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 邮编:636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临床输血随之快速发展。在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临床输血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安全性越来越高。逐渐克服了因血型、细菌污染等引发的不良后果。但在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在实施输血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依然较高。下面就输血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应对措施进行科普。
1.输血注意事项
当前,尽管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在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时,医师仍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需要。以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实施多种措施而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包括有效麻醉,手术实施前为患者改善贫血症状,选择血液代用品等。但若这些方式均无法缓解患者的失血症状时,则应按流程为患者进行规范输血[1]。虽然输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恢复,但却不是疾病治疗的必需手段,长时间的输血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担,还会诱发相关疾病。因此,医护人员在输血前,通常会给患者及家属普及输血的相关知识,除了让患者及家属明白输血治疗的必要性以外,还应让其知晓输血治疗的风险性,包括疾病传染、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等。不仅如此,输血前,医护人员还会要求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除此之外,在输血过程中,责任护士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情况有异,则需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协助其展开紧急处理。输血完成后,主治医师还需根据输血治疗情况填写病程记录,并对输血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治疗目的、输血用量、输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2]。
2.输血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2.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反应是输血后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诱发因素主要是ABO血型不相符,进而导致血管内出现溶血情况[3]。急性溶血性不良反应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寒颤、高热、腰背部剧烈疼痛,且输血位置还会出现明显灼烧感,严重情况下患者还会伴有呼吸困难等症。若不及时展开对症处理,随着不良反应的加剧,患者的血压会出现持续下降,进而引发呼吸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等严重症状[4]。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治疗,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抗休克以及急性肾衰竭的预防干预。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的发生,还应配合主治医师为患者清除血液循环内存在的不相合红细胞及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有害物质[5]。
2. 2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涉及的人群通常以多次实施输血治疗及妊娠次数较多的患者为主[6]。此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完成后的数小时内,且患者多会出现体温升高合并寒战等症状。为了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并在不良反应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变化时,应充分考虑到部分致命性输血不良反应也同样会造成发热症状的出现,例如,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液后,发生继发性溶血性反应等[7]。所以,无论是在在输血过程中,还是输血完成后,医护人员都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等指标的变化,并在其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下,及时判断不良反应的类型,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展开对症处理,确保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2.3过敏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后,患者的症状表现也存在较大区别,但通常以以下几种类型为主:首先,荨麻疹,通常为风湿块状或者丘斑疹症状,且患者会感到瘙痒,严重情况下,荨麻疹还会遍布患者的全身[8]。其次,发生症状较为严重的过敏性不良反应,即在输血治疗进行数秒或者只输入极少量血液,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皮肤红肿,胸骨等部位疼痛的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腹部疼痛等症状。个别患者甚至会因严重的过敏性反应而出现休克或死亡等不良后果[9]。最后,中间型过敏性反应的发生,其严重程度介于上述两种不良反应中间。尽管会发生较为显著的皮肤瘙痒、咳嗽以及血管平滑肌痉挛等过敏表现,但大部分患者的反应程度不是过分严重,所以,出现这类反应后,一般不会马上停止输血治疗,而是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反应症状。只有在过敏症状不断加重,已经影响到治疗的情况下,才会马上停止输血,并实施对症治疗干预。在患者的过敏症状缓解后,可在医师的指导下,继续未完成的输血治疗[10]。
3.小结
虽然从当前多项临床治疗手段来看,输血操作仅是其中一项比较有效地治疗手段,其应用范围较广,但也需考虑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风险及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输血过程中,除了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需要及身体状况等各方面情况以外,还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实施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即在决定试试输血治疗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病情变化,并对输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预估,同时准备好急救物资,制定科学的预防及治疗方案。不仅如此,还应在输血过程中,对患者的指标及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并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展开紧急处理,才能进一步保证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性溶血性输血反
参考文献
[1]郑盈盈.不同模式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评《无偿献血管理和输血技术新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08):228.
[2]李楠,张怡宇,谢双锋,黎燕玲.C反应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青年输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44(02):335-341.
[3]林娇雅,刘自强,胡建超,张耀明,袁红.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04):71-77.
[4]张玉红,王娜,刘玉振,成琳.2019—2021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04):641-644.
[5]田园,卢文敏,翁娇娇,周淑娟.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输注异型成分血不良反应系统评估分级[J].中国输血杂志,2022,35(11):1127-1131.
[6]叶晓芳,张玲.RhCcEe抗原配合性悬浮红细胞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溶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S1):115-117.
[7]邹玉,郑茂,姜天华.一家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及其与输血效果间的相关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07):1169-1175.
[8]寇剑成,宗晓燕,朱晓波.常规凝血指标检验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01):116-117.
[9]王佩素,杨文勇,陆兴热,高仕萍,何磊,吴雪萍.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J].右江医学,2020,48(09):701-705.
[10]余清,杨丽,赵苏瑛.对异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实施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