的自转运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体内,氢原子的数量通常是最多的,而在这些原子处于健康的状态下,原子核就能够以一种不规律的运动状态一直运转,但是如果人体进入到磁共振所创造的巨大磁场空间时,人体内的原子核便会从最开始的混乱状态按照磁场的方向进行有序的排列,之后形成更加规律性的运动,若是体外的磁力消失之后,人体当中的原子核便又会恢复到最初的形态。而若是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与正常的组织相比较,这种现象便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当计算机采集到这类信号之后,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这些信息重组,转化成能够让人们通过肉眼所观察到的图像,更有助于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具体的判断。如软组织、滑膜、韧带血管组织、肌腱软骨以及神经系统等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很容易检查出人体当中存在的一些系统组织病变,包括血管炎、骨糜烂性破坏、滑膜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软骨变性、骨髓炎、肌肉炎、颈椎病、类风湿等,但是在具体的检查过程当中,还需要病人能够留意到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在检查的过程当中,病人不能够带有任何金属性的物质进入到核磁共振的检查室中,此时医护人员会反复的确认病人身上所携带的各种物品,同时还会进一步确认病人体内植入的物品是否属于非金属物品。

其次,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之前,若病人曾经做过假牙安装手术,安装过义眼,或者安装过电子耳等都要详细的向医生说明情况,同时医护人员还会反复确认病人是否存在药物过敏的现象,需要病人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做相应的调查,确保在检查过程当中的安全性。

最后,需要去除掉身上所有的金属配件,脱掉带有金属配件的衣物,在检查前要摘掉身上的所有首饰、眼镜、除去义眼、假牙、电子耳等物品,并洗去身上的化妆品,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检查。

2.心脏支架是什么?

临床当中通常将冠状动脉支架简称为心脏支架,是病人进行心脏手术治疗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在植入心脏支架之后,能够有效的保证病人心脏血管的畅通,改善心肌堵塞的现象。截止到目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支架的材料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更新换代,临床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就心脏支架的发展史来看,我国运用的第一代心脏支架的材料通常是以金属材料为主,是为了能够在治疗过程当中充分的提升支架的韧性以及强度,保障使用的性能,这也是金属支架所产生的原因。而第二代的心脏支架则是选用药物涂层的方式,由于第一代金属支架在临床应用当中很容易产生一些较为明显的排异反应,为了能够有效的消除异物对人体局部所产生的不良刺激,医生将一些药物覆盖在金属支架的表面,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这些排异反应,使支架植入之后更加舒适。而第三代心脏支架的诞生则是进一步弥补了二代支架的不足之处,能够在人体的身体内部自行溶解,是一种可吸收的支架。第三代支架能够起到扩张病人血管的作用,充分的完成支架的使命,对病人的血管进行重塑之后,便能够自行溶解消失,有效的避免了支架植入之后人体所产生的各种排异反应。就目前临床来看,第三代支架使用范围更广,并且效果也更好,是较为先进的心脏支架植入技术。

根据心脏支架的材料可以分为不锈钢支架、镍支架等;根据心脏支架不同的输送方式,又可以将其分为球囊性膨胀、自膨胀等;根据心脏支架的设计要求,还可以将其分为管状、环状、网状以及缠绕型支架等。而若是针对临床的使用情况,最理想的心脏支架需要具备以下几项功能:首先是不能透过X光,具有良好的灵活性,较强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抗血栓,并且植入的面积也相对较小。

临床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病人都适合进行心脏支架的手术,想要进行相应的心脏支架手术,还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确认是否适合支架的介入治疗。例如,一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则可以通过植入心脏支架,从而有效的避免在生活当中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当病人急性梗死发作之后的6个小时之内,便可以置入心脏支架,从而起到快速有效的打通闭塞血管的作用,使病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恢复心脏供血,降低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而对机体各脏腑功能带来的损害,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例如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劳力型心绞痛的病人,或者在生活当中经常运动了一段时间便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便能够缓解,而这类病人在进行了心脏手术支架之后,能够显著的提升身体的机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3.心脏支架手术后多久能够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心脏支架手术后多久能够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是很多病人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多数的冠脉支架生产厂家都会详细的在产品使用说明上,标注介入后的病人能否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而在临床当中,接受心脏支架手术的病人所采用的材料通常为镍铁合金或者一些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的支架,极少部分的支架会含有金、铂等稀有金属。因此大部分的冠脉支架对外都会呈现出一种较弱的磁场或非磁场,若是冠脉支架呈现出非磁场性,病人在手术之后到14天左右时间便可以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而若是冠脉支架具有较弱的磁场,病人在手术之后的6周才可以考虑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这样一来增强了检查的安全性,更有利于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但是临床当中也会有一些型号的冠脉支架能够出现一些磁场的性状。此外,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当下医疗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常用的药物洗脱支架,这类支架在植入到病人的身体之后,并不担心任何的不利影响,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因此,大部分的冠脉支架产品在植入到病人的体内之后,都可以安心的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但是鉴于检查的风险性,在检查之前,医护人员一般都会对接受过冠脉支架手术的病人进行更加详细的询问,了解冠状脉支架的材料,并征求心脏科以及放射科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避免检查过程当中出现任何意外现象。

总而言之,进行过心脏支架手术的病人是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因此病人在就诊的过程当中,无需过多的担心检查所出现的风险,只需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做好充分的调查即可。希望通过本篇科普文章,能够让大家了解更多有关心脏支架以及核磁共振的知识,缓解心中的担忧,对临床诊疗产生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