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刘学福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            727031

学生普遍害怕作文,如何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谈一下体会,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就地取材,学以致用

1.写演讲稿

人教版必修2“表达与交流”部分有“演讲”内容的训练,在班内利用班会组织学生演讲,让每个人都有崭露头脚的机会,但内容必须是原创。学生可写“竞选班干部演讲”、可写“花季宣言”、可写“学会感恩”等等,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教师协助学生挑选出优秀作品,并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教室后面专门设置专栏进行展览,通过班内演讲评选出优秀选手并适当奖励,这样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一位学生在《我长大了》的演讲稿中写到:

“成长给了我健硕的体魄,也给了我复杂的思维;给了我对外界是非分辨力与对外界诱惑的抵抗力,也给了我为人的宽容坦诚与处事的乐观豁达;给了我一副勇于担当的坚实肩膀,也给了我容纳百川的虚怀;给了我面对成功的谦卑与镇定,更给了我面对挫折的坚韧与思考;就这样,在心理与身体的全面发展中,我渐渐地成熟了,长大了……//曾几何时,被爸妈牵着的一双小手上,已不知不觉有了几根鼓起的血管,这双手结实有力,他们足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搭一把手,给那些为了我的成长而辛劳的人们递上一杯热茶。//曾几何时,被大人们表达溺爱而经常抚爱的脸,已经在不经意中有了棱角,变得成熟刚正,我学会了用微笑着面对赞扬与肯定,也用微笑着面对批评与否定。//又曾几何时,被师长、父母百般呵护的稚嫩心灵,也在岁月里悄然的成长,我学会了回报---对生养我的父母,我会在不经意间给他们一个拥抱;我学会了关爱---我会给情绪低落的同伴以安慰和鼓励;我学会了感恩---对辛勤教育我的老师们,我永远心存感恩。我长大了……//成长是一场心与心的较量,思想与思想的切磋;成长是一种痛,但我却在留下的累累伤痕上,发现了幸福;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了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会陷入无边的回忆中。在回忆中,那曾经许下的愿望和美丽的诺言,那执着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小心收藏。//是的,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快乐,沿着成长的足迹,我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谱写出人生最美好的乐章。”

一段话写出了自己对成长的感悟与独特认识,是一段颇见功力的习作。

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显著增强了,学生们自觉地养成了课前五分钟演讲的良好习惯,一种写作的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   

2.写对联

必修1“梳理与探究”部分有“奇妙的对联”内容的讲析。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教材77——79页的内容,然后完成课本上要求的题目。并每人写出1——3副对联,课堂上比比看谁写得好,不少学生写出的对联令人赞赏。

如:有位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时写了下面的两副对子:

第一副:上联:不惜汗水桃李满天下       下联:甘洒热血栋梁遍神州

第二副:清清贫贫乐育人                 下联:风风雨雨勤耕耘

另一名学生在元旦来临之际给同学寄语:

第一副:上联:乘东风同破万里浪         下联:立壮志共上一层楼

第二副:上联:高二二班同学同心同德同学习

下联:六十四位学友齐心协力共拼搏

还有同学即景即文抒怀:

第一副:上联:断桥流水潺潺              下联:孤城落雨纷纷

第二副:上联:金戈铁马血战八方          下联:赤胆忠心流芳百世

在传统教育中,对对联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而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这样既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又可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用于作文。我鼓励学生把相当好的作品装裱起来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兴趣。

二、大胆挖掘,提倡模仿

仿写就是仿照别人的文章去写,运用自己的写作材料,对范文的立意,结构或表现方法进行某些模仿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仿写要先小后大,开始一种景物、一席对话、一幅肖像、一个场景都可作为训练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仿写训练之后,再由仿写到独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位学生在学完柳永的《雨霖铃》之后就仿写了下面的两首小词:

其一:

雨霖铃

羁旅年华,梦里花落,楼台烟雨。西北怨望故乡,怕相思,鸿雁渺渺。满城柳絮翻飞,惹淡淡愁绪。 闻乡音,青山寂寂,悠悠乡思情谁寄。  

多情笑我醉心头, 放不下,人间许多情。恁知韶华易逝?暮霭间,乡愁织就。 一宿数梦,忍把依依杨柳折断。 便纵是柔肠百结,更与何人说?

其二:

雨霖铃•十月一

凄凄切切,如诉如泣,泪雨狂泻。深夜寂寞无语,肠断处,思念无阻。曾经天伦叙乐,恨情缘难却。念去去,阴阳相隔,秋风萧萧飘落叶。   

多情堪羡圆圆月,挥不去,心有千千结。魂魄漂泊何处?望乡边,杜鹃啼血。苦恨连年,都把良辰美景抛却。便纵有万般念情,怎与大人说?

这两首小词无论是在格式还是还是基调上基本都仿照《雨霖铃》的格式而作,第一首写出了乡思乡愁乡韵,柔肠百结,不禁牵起人的思乡之情。第二首则写出了寒食这一特定节日中生者对亡者的声声哀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楚之情油然而生。两首小词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充满着伤感,充满着愁绪,仿写是相当成功的。

三、探究作文,大胆创新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对一些文本中未实写出来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往往存在于文学文本的各层结构中,最明显的是存在于情节结构层面上,这自然就吸引并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形成读者的二度创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作文的形式回答问题。

在必修3名著导读《红楼梦》的阅读中,有学生就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林黛玉临终时说:‘宝玉,宝玉,你好……’后面的省略号代表的内容应该是什么?”说实在,这样的意义空白点在无声地召唤着学生对此的探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自己所认为的省略号所代表的内容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上课的时候进行成果分享,学生们的见解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学生一:老师我认为黛玉想说的话是:“宝玉,宝玉,你好……”没有办法去补,如果补了,作品的空缺美就没有了。因为,宝黛二人倾心相爱,但他们虽然能选择爱情,却决定不了自己的婚姻。污浊丑恶的贾府、腐朽没落的社会对他俩来说,无疑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大山;而寄人篱下、纤弱多病的黛玉更是只能以“焚稿”来埋葬自己的爱情,以死亡来求得超脱。黛玉深信宝玉对自己的真情,也深深理解他的无奈,因此,我认为,黛玉临终前说“宝玉,宝玉,你好好活着。”暗含了黛玉对宝玉的不舍、牵挂和祝福,对无力扭转的现实的控诉。所以无论怎样补写,都会有画蛇添足之嫌,破坏了小说的含蓄美与空白艺术。

学生二:老师我认为黛玉想说的话是:“宝玉,宝玉,你好狠!”黛玉与宝玉之间早已产生至死不渝的爱情,可是宝玉却自始至终未向老祖宗透露过自己的心思。只产生共鸣,却无法长相厮守,这是宝玉的错。后来黛玉知道宝玉要与宝钗成婚,于是误解宝玉,认为是宝玉放弃了自己,放弃了这段感情,所以黛玉才会说“宝玉,宝玉,你好狠!”

学生三:老师我认为黛玉想说的话是:“宝玉,宝玉,你好无情!”宝黛爱情一波三折,这中间的风风雨雨更荡涤了他们的忠贞不渝。当我们以为一切应是水到渠成时,命运总是在捉弄着这对相爱的男女,与宝玉连理的不是黛玉而成了宝钗!黛玉虽知道宝玉对她的情感,但她的性格让她无法释怀。临死之前的唯一抗争,只能是爱恨交加化成一句话:“宝玉,宝玉,你好无情!”带着怨恨离开人世,一段孽缘到此结束。

……

从这些个性化的解读中不难看出学生们思想中碰撞出的火花,当然这种解读必须是以走进文本、精读文本为前提,而不是以脱离文本臆测想当然。

教材是例子,但更是引子,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挖掘,当到达一定深度时自然会有汩汩清泉流出,只要我们用心挖掘,驱遣我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善于利用教材,善于捕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作或散文、或诗歌、或评论或剧本等有益的练笔,古人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我们勤于发掘,勤练不辍,循序而进,定能练有所得,学有所成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