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3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李潇

沈阳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随着共享服务的开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愈来愈大,内部控制以其规范流程,促使企业更平稳发展的特点在企业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研究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路径助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关键词:财务共享;内部控制;优化

财务共享模式通过将所有业务集中到一个平台进行分批处理、分批核算,主要流程为财务数据上传,财务数据处理,业务审核,形成报告,做出决策,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将从属于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业务按类型集中到共享中心进行计量和报告,从而减少相同业务多次多人处理,可以节约一部分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建设不仅为企业合规运营提供保障,更成为企业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高度重视企业的管控工作,并且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工作重点。

1.加快推进企业内控建设的必要性

1.1加快推进内控建设是企业防范风险、合规运营的要求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环境日趋复杂以及改革发展的深化,企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强基固本,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的基本途径,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对于帮助企业适应环境变化要求、及时加强和改进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确保企业规范运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加快推进内控建设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管理提升、控制成本,强化预警、防控风险”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这就对企业资源高效配置、各类成本管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企业要在企业中实施统一集中的高效管控模式。这一目标有赖于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等管理模式来实现。而在这些管理手段中,科学、高效的内控建设是内嵌其中的,只有确保内控建设的有效性,才能助力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一流企业,为高质量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2.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

2.1共享模式与内控制度不匹配

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打破了之前各个公司独立财务的模式,这使得以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指导和控制当前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企业现行内部控制制度是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针对企业内部各个流程设定的适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内部政策,主要分为三类:流程制度、权限制度、监督制度。企业建立共享中心后,原有的工作流程被打破,与之相匹配的流程制度将不能完全匹配共享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发生改变,需要完善新的岗位职责权限来匹配新的工作职责,保证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工作有据可依;由于工作职责的改变共享中心财务人员的绩效考评制度已经不能实现原有的作用,原来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因为流程的改变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2共享模式使信息传递控制难度加大

建立共享中心后,各个子公司的信息逐级传递到共享中心,由于传递层级的增加,也增加了信息失真的风险,在财务共享阶段,大量的数据汇集到共享中心,如果单据上传出现伪造,或者由于监管不利造成数据篡改,最后形成的财务报告可能就会偏离公司的真实水平;如果信息不完整,决策者也很难做出正确且适应的决策,错误的决策会增加公司的风险。为了控制信息传递的风险,企业需要有完善的防伪系统,比如票据影像系统需要带有检查票据真伪功能,同时需要设置专门的检查复核人员;财务信息在各层级之间传递时,做好权限管理和复核,只有流程相关人员有权限查看或者修改信息,且修改后系统会记录修改人员的账户和IP。

2.3共享模式使得内部控制审计难度加大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现场审计,而是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中各个流程存在的风险,所以实施共享模式后,审计工作在审计人员、审计方式、审计范围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审计人员对于共享中心业务流程不熟悉,远离真实业务,尤其是对于初建的共享中心,审计人员很难能够预测风险,当错报真实发生或者已经影响公司运行后才意识到问题存在,这就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审计方式由原来的现场审计改为利用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传统的审计人员对于共享中心的审计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部分审核流程不是很了解,对于部分审计人员来说审计难度加大,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辅助工作;审计范围比之前更加广阔,不仅涉及到财务层面,还涉及到人员权限、系统安全、岗位设置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使得内部审计难度加大。

2.4共享模式使人员控制风险加大

传统核算模式下财务工作人员处于财务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很好地了解业务流程,然而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却不能很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一般只是负责处理各个子公司、分公司上传的单据资料,对于长期不接触业务的财务人员来说再进行财务决策难免会与实际业务脱节;由于不接触业务,对于业务和经济事实的真实性无法做出公允判断,对于经济业务也做不到事前控制,这时难免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同时由于共享中心将之前分散的繁琐的重复性工作归集到了一个单元,在共享中心工作的员工也面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这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影响员工在职率及员工未来的职业生涯。面对共享中心建立后人员流失的风险,企业需要从人才的选择、培训、晋升、绩效考评、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控制。

3.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路径

3.1完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控制度

要建立共享模式下的内控体系,首先要有适合财务共享的内控制度,让共享中心财务人员的工作有据可查。历史上有许多内控失败的案例,比如美国安然事件,纵然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但是内控的失效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内部控制失效,首当其冲的是没有契合公司的内控制度,所以对于即将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而言,之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契合共享模式。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共享模式将是众多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建立健全流程制度、权限制度、监督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在建立共享中心之前,公司董事会需要授权专门的人员进行调研,通过对已经建立共享中心的公司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本公司的工作流程,构建契合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制度,比如销售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制定共享中心人员工作准则,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岗位权限、晋升途径、奖惩制度,在上岗之前,进行集体培训直到考核通过方可上岗;通过建立各个岗位相互监督制度,做好共享中心员工的内部管理,使不相容职务分开,同时实现线上系统控制,减少人为干预。

3.2建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对于当今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建立财务共享之后,财务信息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将大数据与财务共享融合可以为企业财务风险提供更多的数据。首先,要针对企业原有财务风险基于财务共享进行补充,调整完善之前的风险项目和要求。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能熟练运用到财务共享中去,提高应用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在资料整合中能够分析出新的风险,并提前进行防范。财务共享风险主要有信息系统风险、人员控制风险、核算风险和审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控。(1)选用更加严密的信息系统作为共享平台,聘请专门的计算机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完善,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安全等级和平台与业务和财务人员的契合度,防止受到黑客攻击导致财务数据外泄给企业造成重大财务影响。(2)引导共享中心财务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为共享中心财务人员设置晋升通道和轮岗制度,建立人才储备库,不断培养后备人才,建立适合财务人员的激励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人员流失率。(3)财务核算风险管控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防篡改,做好授权和监控,并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4)共享模式下审计流程为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上传到财务共享云平台,经共享平台负责人批准并收到审核通知后进行后续工作。从数据池审计端口获得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形成审计方案,经审批后开展审计工作。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各个工作流程的风险,对比以前年度数据进行评估,最终形成审计报告。财务共享阶段,流程信息化和标准化提高了财务数据的有效性,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利用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全部通过数据端口导入,并且可以分类检索出所需要的数据,取证更加方便快捷。基于共享平台的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反馈,及时沟通,提高了业务流程中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提升共享模式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信息技术是财务共享的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财务处理,将发生的所有的业务集中到平台上进行统一处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财务共享依托的电子报账系统、核算系统、票据影像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需要强大的IT技术支撑,同时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需要同步,如果一方出现滞后将会影响财务分析和决策人员做出判断,所以在共享模式下,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减少单据流转多地造成票据遗失,通过建立和各地各分公司统一的ERP系统,实现报账实时上传,随时共享,在业务完成票据收到后通过扫描技术上传到共享中心,使共享中心财务人员能够同时接收到实物和信息。通过实现定期维护、数据备份、上传云空间来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在现有的会计系统中嵌入区块链,发生的每一项交易在其中都能被识别出来,共享中心财务人员不了解业务情况也可以通过业务端口登录查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做到了信息透明,在岗位职责权限明确合理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3.4落实企业内控风险防控机制,确保检查监督到位

实施强有力的内外部监督检查,有错必纠、有问题必改是推进内控持续完善的重要途径。企业应以外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厘清内部控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自身的风险预测和分析能力,明确基础性风险标准,全面实施包括风险梳理、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内容的风险防控流程,突出检查重点。企业内审、风险管理等部门应以相对独立的风险判断为前提,按照业务事项的风险程度确定检查范围、频度和深度。充分结合外部检查结论和风险提示,确定检查重点,关键业务信息化控制系统应纳入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建立对新制度、新流程、新系统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评估机制。此外,还应重点落实问题整改。对各类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实行清单式管理。通过深入分析、查找原因、落实整改、举一反三,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只有持续通过问题整改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持续完善。此外,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检查、内控评价等监管措施以及加大对违规经营投资的责任追究力度也将对企业集团加强内控建设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衡.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9(08)

[2]孔金凤.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河北农机,2019(10)

[3]汤佩红.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8)

[4]程红.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06)

[5]王武成.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8(04)

[6]柏宇.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纳税,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