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应用与道德情感的唤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道德品质的建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2

故事的应用与道德情感的唤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道德品质的建构探析

张欣欣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受教个体自身情感有效结合,自内而外唤醒学生的记忆、觉知和道德情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学生主动建构道德认知,形成自主的道德判断。“故事”作为课程的脚手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唤醒,增强学科教学的效果。本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故事应用方法。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道德情感,道德判断,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避免道德说教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道德认知,形成自主的道德判断。中国著名的情感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指出,情感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而是从内部找根据,来发展和形成道德情感品质。这一过程中。“故事”作为课程的脚手架,能与情感教育进行紧密结合,从内而外进行生发性教育,点燃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有效应用故事来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构建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基于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方法:

第一,平等畅谈,创设情感情境。平等畅谈法是一种适合初中生的创设情感情境的方式,能帮助学生由内而外、自然生发出道德情感。例如《友谊的天空》单元教学中,可以设计诸多畅谈的主题,如“列举几个好朋友,说说他们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你带来的影响”、“你和好朋友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你的朋友圈里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你如何看待网络交友?”这样的问题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将课堂交予学生,让学生表达真实所想,抒发真情实感。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分享的愿望强烈,分享的内容情真意切,有效地调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不但轻松愉快地实现了知识目标,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价值引导的教育效果。

第二,情感体验,促进情意感通。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采用情感体验式的故事应用方式,促进学生深入情境,以境生情,以情促学。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为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道德情感,本课设计了“生存大冒险”的故事体验方式,让每位学生化身一只中华鲟进行生存挑战。游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融入,深切感悟了个体生命的特点,自然生发出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命的感激与珍惜之情,这种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的道德情感在慢慢培养和形成。这一过程,学生们通过生存冒险的故事体验,融入到有效的教学氛围中,将情绪、情感、意识、认知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情意感通,促进了道德情感的形成。

第三,移情共鸣,实现以情动人。移情需要个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主体内部产生利他的情感,开展积极的亲社会行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造悬念——引发冲突——呈现故事真相”的方式制造巨大的感受刺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讲授《敬畏生命》和《关爱他人》时,正好发生了一个热点新闻:某航班中一位老人因无法自行排尿,膀胱有破裂的危险。机上医生挺身而出,自制导尿管并用嘴巴吸出尿液。这样的新闻真实而令人感动、针对性强、时效性强,是非常好的故事素材。但如何应用故事才能让学生进入情境,产生最好的课堂效果呢?经过研讨,最后采用了以下方式。首先,教师“故弄玄虚”地提问:“同学们,你们尝过尿液的味道吗?”学生们顿时炸开了锅。紧接着,教师展示了本新闻。此时,现实与已有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学生的好奇感、求知欲被大大激发。此时教师不断追问:医生为什么可以做出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你还觉得吸尿是一件令人作呕的事情吗?学生们经过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的答案。这时候学生们产生了对老人的同情、对生命的敬畏、对医生的崇敬,并对“责任”一词有了由内而外生发的认知与情感。

第四,以知促情,进行情理交融。道德情感的唤醒不能仅靠情感渲染,有时候需要先理清逻辑关系,提升认知水平,将认知和情感有机结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结合,情理交融。以《维护秩序》为例,教材提供了一个案例:放学时某学校门口车多人多,混乱不堪。这一案例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此故事,我向学生们发起提问:我们学校外面几个车道?现在哪些人在使用这两个车道呢?现在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通过思考、辩论,学生们领悟了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顺理成章地理解了规则制定的原因与意义,增强了对规则的认同感。

第五,知行合一,实践提升情感。道德实践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学习方式,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加深体验的程度,增强感官刺激,进一步提升并形成学生的道德情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通过情景剧扮演和课后实践的方式开展道德实践。《尊重他人》一课中,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进行故事创编和角色扮演,学生亲自体验,活泼有趣,在生活化的情景体验中升华了道德情感。《根本政治制度》一课中,我设计了“模拟人大代表”的环节,开展“我为社会献计策”的建言献策活动,并通过网络的方式将建议传递给了真正的人大代表,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刻理解了课堂知识,并在亲身感悟中生发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大代表提案权的认同感、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崇敬感和热爱感。这两种方式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深化课堂所学,培养道德认同。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教材内容、课程目标等进行实践环节的设计。

总之,道德情感的唤醒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在课堂中引入故事,有效地应用故事,能够极大地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目标,落实学科素养。应用以上方法时,教师也要增强共情能力,在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中,通过自身的情感渲染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敏感度和情感感受力。同时也可以依据现实情况,开发创造更多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唤醒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 [1]素养导向,一体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2022
  •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提高思品课整体效益——道德情感教育实验阶段小结. 湖北省情感教育实验课题组.湖北教育,1994
  • [3]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 刁益虎.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
  • [4]从规则视域走向伦理视域——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范式转型. 李秀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
  • [5] 道德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韩义丹.河南师范大学,2019

成果说明:本文是深圳市大鹏新区2020年度立项课题《故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DPYB190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