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手功能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2

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手功能康复的影响

罗圣达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0例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精细运动评定量表(F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两组患儿的手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PDMS-FM、FMFM和Wee-FIM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实施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提升患儿手功能康复效果。

【关键词】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肌内效贴;核心稳定性训练;手功能康复

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由于患侧手部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损,直接影响精细运动功能、协调功能和独立性[1-2]。患儿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且通常手功能障碍比下肢功能障碍更为严重,改善其手功能是偏瘫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主要任务[3]。肌内效贴布具有缓解疼痛及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抑制异常姿势、改善感觉输入的作用,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骨骼肌肉损伤[4]。核心肌群稳定性的增强可以提高脑瘫患儿在非稳定状态下四肢肌肉的控制力,提高患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能更好协调其他肌群力量的输出和控制[5]。本研究将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护理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0例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5例。纳入标准:(1)年龄3~5岁;(2)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 1~2级,精细运动分级(Bimanual Fine Motor Func‐tion,BFMF) 1~2级。排除标准:(1)手感觉障碍;(2)孤独症谱系障碍;(3)器质性精神障碍;(4)精神分裂症;(5)严重认知障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1)肌内效贴:治疗师将患儿偏瘫侧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采用爪形贴布,根据患儿上肢长度调整贴布尺寸,以肘关节外侧位置为锚端,沿前臂、手背为多尾延展至手指根部。贴扎的松紧为自然拉力,使腕关节趋向于背伸状态。在整个训练周期均进行贴扎,1~2日为一更换周期。贴扎期间特别是更换时需注意扎贴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等过敏表现。如出现起皱、污渍、长时间浸水等情况随时进行更换。肌内效贴治疗均由我院康复科医生和治疗师共同完成。(2)核心稳定性训练:①患儿在不稳定的平面,分别在跪立位和站立位做不同方向抗重力训练,每个方向渐进增加其维持的时间,逐渐减小患儿的支撑平面,由双脚支撑过度到单脚支撑,双膝支撑过度到单膝支撑。②患儿取坐位,治疗师一手固定住患儿,一手刺激脊柱周围的肌肉群,促进患儿脊柱的伸展,维持躯干挺直姿态。③患儿取四点支撑位,分别让患儿交叉地抬起上肢和下肢,左右交替渐进增加维持此姿势的时间。④将脑瘫患儿分别俯卧位和仰卧位下放置于巴氏球上,治疗师双手握住患儿的骨盆,慢慢将患儿做向前的推动,嘱患儿尽可能地保证机体处于挺直状态。⑤治疗师并拢患儿双下肢,并将其置于瑞士球上,肘关节伸直,双手撑支撑地面,上肢与躯干成直角,循序渐进地延长其支撑的时间。⑥患儿双手抓悬吊带,双膝跪位,与肩同宽,治疗师在后面把住骨盆,嘱患儿跪立位大腿小腿成90°控制住,在嘱其慢慢向前向后控制。⑦患儿俯卧,双肘支撑,与肩同宽,双脚悬吊,嘱患儿努力向上伸髋,缓慢屈髋屈膝,使大腿尽量靠近躯干。上述训练内容为每次40 min, 每日1次,每周训练5d。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包括抓握(26项)和视觉-运动整合(72项)两大能区,总分196分,通过总分值对应的标准分计算发育商,发育商越高代表精细运动功能越好;精细运动评定量表(FMFM),分数越高代表精细运动功能越好;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包括自理(8项)、移动(5项)和认知(5项)三大能区,总分126分,分数越高代表儿童独立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PDMS-FM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的PDMS-F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两组<0.05)。详见表1

表1 PDMS-FM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63.37±3.42

71.25±3.59

观察组

35

63.41±3.53

77.83±3.74

t

0.246

3.194

p

0.851

0.000

2.2FMFM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FMF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表2 FMFM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33.49±2.45

57.18±2.65

观察组

35

33.61±2.57

63.44±3.07

t

0.285

4.704

p

0.613

0.000

2.3Wee-FIM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Wee-FI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3。

表3 Wee-FIM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40.51±3.78

60.78±3.82

观察组

35

40.63±3.69

65.91±3.16

t

0.317

6.115

p

0.952

0.000

3讨论

痉挛型脑瘫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多见,约占全部脑瘫患儿总数的60%~70% [6]。传统康复训练对于核心肌群稳定性差的患儿缺乏效果显著的训练方法。本研究将肌内效贴布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护理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PDMS-FM、FMFM和Wee-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综上所述,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实施肌内效贴bu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提升患儿手功能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红梅,刘力茹,徐开寿.强制性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性瘫痪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0):1250-1253.

[2]刘鹏,苏春,邵磊,等.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08):897-902.

[3]马海霞,李晓曦,桑琳,等.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02):95-96.

[4]刘强,沈莉,朱玉连,等.肌内效贴布对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06):495-496.

[5]马丙祥,张建奎.“核心稳定性”理论与脑瘫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2):1183-1186.

[6]李晓捷,邱洪斌,姜志梅,等.中国十二省市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5):37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