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工作单位: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 单位邮编:650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骨科住院患者中构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100例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住院患者中构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了病人的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所以对于骨科住院的病人,必须予以合理的护理方式,避免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本次实验主要分析在骨科住院患者中构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100例病人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病人。对照组中男性病人28例、女性病人22例,年龄在29-77岁,平均年龄为(53.42±1.72)岁;观察组中男性病人27例、女性病人23例,年龄在28-76岁,平均年龄为(52.18±1.37)岁。将两组病人的性别及年龄进行对比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术后饮食、用药、休息,发现异常时,应与主治医师沟通,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下实施护理措施,包括缓解、要素、终末三个方面。环节质量指标:该指标重点被使用在护理活动评价环节中。重点涵盖了两种指标:第一为人员管理和护理环境指标,例如隔离消毒、管理病区、书写护理表格、准备急救物品、技术操作等诸多层面的合格率。第二为护理质量指标,例如一级和特级护理、基础护理等的合格率。要素质量指标:重点使用这一指标评价护理工作执行的条件,涵盖了医疗护理技术、人员和组织、物资、环境、规章制度、仪器设施等诸多指标。终末质量指标:重点使用这一指标对护理效果予以评价。该指标为在患者层面予以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了发生压疮率、患者满意度、成功抢救率、产生年度护理差错率、产生纠纷率等诸多方面。有的专家学者表示在评价护理效果中需要对患者和医院形成的影响以及结果层面进行研究,其中对患者的结果涵盖了患者的满意率、护理效果、健康教育效果,而对医院的影响则涵盖了对医院形象、质量、经济效益等产生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数据均采取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比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n | 静脉血栓 | 出血 | 肺栓塞 | 发生率 |
对照组 | 50 | 3(6.00) | 4(8.00) | 3(6.00) | 10(20.00) |
观察组 | 50 | 1(2.00) | 1(2.00) | 0(0.00) | 2(4.00) |
X² | - | - | - | - | 8.547 |
P | - | - | - | - | 0.034 |
3讨论
VTE目前仍没有较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护理质量,进而导致一系列防治和管理策略不能推行,临床实践出现延迟和滞后的现象,本研究的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医院内VTE护理质量管理特异性好、实用性高的评价工具。过程质量指标是深静脉血栓护理工作检测的重点,是持续规范临床护理深静脉血栓的工作,是管理以及控制深静脉血栓护理
质量的重点流程。过程指标涵盖的二级指标中,对比护理评估而言护理措施有更高的权重,护理预防措施更为重要,其和当下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理念是一致的。国内外的指南均指出,护理评估的及时性、科学性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对疾病的判断,精准的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出血以及存在的风险,且落实风险分级,是为患者挑选合理预防对策的前提和依据。本研究护理指标体系的过程指标包括VTE评估、VTE预防措施的落实。患者血栓风险的评估贯穿整个住院周期,包括住院不同时期不同评估工具的选择,通过对入院患者的评估,了解血栓风险情况及有无出血风险,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手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制订个体化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科学的护理预防对策是降低产生VTE的基础和保障,间歇充气加压设备、弹力袜、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执行率、抗凝药物给药操作正确率,是通过量化模式监控药物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的基础。护士需要根据评估情况对血栓风险进行分级,根据分级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基础预防开始,到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的选择等来实施具体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及舒适性等选择合适的机械装备,从而增加其依从性。另外,该指标体系参照了国内外最新实践标准,并结合了该领域众多医疗护理专家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既科学规范,又与临床高度统一,指标均可以通过临床数据进行量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合上述,在临床骨科住院患者中构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避免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宁艳婷,刘富德,丁俊琴,等.骨科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4):211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