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十三中学467500
摘要:初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教学与育人。而教育的途径,既有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也有来自于家庭实践的。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学生群体正面临着心理的迅速发展以及客观的教学背景的重大变化,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适应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初中教师群体应以“问题生”的积极转变为“锚点”,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文章从分析问题生产生的原因和目前初中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了问题生转变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引言
“问题学生”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原因有二:一是它的普遍存在,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二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群体的畸形发展。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在“问题学生的发现与转化”这一关键性问题上取得突破。
1.初中德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是由社会大背景造成的。从一般意义上说,初中生的社会生活更多地是通过学校的教学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直接接触到的社会环境来表现出来的。但是,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初中阶段的通常认知。也就是说,初中生在接受知识时,由于对知识的认识不足,其消极作用远大于有利作用。再者,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呈现出无分类的特性,因此,学生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好有坏。长时间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学生难免会因没有判断力与自控力而走上歧途。
第二,是受教育条件的制约。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要么是将其与日常的教育教学联系起来,要么是以特定的形式将其视为单个模块来开展系列活动。纵观目前初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对“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从实施途径一可以看出,道德教育的效果好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道德教育的效果如何。教学过程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它自己取得了很好的进步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对问题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价值、思想等高质量的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三,家庭因素对初中生就业的影响;对于一个人来说,家庭是一种很特别的环境。家庭教育除了依赖于牢固的血缘亲情,还依赖于家庭环境,对个人个性的形成、行为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家庭教育而言,仍受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在采用的教育方式上,平等、包容不足,管理、严苛有余。当然,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但也不能完全忽略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家长群体过多地、长期地对学生施加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性格培养中表现出抑郁、冷漠等情绪。此外,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父母与学生的地位不对等,也会逼迫学生压抑自己的内心,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溺爱”和“压制”是父母在教育中最常犯的两种偏激错误,它直接指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把这一思想作为引导,努力冲破“问题学生”心灵的障碍。
2.初中德育工作中问题学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2.1发现学生闪光点,引导其扬长避短
“问题学生”由于个人的表现,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埋怨与责备,长期下来,会造成他们的自尊心下降;经常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比不上其他同学,从而造成了其进取心出现了失调,在面对学习时也会产生很强的消极情绪。任何一个初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优点,包括“问题学生”。为此,要从学生身上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进取之心,使他们的探究与好奇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一般情况下,在班级中,会有一些同学存在着个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成绩也不突出,因此经常会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区别待遇。对于这一类同学,班主任应该抛弃自己的偏见,去发掘他们的优点,并可在进行班级活动的时候,以他们的优点为中心展开。比如,这个同学很会画画,那么,他的老师可以在他的班里举办一个画画的比赛,让这个同学在这个比赛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优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定位,改变他们的学习心态,增强他们的整体素质。
2.2坚持教育,齐抓共管
“问题学生”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他们的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对于“问题学生”来说,要找到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需要很久的时间。其次,改变他们的情绪和意志,都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且,在改变的过程中,“问题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往往会呈现出强烈的重现性。所以,班主任需要对这种现象给予足够的关注,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不能表现得太过鲁莽,也不能表现得太过严厉。这个时候,初中班主任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一个育人的标准,来对问题反复发生的原因进行冷静地分析;要从关爱的视角,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要有足够的耐性,才能真正体会到“问题学生”的需要,走进他们中间,发挥他们的情感功能;关注“问题学生”的主体心态和生命状态的变化。另外,在向“问题学生”求助时,教师尤其要保证意见的可行性,工作策略也要具有某种层次的特点。学校可以按照“问题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档案制度,协助初中班主任实施各项改造“问题学生”的方案和方案,并与家长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接触,让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和帮助“问题学生”。
2.3积极推动家校共育
在转变途径上,要以家长会、家访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把学生的父母作为转变途径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方面,以前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的频率较少,方式单一,质量较差;其在促进家校互动方面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对“问题学生”进行改进,并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首先要抛弃无效的干预,其次要注重对其进行干预的方式与方法。大部分情况下,父母对老师家访的认识都是基于消极的问题,比如:孩子在学校里闯祸,学习成绩下降等等,而对孩子的认识却缺少客观的认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家庭访问时,要特别留意学生对家庭作业的热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问题学生”的转变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只有在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指导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转变,才能促进“问题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一个初中“问题学生”的转化案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21):9-10.
[2]李桂兰.真心真情真意——对“问题学生”有效转化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86.
[3]张国雄.乡镇初级初中“问题学生”形成原因的分析与转化策略[J].学周刊,2020(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