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优化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要点分析

炳坤

肥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农业种植者在对水稻进行种植时,必须充分掌握水稻种植与栽培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正确运用种植技术,确保水稻获得更好的长势,从而实现扩大作物产量与生产质量的种植目标。本文针对本文首先从种子选取、稻田选择、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方法,而后针对水稻种植过程出现率较高的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虫等病虫害问题,提出了多种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建议,以此为优质水稻的绿色种植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优化要点

现代农业生产种植技术不断取得进步,水稻等作物的栽培效益也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良好变化趋势。水稻在我国有着较广的种植范围,各地气候与地形等自然条件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种植者必须依托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情况,选择高效、高产种植技术,以此来实现栽培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目标。现围绕水稻种植相关内容展开研究。

1水稻种植技术优化要点

1.1科学选取种子

实现高产丰收目标的首要工作为精选优质水稻种子。在选种环节中,需要全面关注备选种子的出米率、丰产性、抗盐碱能力、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抗旱能力与抗旱能力,优先选择米质优良、熟期适中的良种。同时还应参考当地市场需求、现行栽培模式、土质条件、气候条件与农技部门提供的建议,以此确保所选种子的适应性。颗粒较为饱满的种子往往有着更高的萌芽率。选种后,筛选出发芽率超过95%的水稻种子,将其摊开并铺成较薄的一层,晾晒24h至48h。而后,将其中的病粒、秕粒、杂质与草籽筛除,选取质量较为接近的种子。浸种时需要注入40℃温度的清水,浸种时间控制在12h左右,再借助300倍石灰水来为种子消毒,浸泡时间同样为12h[1]。完成消毒操作后,用清水来清洗与浸泡种子,颖壳颜色发白后即可捞出。沥除水分后,通过种衣剂进行包种。

1.2合理选择稻田

为优化水稻作为种植的外部条件,应为其选取条件适宜的良好稻田。水稻对于水分有较高的需求量,因此所选稻田土壤必须具有充足的含水量。同时还应确保光照充足,以此才能够使稻粒数量与大小达到预期。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占比应相对较高,水稻可依靠土壤中的多种矿物质获取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以此有助于缩减后续施肥量,实现绿色种植目标。常年种植水稻的稻田有较大概率发生肥力不足的情况。所以,需要施加农家肥、混合肥等基肥,可混合80%钾肥、70%磷肥与30%氮肥。

1.3正确完成密植

合理进行密植可增强水稻作物的光合作用效果,符合丰产目标。种植密度因素会给所有水稻作物的透光通风性带来影响,对于土壤湿度与温度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而使作物的质量、谷粒量、植株高度受到相应的影响。为实现合理化密植目标,既要减少对土地的浪费,同时也要避免植株之间出现相互遮挡的情况。具体需以土壤肥力与水稻种类为基准进行调整。若土壤肥力良好,所选水稻属于大穗型,种植密度可控制到1.2万窝/667m2左右;若水稻为穗数型,种植密度可调整为1.5万至2.0万窝/667m2

1.4优化田间管理

水稻生长期间对于无机盐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若土壤无法满足其基本的营养需求,就必须进行人工施肥作业。为减轻化肥给土壤结构带来的影响,应当优选包括农家肥在内的绿色肥料,其并不会加重土壤的负担。在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追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漏水田、沙质田等快发性田块,应遵循“少食多餐”的施肥原则;面对深脚田、烂泥田等具有迟发性特点的田块,则应按照“前期重、中期轻、后期空”的方法进行施肥。相比常规水稻,杂交型水稻有着更大的需肥量。百香稻、湖广稻、黄化占等分蘖能力相对偏弱的水稻品种需要通过多施、早施加高氮型化肥,来促进其尽快分蘖。把握穗轴分化时机,施加穗肥,强化促花增枝效果,培育出大穗。若施肥时间过早,茎基部节间长度被拉长,可能会出现倒伏情况。若在始穗初或者孕穗末发现叶片呈现出飘长披长的状态,则表明氮肥过多,水稻有较大概率发生贪青晚熟的情况。

在灌溉环节中,应当依照水稻的具体需水量以及土壤含水量来实现合理化灌溉,同时还需考虑水稻所处的生长阶段。若种植期间发生涝灾,则应及时排水,减轻水稻根部遭受的影响,避免其出现根部腐烂的情况[2]。抽穗期与分蘖期是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的重要时期,应当及时扩大灌溉量,并将灌水深度控制到3m至5m之间。在水稻进入黄熟期后需要及时进行断水操作。

在除草环节中,可在直播播种作业结束后的1至2d通过安全型封闭除草剂来实现芽前封闭;在禾苗到达2叶至3叶1心时,需实施芽后除草操作。若除草效果相对较差,则需要结合田间草象,选取合适的除草剂来去除杂草。针对面积较小的稻田,可展开人工除草;若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则需要借助除草剂来提高除草效果。选择植保管理部门建议的低毒型除草剂来为稻田除草。

2水稻病虫害问题防治要点

2.1水稻常见病虫害

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与二化螟是水稻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其中,稻曲病发生时,水稻颖壳合缝部位会产生小型黄绿色菌块,随着其逐步长大,整株水稻都将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产量降低的问题。稻瘟病会使水稻叶片产生黄褐病斑,致使水稻枯黄甚至死亡。纹枯病则会给水稻带来植株倒伏以及腐烂致死的结果。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会在稻田中产卵并啃食水稻,降低水稻作物的品质与产量。

2.2防治对策

水稻种植者需要以当地农技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信息为依据,依照对症防治的方法来强化病虫害防治效果。针对稻曲病,可通过选取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来实现对其的预防;在施肥环节,应避免过量施加尿素,合理运用氮磷钾,及时为水稻补充微量元素,适时进行晒田。针对稻瘟病,可通过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来充分浸泡水稻种子,强化消毒效果。若发现有稻叶或者稻苗产生病斑,需混合水与三环唑粉剂,而后喷洒至稻苗处。针对纹枯病,可通过施加磷钾肥、合理密植等对策来强化秧苗抗病性。针对出现纹枯病的秧苗,应借助己唑醇、苯甲丙环唑等药剂实施治疗。面对稻纵卷叶虫等虫害问题,可选择低残留、低毒性的药剂进行处理,如巴丹粉剂、晶体敌百虫与杀虫螟乳油[3]。若实施药物防治方案,还可选择以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型农药,如阿维菌素等,以此减轻水稻作物受到的药物影响。

针对水稻虫害问题,种植者可利用对土壤环境与水稻本身均不会产生影响的频振型杀虫灯来防控具有趋光习性的害虫。进入害虫繁殖期后,可依靠性诱剂对雄性害虫进行诱捕,间隔5至8m的距离设置一个诱捕器,以此缩减害虫的繁殖量,该防治方法的优势在于针对性与安全性均比较强。通过生物防治方法也能够实现虫害防治目标,以此弥补现有人工防治手段存在覆盖范围小、作业强度较大的短板。可借助鸟类、鸭子等动物来进行虫害防控,在水稻田中养殖一定数量的鸭子,由其来啃食杂草与消灭害虫,也可选择养殖其他的水生生物。

3结论

优化当前的水稻种植技术,有助于促进水稻产量提升,改善种植环境,扩大种植效益。水稻种植者在种植水稻前需要优选优质水稻种子,并有效完成浸种消毒工作;种植阶段则应依托有利的稻田环节,合理密植;水稻生长期间及时进行灌溉、追肥与除草作业;有针对性地通过综合方法预防与控制病虫害问题,以此来高效、安全地推进水稻种植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永红.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J].黑龙江粮食,2022(08):42-44.

[2]刘如丽.超级水稻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及推广[J].现代农村科技,2022(05):12.

[3]吴秀达,杨应钦,李艳阳.稳产丰收理念下水稻种植技术的科学应用[J].现代农机,2021(0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