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谭立群

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姜乂小学  湖南祁东  421641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参与、探究以及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语文教学核心,不再仅仅强调结果,而是更加注重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一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以及探究。本文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以及对现行阅读教学状况的观察,分析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为其他教师提供有益参考与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教学对策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除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外,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以及价值观,以内化语文阅读所涵盖的语言文化成果。问题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能够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思考问题,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不断思考以及情感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体验,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以及对策加以研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以及吸收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一)为问而问,问题的设计只重形式

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运用有时会变得形式化,提出问题只为得到已知、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时,问题提出与学生回答只为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缺乏实质性意义。特别有时问题提出与学生回答变得机械化,只为完成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

(二)片面理解主体性,提问缺乏方法指导

教学中将学习重心从教师主讲转向学生学习思考导向是一种积极趋势,然而,有时这种转变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如将课堂变成辩论场,教师难以控制局面,尤其在衔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面临挑战。此外,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时,可能出现两种现象:滥答和乱问。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开始让学生自由阅读一篇文章,之后提出问题,如“你从文中了解到什么?”或者“你有哪些疑问?”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可能各种各样,有时可能偏离文章核心,导致提问失去实际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对策

(一)侧重互动性,加强引导

随着教育改革对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需不断调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感,逐渐“弱化”教师的主导角色,将教学活动从传统单向知识传递转变为师生共同合作与探究的过程,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引导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需巧妙设置问题,这些问题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并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教师需学会在教学中适当“留白”,给予学生足够思考与讨论空间。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信息。

以《乌鸦喝水》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或体会?为什么乌鸦最终能够成功喝到水?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对学生的回答适度回应,给予积极反馈以及鼓励。这样,学生将更有信心自主探究,培养主动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度。

(二)加强课文内容梳理,突出提问的导向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过程是知识生成的关键过程,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还扮演着知识的创造者以及建构者角色。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与辅助学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吸收所阅读的主要内容。提问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其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使教学更具导向性。为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认真研究阅读内容,并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具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时,教师需要认真研究阅读内容,梳理知识点,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提问。例如,在《项链》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小娃娃的项链以及大海的项链是由什么制成。因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小娃娃的项链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或“大海的项链是用什么制成的?”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有导向性的提问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三)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

确定教学知识点之后,教师下一步就需合理安排问题,以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并避免制定过于复杂无用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应与文本主要内容相关,是教师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此外,为帮助学生理解核心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问题串,以循序渐进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核心问题。

在确定问题的大小和难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考虑,以确保问题的使用能够产生有效效果。例如,在一年级《明天要远足》课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包括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背景相关的问题,以及与相关阅读资料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找到问题答案,并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可以设计开放性、探究性以及生活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探究,利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以及价值观,将语文阅读与语言文化内化为实际成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思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思考以及情感表达过程中深刻感知体验。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月梅.刍议问题教学法在文本阅读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1(26):91-92.

[2]宦榆婷.合理分层,有效提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措施[J].求知导刊,2020(3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