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家庭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2

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家庭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白云霞

安溪县中医院    儿科362400

摘要:本文旨在评价家庭教育干预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慢性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而家庭教育干预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庭教育干预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其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然后,探讨了评价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方法。接下来,通过考察生理、医学、心理、行为、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估了家庭教育干预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此外,还分析了影响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因素。最后,总结了家庭教育干预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儿童慢性疾病管理、家庭教育干预、家庭功能、生活质量。

引言:慢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哮喘、糖尿病、肥胖症等。有效管理儿童慢性疾病对于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1]

家庭教育干预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策略,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日益受到关注。它通过向儿童和家庭提供知识、技能和支持,旨在促进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疾病控制,并提高家庭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为改进干预措施、优化管理策略提供有力依据。此外,深入研究影响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因素也将有助于制定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干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儿童慢性疾病管理的成效。

1.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家庭教育干预是一种通过向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和支持来帮助他们有效管理慢性疾病的方法。以下是家庭教育干预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常见的措施:

1.1提供疾病知识:家庭教育干预通过向家庭成员传授与慢性疾病相关的知识,包括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应对急性发作等。这有助于增加家庭对疾病的理解,提高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1.2促进自我管理能力:家庭教育干预致力于培养儿童及其家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授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使用等技巧,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疾病管理,并学会监测和控制症状。

1.3心理支持和心理应对:家庭教育干预还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慢性疾病常常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通过提供情绪支持、应对技巧和心理咨询等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1.4家庭互动和支持:家庭教育干预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支持。通过家庭会议、亲子活动和互助小组等形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应对慢性疾病的挑战[2]

1.5病例管理和监测:家庭教育干预还包括定期的病例管理和监测。医务人员与家庭合作,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确保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些家庭教育干预措施的目标是增强儿童和家庭的资源和能力,提高慢性疾病管理的效果,以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2.评价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量化指标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生理、医学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量化指标来评估家庭教育干预的效果。例如,生理指标可以包括病情控制程度、身体指标如血压、血糖水平等的改善情况;医学指标可以包括医疗服务利用率、药物依从性等;心理行为指标可以包括焦虑程度、自我管理技能的提升等。

2.2非量化指标的评估方法:除了量化指标外,非量化指标也是评估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重要内容。这些指标包括家庭功能、生活质量、家庭满意度、患儿和家庭成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和行为变化等。非量化指标可以通过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估。

2.3对照组设计: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家庭教育干预的效果。对照组可以是接受传统治疗或其他形式干预的患儿及其家庭,以确定家庭教育干预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独立效果。

2.4长期跟踪和评估: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估,以了解家庭教育干预的持久效果。这可以通过定期随访、回顾性调查等方式实现,以评估干预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5定性研究方法:借助定性研究方法,如焦点小组讨论、个别访谈等,深入探索家庭教育干预对于患儿和家庭的影响。通过听取参与者的意见和体验,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和感受,进一步完善评估结果。

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家庭教育干预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并为改进干预策略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3.家庭教育干预对儿童慢性疾病管理的效果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3.1生理指标改善:评估家庭教育干预对儿童慢性疾病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如血压、血糖水平、呼吸功能等。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的生理指标数据,可以判断干预是否有助于疾病控制和改善。

3.2医学指标改善:考察家庭教育干预对医学指标的影响,包括医疗服务利用率、药物依从性、就诊频率等。通过统计分析和对照组比较,评估干预是否能够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提高药物和治疗方案的遵循程度。

3.3心理行为改善:评估家庭教育干预在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效果,如焦虑程度、自我管理技能的提升、应对策略的改善等。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工具以及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干预后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的变化。

3.4家庭功能改善:关注家庭教育干预对家庭功能的影响,包括家庭互动、家庭支持和家庭适应能力等方面。通过家庭满意度调查、家庭功能量表等方法,评估干预是否改善了家庭内部的合作氛围、减轻了家庭负担,并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理解[3]

3.5生活质量提高:考察家庭教育干预对儿童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使用生活质量问卷或相关量表,评估干预后患儿的生活满意度、社交参与度、学校适应程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综合以上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家庭教育干预对儿童慢性疾病管理的效果。这有助于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优化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4.影响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因素包括:

4.1 家庭背景: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水平以及家庭文化传统等因素都会对家庭教育干预的效果产生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制约一些家庭教育干预活动的开展,因为有些干预措施可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此外,父母的教育水平也会影响他们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他们参与干预活动的方式和效果。同时,家庭文化传统也会塑造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进而影响他们在家庭教育干预中的行为和态度。

4.2 父母参与度:父母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干预效果。父母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度越高,通常干预效果也越好。积极参与可以表现为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参与学习活动、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等。父母的参与不仅是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更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难,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4.3 父母教养风格:不同的父母教养风格对孩子的发展和学习有不同的影响。温暖、支持和适度监管的教养风格常常与较好的干预效果相关。温暖和支持意味着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并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适度监管则意味着父母能够设立适当的规则和界限,给予孩子合理的约束和引导。这种教养风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为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4 干预内容和方法:干预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干预方法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干预效果。科学的干预内容需要基于理论和研究的支持,能够满足孩子的具体需求和问题。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意味着能够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有效的干预方法通常是富有启发性和具体操作性的,能够引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技巧。

4.5 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适应孩子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个别化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效果。父母需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阶段,并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个体化的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和学习[4]

结论:影响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父母参与度、父母教养风格、干预内容和方法、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外部环境和社会支持。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综合起来决定了家庭教育干预的效果。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关注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文化传统,并积极加强父母的参与度、采用温暖和支持性的教养风格,提供个体化和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马慧聪,周小红,刘晓鹰.儿童慢性病治疗探究[J].浙江中医杂志,2023,58(04):273-274.DOI:10.13633/j.cnki.zjtcm.2023.04.015.

[2]王正翘,罗秀状.家庭复原力在儿童慢性病中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13):1773-1777.

[3]罗小米,罗秀状,刘运广等.居家护理模式在儿童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右江医学,2021,49(09):717-720.

[4]尹藜蓉,夏玲,严海鸥等.家庭管理模式在儿童慢性病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