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第一小学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是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趣味和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探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如何高效完成科学素养的渗透,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教学活动
前言: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科学素养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尚未成熟,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科学素养的渗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完成需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激发学生兴趣来实现科学素养的渗透。科学素养是指人们从科学技术的角度了解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认识、意识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探究问题,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科学素养的渗透。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中的《多样的动物》为例,为了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摆放几个小笼子或小缸子,装上不同类型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它们。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习性、生活习惯等,引导他们形成对动物的初步认识。教师可以用一些例子让学生们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例如,把不同类型的动物照片印出来,让学生们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动物,如鱼、鸟、哺乳动物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动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存环境[1]。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蝴蝶的习性和生命周期,然后让学生们在教室外面观察蝴蝶。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了解蝴蝶的特征和生存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可以设计食物链游戏或者小动物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了解动物的食物链关系,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视频或实地观察,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动物的生态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们去附近的公园或动物园,让学生们观察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识不同类型的动物。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创设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通过多样的动物实际教学例子,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质。
二、融合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掌握科学知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科技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中的《植物的生活》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融合科技手段来进行生动的教学,比如利用虚拟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吸水、传输和光合作用等过程。通过虚拟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看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在实践中,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将视频和图像展示给学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植物画像展示,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植物。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来演示植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形态,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植物的不同生长过程以及各种植物的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从而更好地掌握植物生长的特点和规律。也可以使用智能硬件,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2]。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有传感器的花盆,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收集的数据来分析植物吸收的水分、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践来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如何给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等。
总之,融合科技手段进行生动的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规律,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科技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注重实践探究,强化互动体验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更加喜欢通过实践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突出互动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科学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中的《家庭用电》为例,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家庭用电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电能的生成和利用过程。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常见的电器用品,如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以及家庭用电的记录表。接下来将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一个家庭用电场景,如卧室、客厅、厨房等。学生根据所负责场景,观察和记录家庭用电设备的功率、使用时间和用电量,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电器的工作状态,了解电能转化为光、热、动力等能量形式的过程。最后基于观察和记录,分析和总结家庭用电中的能源消耗、节能措施等问题
[3]。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组的观察和记录结果,以及节能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用电的情景,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电能,节约用电等问题。随后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如如何降低家庭用电的成本,如何选择节能电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家庭用电的现象和过程,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能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互动体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竞赛的方式,学生能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高效完成科学素养渗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学飞.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7):49-51.
[2]李传海.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13):34-36.
[3]洪良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试题改进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0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