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向党,思政育人——思政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匠心向党,思政育人——思政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林美玉

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    516000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立德树人。如何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有效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利用教学的特点,担负起思政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科育人;小学数学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与此同时,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学为本,思政为魂,数学承载着深刻的思政内涵,体现着文化价值。

德是做人之本,德育是教育之魂。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上,一些老师更多的是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对于思政教育,往往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思政元素淹没在形式主义的海洋里。

鉴于思政教育和小学数学在教育领域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显得十分迫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渗透思政元素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主要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个有效路径,力求思政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深挖课本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承载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只有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民族精神关联的素材在数学课本上从不缺乏,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有效挖掘出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相关素材。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我先从故宫、黄鹤楼、赵州桥等古建筑的美引出数学的对称之美,让学生领略对称之美,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的建筑智慧。最后,我将重点放在了圆明园的图片上,以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告诫学生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给学生播放“欣赏窗花”的视频,让同学们既能领略到精美的图样,又能体会到在窗花制作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深厚精神价值。课后还可以布置手工作业,让同学们按照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自行制作窗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契合了“双减”政策

实践证明,我尊重并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将课本内容及素材加以运用,贯穿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思政渗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既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将小学数学与民族精神教育协调统一起来,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们的民族精神

二、探讨社会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小学生该不该关心社会民生问题呢?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也都有义务关心国家大事及社会民生,因此小学生当然应该关心社会民生问题。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之心,还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富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富足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在学习“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我通过数据,让学生见证了中国稻谷近年2022.09.29_16.28.14来的增长历程,这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付出密不可分。通过微视频,直观地让大家感受到袁爷爷的爱国、科研以及奉献精神。学生们无不动容,再一次缅怀袁老——水稻之“魂”,感谢他为中国水稻作出的贡献

又如,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国重点关注事件,在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这一课,我把握当下的社会民生热点,以新冠疫情为切入点,通过认识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等,学习比“亿”大的数。通过数据之大,感受病毒之可怕,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使学生在认识大数的同时感恩最美逆行者,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IMG_20220929_151645在学习“大数的比较”时,我收集2020年以来中国与美国的新冠肺炎患者数量,通过对比两国确诊人数的多少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同一些西方国家在抗疫政策方面的巨大反差,从而使学生们更加拥护我国现行的优越制度,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制度自信,以平视的姿态看待和认识西方世界。

可见,一个又一个合乎小朋友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深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社会的民生问题进行探讨,感受学习数学的现实价值。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科学引领下,感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就会建立制度自信,数学课也就达到培养家国情怀的育人目标了塑造了学生爱家爱国的赤子丹心。

三、关注时代发展变化,深化学生的强国意识

现在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提高国家实力的关键。在过去,数学曾经是技术启蒙的一把钥匙,而现在,它仍然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课,就提供了我国发射第一科人造卫星的素材,我与时俱进,结合我国实情,补充介绍“天空一号”“中国探月工程”等,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

快,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在学生们为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欢呼的时候,问学生:“这些成就,都是一帆风顺的吗?”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一代代人的努力,乃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在课堂上展示我国在军事、医疗、经济等各个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差距。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意识到,要使自己的国家立足于世界,还需要我们代代人的继续努力。

四、学习人文历史,增强学生的红色基因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思政教育不像以前那样主要是政治、语文、历史这些学科的事情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得数学教育也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丰富的数学史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学习数学史的有关事迹,学生们便能以史为鉴,从一段段数学史中汲取养分。

在璀璨的中华文明里,算盘于2013年12月4日被正式列入非遗名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学习“从结绳计数说起”这一课,是了解古人计数的发展史,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出算盘,应用算盘教学生拨数、识数、读数、写数。最后与大家分享我国古代历史的计数发展到算盘出现的过程,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一伟大瑰宝!

又如,在学完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我带着学生回顾历史,感受中国数学家们从古至今都在影响着世界,体现出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九章算术中体积的计算公式》,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数学智慧:早在21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把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总结出来了。通过古今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古人和近代人对中国数学的巨大贡献。最后以“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民族口号”结束教学!希望数学之“源”,我们要继承与发扬!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是长期任务,这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我们将思政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的新方法深入挖掘数学符号中及各教学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更好地增添了数学的课堂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厚植数学文化,致力于将思政教育带进课堂,为孩子们创造更有趣、有灵魂、有韵味的数学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思政之美全方位地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学军. 思政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 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2,(Z1):69-70.

[2]谭清尹.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研究[D].集美大学,2022.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