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存在教材内容与实际发展相割裂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裂等问题,从案例式教学、教学内容、学习形式、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等多角度提出适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高校工程教育认证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校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属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是研究建筑内部给水排水工程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绿色等问题及消防安全的一门学科;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探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优化,对接认证标准,促进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然趋势[2]。
一、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实际发展相割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涵盖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热水、消防及室外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实用性和工程性强;新技术、新理论及新设备的快速应用及现行规范方面更新,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等。然而,教材的编写或修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前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内容的更新明显滞后于实际应用与发展,无法实时涵盖这些新理念、新规范和新技术,从而导致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跟不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课程设计环节。就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来看,学生通过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教学不同时;随着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快速发展普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同学之间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室内给排水管道很多采用暗装学生日常接触较少;部分专业教师对于实际工程只是的欠缺等原因综合导致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掌握欠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工程实践经验不足[3]。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一)案例式教学建设
针对课堂理论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我校对该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设计要求、设计方法,从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热点或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作为题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工程案例教学作为重点形式,在本课程建设教学案例库,讲授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单元设计时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此外积极引入BIM等技术将建筑物立体化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讲述管道安装方式时通过对比滁州学院文学楼与土木楼,滁州学院文学楼卫生间给水管道采用明装的方式,土木楼卫生间采用暗装的方式,通过对两个卫生间给水管道安装方式进行对比,直观的体现管道明装和暗装的区别。
(二)丰富教学内容
授课教师时刻关注相关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适时扩充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教学大纲,实时更新教学题材,同时引入执业注册考试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专业课考试中所占比40%,有丰富的题库、规范条文的解读、计算的考查和系统设计方案的纠错,使学生能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行业发展和趋势。比如在讲授给水部分时引入《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3.4.1供水、用水应按照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分项、分级安装满足使用需求和经计量检定合格的计量装置。”[4]。通过学生讨论等方式,最终得到分项安装计量装置的目的是:鼓励行为节水、统计各用途的用水量和分析渗漏水量。
(三)拓展学习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实际问题牵引,不断引领学生自主逻辑分析、自主探索,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分组研讨工程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例如,滁州学院文学楼为五层教学楼,每层具有2个卫生间,其中大便器采用高位水箱大便器,小便器采用高位水箱小便器,高位水箱安装高度距离该层地面2.2m;据了解,文学楼靠近市政供水点,室外给水管网在全天所能提供的水压为0.25Mpa,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在一天内均能满足文学楼用水要求,分析文学楼应采取什么给水方式,为什么采用这种给水方式,采用其它的给水方式可不可以?
以小组之间的竞赛、投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索性。教学团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高校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先进成图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
创新精神,提升课程的挑战度;以竞赛为依托,形成一个有准备的、高年级与低年级间的工程训练良性循环的机制,由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在形成一定基础之后相互探讨,相互促进。
(四)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8个课时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时进行,在理论课程引入识图部分并将实际工程图纸下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下学习识图;实验课程主要分为四个实验,主要包括建筑给水系统设计计算、建筑排水系统设计计算、建筑雨水设计计算及消防设计与计算,实验内容难度接近课程设计难度,为课程设计做下良好的铺垫;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有工程均来源于实际工程,选题上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且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力求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要求和技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全面消化所学内容,锻炼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从工程技术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内容更新、以赛促教、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反哺理论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融和互补。下一步将对该课程进行持续改进,使该课程教学符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蓉,王静,饶碧玉,等.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为例[J]. 大学教育, 2022, (07): 90-92.
[2]李伟英,高乃云,李树平,等.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 给水排水, 2007, (11): 87-89.
[3]崔凤国,牟雪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1, 31(Z1): 182-184.
[4]赵锂.全文强制性国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要点介绍[J].给水排水,2022,5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