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胜利小学
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的任务。作为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将少年培养成为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一个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法治意识的人。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一、以体验学习为载体,提升教学实效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一下书上的图,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结果收效甚微。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的熏陶。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明理、习得方法。
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 》这一课时,教师要让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及时追问,引领学生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道德意识在课堂上即时生成。
第一,情境表演体验。
情境导入: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小朋友,明明叫马小虎,可大家都叫他“小马虎”,为什么呢?大家一起帮他找找原因。原来马小虎因赶时间,扣错纽扣,做事不认真,所以大家就叫他“小马虎”。在这一教学活动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感悟,从而认识“小马虎”。通过情境表演,马小虎的角色表演者亲身体验到了因马虎而带来的尴尬,意识到马虎会影响到个人形象,给别人留下做事粗心、不认真、不细致的印象。
第二,即时生成体验。
播放动画片《粗心的小笨猪》,让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动画故事里的小猪找出马虎的原因:做事没听清、没记清、没看清、没问清。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分享同学的体验感受,通过个体思考表达,体验生活中“小马虎”的例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小马虎”,是坏习惯。
第三,参与寻找“小马虎”的活动体验。
设立大眼睛检查小分队,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马虎”,如扫地不干净、红领巾不整齐、作业做错题等。
第四,讨论探究,自主体验。
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到学习中“马虎”的典型表现:忘记检查作业,粗心大意;心急,漏做或做错习题;书写字体潦草,做事丢三落四;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等。
第五,游戏中体验,习得方法。
设计“挑绿豆”的游戏活动:因为马虎,小明把绿豆和大米倒在了一起。请在规定的五分钟内把绿豆从大米中挑出来,挑出绿豆最多的同学将获得一个小星星的奖励。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专心致志地挑绿豆。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做事要认真、细心,主动告别“小马虎”。
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知道给家人增添了麻烦;因为马虎,学习成绩总是不如意;因为马虎,造成了巨大危害,等等。而造成马虎的原因是平时做事不认真,不细心,没有养成细心想、专心做的习惯。让学生最终明白“小马虎”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和挫折,所以决心要改掉“小马虎”的坏习惯,告别“小马虎”,不与“小马虎”做朋友。
二、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内化道德品质
学校生活是学生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愉快、自信的享受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不只是教科书、教师指导书、参考材料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班级或学校的各种活动,甚至学生的各种兴趣、老师和同伴、学生的家庭、传统文化活动节日、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自然现象等等,都可以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利用好这些资源,能使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打造节水型社会》一课时,学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节水意识,自觉行动起来节约用水。我就安排学生课后调查学校和社区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如何做到节约用水?一周后,学生交流自己调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和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学生A:学校的水龙头有的同学拧不紧,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建议改成声控或感应水龙头。
学生B:庄稼地干了,农民伯伯浇地大多使用漫灌,耗时耗力,浪费资源,建议农民伯伯浇地使用喷灌技术。
学生C:可以用生活废水,拖地、冲马桶。
同学们知道节约用水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事后,他们又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及社区居民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为打造节水型社会做贡献。
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及其社会性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增强现代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以必须树立自强、竞争意识。这种观念的树立能使人永远无止境地攀登,能使人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也应注意渲染、强化竞争意识。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适当引导、补充。例如,《百折不挠》一课的教学,在深刻明理时运用参考资料《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强化观点,而我认为教学这一环节时,对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栾菊杰的成功,不能仅仅从意志角度引导学生,更重要的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栾菊杰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因为当时栾菊杰已经是全国冠军,是一种强烈的自强竞争意识使她产生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使她在受伤不轻的情况下,冒着某种危险,顽强拼搏。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敢于竞争、不怕受挫、勇于探索的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教育即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感悟体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