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1-2021.6期间78例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此类患者的优选护理方法。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肾阴虚;中医护理
前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消失,伴随外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长期以来,西医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副作用和高复发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并不高。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髓关系密切。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中医理论中的“肾不固精,髓海不足”有关。因此,从中医角度出发,调理肾阴,滋补髓海,是该疾病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医护理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其在调理身体、提高疾病治愈率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此外,中医护理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对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选择了我院2020.1-2021.6期间确诊为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这些患者被均匀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包括39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5.23±1.35)岁。实验组亦为39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8-63岁,平均年龄(44.78±1.92)岁。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其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环境调节:确保患者所在的室内环境温度与湿度维持在医学推荐的适宜水平,并重视空气的循环及新鲜度。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为患者增加其卧床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活动,减少病情复发或加重的风险。
病症观测及交流:医护团队持续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精确监控,尤其是对于任何潜在的异常症状。
体温调控:针对体温异常升高的患者,护理人员迅速启动物理降温措施,例如采用冰袋敷置或酒精擦浴。
出血管理:对于出现出血迹象的患者,护理人员优先采取止血措施。在此治疗阶段,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高度警觉,确保及时捕捉并应对任何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
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护理人员为实验组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方案,持续2周。具体措施如下:
辨证护理:护理人员依循中医经典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与参诊理念,每日对患者进行神态、舌质、舌苔、脉搏以及肢体活动度和大小便状况的详细评估,以确保每日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检查。
饮食调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摄取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以满足患者长时间慢性消耗的身体需求。同时,护理人员督促患者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并警告患者避免过度进食或未经医嘱私自大量摄入滋补食品,避免因滋腻而导致消化功能受损。
心理关怀: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频繁、细致的沟通,鼓励其建立自信和战胜疾病的决心。在必要时,护理人员还与患者家属合作,确保患者在心理层面得到充分的支持,并鼓励其积极参与治疗。
中医传统护理:
穴位按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用适当的按摩强度,顺时针对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和命门穴位进行按摩。每次操作时长约15分钟,每日按摩1次。
耳穴贴压:护理人员在标准的消毒操作后,在患者双侧肾、心、神门穴位使用耳豆贴,并进行按压。操作时长10分钟,每日操作3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特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此量表的最高得分为100分,根据患者的反馈,护理满意度被分为三个等级:不满意(0-69分)、基本满意(70-89分)和满意(90-100分)。为了计算整体的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将基本满意与满意的患者占比相加。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若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值须小于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通过χ2检验分析,得出的χ2值为8.7054,P值为0.0031,明显小于0.05,差异显著,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实验组 | 39 | 25(64.10%) | 12(64.10%) | 2(64.10%) | 37(94.87%) |
对照组 | 39 | 15(30.77%) | 12(30.77%) | 12(30.77%) | 27(94.87%) |
χ2值 | - | - | - | - | 8.7054 |
P值 | - | - | - | - | 0.0031 |
3.讨论
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分类,主要体现在患者的身体机能上的种种表现,如面部色暗、疲乏乏力、失眠、心慌等。这些症状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和不适。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式较为关键[1]。本研究中,我院将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对比。尽管常规护理已经在多个研究中证明了其对患者的益处,但研究发现,当将中医特色护理融入常规护理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2-3]。中医护理主要涉及到辨证施护,如饮食、心理和中医物理疗法等方面的调整和治疗,针对患者的病理状况进行个体化干预。实验组的患者反应中医护理方法不仅有效减轻了症状,还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经过统计学分析,我院发现实验组中使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与仅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P值小于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在治疗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方法显著提高了肾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一点对于促进患者康复以及我院后续临床实践均有一定的意义,对此该护理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清华,何国民,徐娟,等. 滋阴补肾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肾阴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2021,43(11):1845-1848,1853.
[2]于孙婉琪,谷梦宇,史文萱,等. 孙伟正教授从肾论治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撷英[J]. 中医药信息,2022,39(3):25-28,54.
[3]郑祥祥,林琳,董雯,等. 调补阴阳法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1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