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统计局, 山东省,威海市,邮编264200
摘要:外资(指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作为威海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发展步伐有所放缓,但在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就业等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数据,分析目前全市外资工业企业发展特点,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对策意见。
关键词:外资工业企业 发展现状 面临困难 企业期盼
一、外资企业发展——稳字当头
(一)稳中有进,生产经营趋势良好
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能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物流运输、贷款融资等困难,并认真贯彻落实好外资国民待遇政策,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例如某家中韩合资电子器件生产企业表示,近些年,威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配套措施更加完备,经营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及时了解诉求,着力提升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外商投资信心更加坚定。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21.93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0%,但是下降幅度小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目前外资工业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发展总体较为平稳,表现出较强发展韧性。
(二)稳中有好,行业集中度高
全市外资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广泛,涉足制造业行业23个以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2个行业,共涵盖25个工业行业大类。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具有集中度高的特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遥遥领先”,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收入规模,远高于其他行业,规模效应显现,该行业拥有外资企业69家,占比达到26.54%,实现营业收入256.53亿元,同比增长0.1%,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的41.25%。医药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两大重点行业“各有千秋”, 医药制造业虽然企业个数较少,仅有10家企业,但是拥有3家大型企业和1家中型企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的18.43%;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威海传统优势产业,呈现“聚少成多”的特点,拥有企业22家,企业数量仅次于计算机行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实现营业收入仅有29.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的4.76%,总量居第三位。
(三)稳中有忧,工业总量占比呈现多年连续下滑态势
虽然近年来,威海市通过不断提升招商水平、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迎难而上稳住了外资基本盘,但是疫情三年威海外资企业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更是落后于内资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占比逐年下降。从企业家数看,截止2022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260家,虽然与2020年、202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2家和15家,但是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9家,从企业家数占比情况看,2022年,外资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27%,自2019年以来逐年下降。目前威海外资企业总量呈现增长乏力态势,“稳存量、扩增量”工作任重道远。
二、当前企业存在的“难”
(一)市场需求下降,恢复元气“难”
2022年,全球经济受疫情、战争、全球通胀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外资企业同样面临着市场需求减少、订单减少、出口受阻、供应链不畅等难题。例如某家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生产纸制品包装,企业反映国外上游客户产品销量下降,直接导致公司生产的外包装销量大幅下滑,2022年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45.3%,虽然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内需市场,但是由于纸制品属于传统行业,技术含量较低,价格竞争激烈,市场上同类企业有渠道拿到较低价格的原料,没有竞争优势,因此目前在拓展内需市场方面还没有成效。
(二)外贸订单“南流”,产能提升“难”
近年来,国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势逐步减弱,存在产能向越南、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情况。目前威海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等三个中类行业中很多企业属于韩资企业,主要给韩国现代汽车、LG等企业提供相应配件,但是一些企业开始着手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在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地建厂,并将订单逐步分流。例如某家韩资企业,主要给韩国现代提供汽车连接线,目前在越南、柬埔寨建立新厂,订单已逐渐向国外转移;另外一家韩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反映,之前因疫情,订单被越南等地竞争对手凭借价格优势抢走,至今仍未恢复元气。
(三)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盈利“难”
近年来,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与此同时,威海很多外资工业企业处于食品加工制造和零部件配套制造等中低端环节,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没有话语权,因此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无法快速传导到产品价格,导致利润被压缩。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达到80.26元,同比增加2.28元,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62元,实现利润48.18亿元,同比下降24.1%,营业收入利润率7.75%,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
三、 企业发展中的“盼”
(一)盼开拓市场,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一方面立足国内市场,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希望有关部门深入排摸威海外资企业特色产品,建立多渠道信息服务交流平台,积极引导本土适配产品开展相关业务,进一步提升采购本地产品占比,同时,充分挖掘国内市场,开展宣传推介专题活动,为企业提供对接客户、拓展渠道、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外资企业解决“水土不服”难题,提高内销产品竞争力,缓解出口下降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在深耕日、韩国市场的基础上,希望政府牵头,根据威海产业发展和比较优势,逐步拓宽国际市场范围,例如“一带一路”、RCEP、东南亚新兴市场等地,助力外资企业发展。
(二)盼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威海城市品牌
发展对外经济,需进一步突出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外资企业感受到威海的营商温度。一是强化政策宣传解读,以解决需求为导向,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让企业吃透各项惠企政策。例如某家韩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反映对于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不太了解不会运用,希望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线上线下的培训讲座,开通一些有利于外资企业了解相关政策的咨询渠道。二是搭建资源交流平台,例如某家龙头打印机生产企业希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建议由政府协调,发挥在威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在部分学校开设打印机知识相关的选修课程,成立打印机实验室,由学校老师和企业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同时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培养打印机工程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校企合作力度,企业提需求,校企共同研究,加速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成立开放型的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规范行业标准,成员企业定期交流,促进供应链品质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盼金融资金扶持,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深入了解外资企业金融需求,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对外资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融资压力。例如某家中韩合资企业反映,企业因存货的积压导致应收账款回收率低,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较慢,希望政府能增加“应急转贷资金”的支持。二是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部分外资企业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持续发挥税收等优惠政策效应,并保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通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外资企业在威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