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21316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2022版语文新课标的核心学习任务。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双翼,相辅相成。思辨读写指的是借助批判性原理、策略等展开的一系列读写活动。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教师对学生的思辨阅读情况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学生的思辨读写情况关注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采取思辨读写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表达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混沌走向清明,实现深度阅读。
一、明确思辨读写目标,促进学生深度思维。
明确的思辨读写目标是学生思辨读写能力提升的前提与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设置明确的思辨读写目标,以把学生的读与写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1、依据课文特点,设置层次性思辨读写目标。
在思辨阅读过程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设置层次性思辨读写目标,可以让学生阅读中或赞同或质疑的思维活动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的思维认知真正从肤浅走向深刻。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大多数教师会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跟着教师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读通顺。(2)借助课文注释,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3)背诵课文,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按部就班,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思辨力。基于这篇小古文及学生特点,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思辨读写目标:(1)跟着教师读课文,掌握朗读小古文的方法、技巧和要领。(2)熟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你对司马光处理事情的方法有什么看法?请把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或者建议写一写。也可以以司马光为对象,写一篇50字左右的人物简评。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司马光的评价走向多元化,契合了学生读写接受认知特点,与学生的阅读表达习惯相吻合,有助于思辨读写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2、结合生活情境,设置感情性思辨读写目标。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一些情感类课文,如果仅仅是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阅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认识会比较浅,感受不深,这时候教师如能结合生活情境,设置出具有感性的思辨读写目标,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如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课中,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很难使学生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个场景,细节中感受到文本蕴含的父子情深呢?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课前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从爷爷奶奶那里听讲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及上学的情景。课中教师可以结合电视中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那个年代里人们吃的,住的是怎样的状况,那时候的一碗热豆腐脑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出具有情感性的思辨性读写目标:(1)选取课文中让你感受深刻的场景,让学生说说从这个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2)父亲和“我”住旅馆时,“我”被臭虫咬醒了,茶坊说可以加钱换一个好点的房间,父亲为什么“动心”了,是父亲特别有钱吗?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把你的看法写下来。(3)结合生活谈谈自己对父亲的看法。这样的思辨读写活动,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更加深刻,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
二、引导学生具身体验,关注思辨读写过程。
时下的阅读不仅强调思维的批判性,还强调学生思维的体验性。教师依据学生的具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读写活动,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拥有更深刻的思维,时刻进入到思辨阅读的深入状态。
1、倡导情感体验,激发思辨读写兴趣。
教师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有效的思辨读写情境,引导学生具身体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与作者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保证学生思辨读写的有效性。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手指》一课时,有位教师先是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把五根手指的作用填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任选一根手指,用自述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学生是这样写的:“瞧,我这身材,这大长腿,妥妥的大帅哥一个。不仅如此,还有两个保镖把我许多事情都给代劳了,羡慕我吧,我就是相貌堂堂的中指也!”从这位学生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不仅把自己化身成为了“中指”,而且还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自己的特点描写的淋淋尽致,可见,教师只有创设出可以引领学生具身体验的情境,才能激起学生读写的内驱力,把引导学生思辨读写的目标落到实处。
2、结合认知体验,设计思辨读写任务。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对于学生理解、吸收、积累、内化和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体验,设计思辨性读写任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哈尔威船长与轮船共存亡这件事的看法。然后,再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是水手,船上获救的人或者是哈尔威船长的妻子儿女,看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徐徐沉入大海的时候,自己是怎样想的,并以这些人物的身份写上一段话。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在丰富学生对文本人物认知体验的基础上融入写的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教师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真正经历思辨读写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明。
三、立足学生言语创造,落实思辨读写结果。
2022版语文学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提出“负责任、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其实就是学生学习结果呈现的一种方式,指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1、借助模仿创造,催生思辨读写。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会创造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模仿,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所学课文特点,通过模仿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课文中主要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辨话题:“你对时间有着类似的体验感受吗?请仿照着作者的表达形式写一写。”这样可以将学生对时间流逝地感悟融入自己的表达过程中,使自己的读写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教师为学生创设出模仿创造的思辨读写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言语表达,提升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
2、借助创意写作,催生思辨读写。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非常重视,课后练习中编排的习题练笔指向明确。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读写元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读写训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时,让学生借助课后阅读链接把课文改写成剧本。教学《白鹭》一课时,让学生把其改写成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学习《松鼠》一文时,让学生把这篇文章改写成散文……教师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创意读写活动,并让学生就不同形式的文章进行比较,说说每种文体形式文章的优势是什么,可以深化学生对不同表达学形式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创意表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固有于一种模式,而是可以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多样尝试思考,在思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采取思辨读写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挖掘出文本的深层意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
写作,让学生的让学生思维表达走向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