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人民医院 云南罗平 655800
摘 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涂片分析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筛选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就诊的64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人,其中对照组采取血细胞分析仪技术检验,研究组采取血涂片分析技术检验,比较两组检出白细胞情况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采用血涂片分析技术检验对于异常形态白细胞分类异检出效果显著,研究组采取的血涂片分析技术对多种检测指标其阳性 检出率为28.1%,对照组采取的血细胞分技术对多种检测指标其阳性检出率为12.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患者中,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技术和血涂片分析技术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血涂片分析技术第患者白细胞分类异常的检出以及多指标检出率均优于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应在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血涂片;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血涂片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对血涂片中的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形态、分布等特征的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入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筛选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就诊的64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人。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5-38岁;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22-40岁。选入条件:(1)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均完整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2)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病史;(3)患者血样由相同医疗人员规范检验;(4)患者年龄小于80岁 (5)患者血液标本符合检验标准。研究中,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研究指标
白细胞多指标分类检验指标包括:嗜中性粒、嗜酸性粒、嗜碱性粒、淋巴和单核细胞检验。患者阳性检率主要为阴性、阳性,检验指标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等其中一项异于正常值或者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为阳性。
1.3 数据统计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通过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通过t检验,当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方法
1.4.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技术进行检验:医生叮嘱患者检查前8小时禁饮食,以避免食物代谢产生的干扰物质影响检验结果。接着,当天早上为患者进行空腹血样采集。采集过程中,医生使用抗凝管在肘窝静脉的合适位置采集了2ml的血样。然后将血样混匀,使抗凝剂与血样充分混合,这样可以保证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能够均匀分布。最后,医生粘贴了标签,写明了患者的信息和血样的序号。在完成血样的采集和准备工作后,医生将血样常温送检。检验人员首先观察试管血样,确认没有凝块、颜色正常且符合检验条件后,才开始进行检验。
1.4.2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血涂片分析技术进行检验:在进行血液分析时,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同时,采集病人的血液样本,每个病人的采血量约为两毫升。接着,将血液样本放入抗凝试管中以便运输。当这些血样被运送到实验室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它们的状况进行核实,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是良好的。在确认无误后,我们会提取新鲜的血液样本,将其滴在载玻片上,并选用另一块洁净的载玻片,通过以30度的斜角推动血液样品,以促进血膜的形成。在推动过程中,我们会保证推动的力度和速度保持均匀和稳定,使得血膜的长度达到载玻片的2/3的位置。一旦血膜制片完成,我们将采用瑞氏染色法,将染色液完全覆盖血膜,并持续至少60秒。接着,用磷酸盐缓冲液将染色液充分混合,并静置10分钟。然后,用流动的水冲洗载玻片表面,冲洗时需控制水流的速度。冲洗完成后,将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最后,将晾干后的载玻片放置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检测。
2.1两组白细胞的分类检验比较
研究显示,研究组采用的血涂片分析技术对白细胞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检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采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技术检验,两组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白细胞的分类检验比较(±s)
分组 | 嗜中性 粒细胞 | 嗜酸性 粒细胞 | 嗜碱性 粒细胞 |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
对照组 | 56.93±9.22 | 3.22±1.53 | 0.63±0.30 | 23.04±5.73 | 8.15±2.55 |
研究组 | 61.12±10.33 | 1.14±1.05 | 0.40±0.36 | 25.80±5.25 | 5.05±3.43 |
t | 2.337 | 8.470 | 3.584 | 2.790 | 5.621 |
p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2.2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
研究显示,研究组采用血涂片分析技术检验多种检测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为28.1%,对照组采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检出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12.5%,两组间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
分组 | 例数 | 阴性 | 阳性 | 阳性检出率(%) |
对照组 | 32 | 28(87.5) | 4(12.5) | 12.5% |
研究组 | 32 | 23(71.9) | 9(28.1) | 28.1% |
X2 | P<0.05 | |||
p | 0.036 |
血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则主要负责免疫防御,而血小板则参与止血和修复。这些血细胞在人体内会经历一系列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来维持体内平衡。血液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血细胞的计数、分类、形态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血液检查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医学检验技术,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和技术来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同时,血液检查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便得出更加客观和准确的结论。
本文研究显示,采用血涂片分析技术检验的研究组对白细胞分类检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采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技术检验,在阳性检出率方面,研究组采用血涂片分析技术检验多种检测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为28.1%,对照组采用的血细胞分析仪检出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12.5%.两组间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分析技术都是血常规检验中常用的技术,各有优势和局限性。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可能受到稀释倍数和细胞碎片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性有限。而血涂片分析技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提高准确性和分辨率,尤其是对于异常细胞和疟原虫等微小生物的检测更具优势。但是血涂片分析技术操作繁琐,主观性较强,耗时较长。因此,在血常规检验中,两种方法各有适用范围和优劣,需结合使用以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建华, 李光辉, 刘凤英等. 血涂片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医学, 2018, 41(11): 161-163.
[2]陈明华, 黄振生, 林俊宏等. 血涂片分析在儿童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医学杂志, 2019, 36(5): 446-449.
[3]王俊宇, 李鹏飞, 赵丽娟等. 血涂片分析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与社会科学论坛, 2020, 28(4): 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