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中央公园小学 邮编 401120
教育是爱,是大家的鼓励和唤醒,我相信,也一直试着坚持。
一、背景
小田是我们班很顽皮的孩子,一直坐在讲台边的“黄金位置”。入校以来,他都融不进这个集体。从一开始,就听说小田这个孩子难以管教。我仔细观察他,上课几乎不听,下课只管玩。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他也很想加入,但很多小朋友却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所以他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于是,这个小家伙潜意识里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们不让我玩,怎么办?搞破坏,我去破坏他们的游戏,他们就玩不成了,这样也算是有人和我玩了呀,而且说不定他们就会让我一起玩了啊!只要有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了,他们会很开心。观察发现,他有一种强烈的靠近群体的愿望。想靠近,要靠近,努力在靠近,还没靠近,这是一种有无限可能的状态,对,这个孩子,有无限可能。怎样靠近?这是我要为他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要启发他去思考的问题。
在课上课下的观察中,在和其他老师的交谈中,我对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三年级要从二年级的两人小组变为四人小组了,怎么分组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为了实现基本的“均衡搭配”,我思考了很久,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初步拟定出了分组名单。小组内,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担当,每个人都在管理,同时也被管理;有人学习好,有人习惯好,有人脾气好……当然,小田也不例外的进入了小组。
二、观察与分析
分组后的第一周,小田所在小组里的成员一共来向我“申诉”了八次。他们反映什么情况呢?小田上课打扰他们学习啦,又拿了谁的东西啦,又打了谁一下啦……第二周,小田所在小组里的成员一共来向我“申诉”了九次;第三周,小田所在小组里的成员一共来向我“申诉”了四次……直到第六周,终于,这个星期一次都没有。其实,在将他编入小组之后,我就和他聊了聊。小田都表示很喜欢和小组的小朋友在一起,可为什么在和小组的同学相处时总会有各种状况呢?一二年级,他们都没有学习伙伴,一个人孤独太久,他没有习得相处的技巧,甚至可以说他忘了如何与人交往了。但他不想一个人,又很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相处的方式总是不被人接受,自己又发现不了问题。站在小田的位置来看待,其实自己也是很无助的。
三、策略:
(一)教师引导
又一次,小田控制不了自己,同组的小伙伴又来“申诉”了:“马老师,我们请求把他移出我们小组,他破坏我们六一儿童节装饰的气球。”我决定把小田移出小组一段时间,让他冷静冷静,让他有一种落差感。
交谈之后,我让小田搬离出小组,小田说:“马老师,我不想一个人坐了。”
“为什么?”我问他。
“因为总是一人个人,没有人陪我玩,没有人给我讲题,也没有人提醒我……”小田说着,眼里是透着难过与自责。
尽管他身上还是有那么多的不足,但他感受到了同伴的力量,也开始渴望同伴了力量了。我在心里为这个孩子窃喜。“你先自己坐着,等你表现好了,小组的同学原谅你了,你就可以回到小组去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回去的。”
(二)家校合作
把孩子调离出小组,我和小田爸爸交流了许久。这一次的交流中,妈妈告诉我,孩子有点好动,经常会坐不住,控制不住自己。我对孩子的在校表现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并做了相应的分析,这让爸爸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有了更多客观全面的认识。我向妈妈说明了把孩子调离出小组的背景和用意,妈妈很快明白了,并且表示支持。小田爸爸以前只知道孩子在学校不乖,经常受批评,但不知道不乖的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经过这次交流,爸爸也知道了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表示以后在带他和小朋友玩耍时,会对他有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三)同伴唤醒
三周以后,我把小田调回了小组,是小组的同伴联名请求把他调回去的。怎么会有此般“逆袭”呢?小田下课了仍然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怎么办呢?为了帮助小田进步,小组的孩子和他定下了“原则”:每天交齐作业可以和他一起玩一次;课堂上得到老师表扬可以和他玩一次;在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不能捣乱;不能随便欺负小朋友。同伴用这样的方式让小田对自己开始有了自我约束,因为他有对同伴的渴望,有对友谊的需要。小田这一回到小组以后,也努力着遵守小伙伴们的“原则”,不仅没有给小组带来麻烦,还让小组得到了更多老师的表扬。
四、效果
小田调离出小组以后,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极大的进步。因为家校加强了沟通,引起了家长对孩子学习和习惯的重视,所以在家的预习和复习都比原来有效。课堂上能够回答出简单的问题,回答对了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表扬,开始形成了良性循环,课堂听课的状态有了极大的改善。家长在家加强了对小田同伴交往能力的训练,加上小田和小朋友们形成了约定,上课时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他也不再受到小朋友的排斥,而是能够更友好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这个孩子感受到了同伴的力量,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小手高高举起。时间久了,有老师说,他越来越乖了,他听课越来越认真了。
五、思考建议
每个班级可能都有这样交往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的孩子,不管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是在课间游戏中,总显得与这个集体格格不入。
遇到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去观察他的行为,去思考他行为背后藏着的连自己也不清楚的目的。当我们了解了他的目的,就要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去引导他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去满足自己内心的渴望。
当然,在这过程中,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老师一个人可以左右的,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庭。因此,还要争取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事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只要我们的本意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家长都会乐于接受。
一个孩子也是离不开同伴的,同伴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如果同伴的观念中是不喜欢这个小朋友的,那这个可怜的孩子也难以成长。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还要引导其他的小朋友对这个孩子形成客观的认识,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乐于接受他。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这个孩子的内心有更强烈的对同伴认可和同伴交往的渴望,会引导着他去寻着同伴期望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会反复的,小田也是如此。即便是现在,他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有了同伴的唤醒,他的成长是向前的,而且比原来更快地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