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润哈尔莫敦镇人民政府 新疆 和静 841305
摘要: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智慧农机”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技术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机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装备、人才及技术支撑。
关键词:智慧农机;精准农业;应用
一、我国“智慧农机”发展现状
我国农机部门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机”的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工作中围绕信息化融合,建立了“互联网+微信”的农机化“微社”平台,切实把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维修网点、农机安全监管、农机科技培训、农机化推广等全部融入到“微社”平台,通过互联网思维下的农机装备调控、作业调配和服务监管、建设智慧农机深松监测系统,以“互联网+”的方式对全县农机操作人员、作业机械实现实时监测、精准监管;争取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以“中国农技推广网络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和完善了“县+乡+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为主题的“智慧型”农机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并为农机示范主体安装了“智慧农机作业定位仪”,通过了互联网建立信息服务桥梁,实现了县、乡、示范基地互联互通,通过推广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实现了任务安排网络化、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考核电子化等内容,加快推进了“智慧型”农机化的高效快速发展。
二、智慧农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装备结构有待优化。当前我国农机化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机装备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用于粮食作物的机具多,用于大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机具少;低性能、高能耗的传统农机多,高性能、低能耗的新型机具少。
(二)计算机普及率低。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智慧农机推广的前提,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智慧农机的发展程度,而计算机是信息化推广和普及的载体,是农机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全县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率仍然不高,远远不能适应智慧农机发展的需要,进而影响智慧农机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待加强。全县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8家,社员2552人。大多数农机合作社属于松散型服务组织,部分合作社起点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参与市场竞争力弱。有实力为大面积主要农作物提供全程作业、智能化作业,兼具生产、服务、经营的大型农机合作仅占全县农机合作社总量的20%左右。
(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自2002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被兼并,全县18个镇区办均由其他人员兼职农机站站长,职责不明确、业务不熟练,并且人均要服务6.3万亩农田、管理3400台(套)机具。部分乡镇无办公场所,缺办公设备,农机管理装备和监理、检测、推广手段落后,困扰着“智慧型”农机化推广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五)农机化投入保障不足。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过少。购置补贴工作经费与工作量不匹配,国家、省级都没有配套工作经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型”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开展。
(六)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机化不相适应。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提高农机使用水平,加快“智慧型”农机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分散经营,“巴掌田”“插花田”等分散型小面积地块占有较大比重,无法进行农机大面积作业,大型、先进的“智慧型”农业机械无用武之地。
三、建议与对策
(一)全面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杠杆,结合全县农机化发展实际,实施农机装备优化升级工程,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山东省行动纲要,以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实施意见”为目标,着力填空白、补弱项、提质量,重点推广大型智能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联合收获机械、微喷灌机械、先进植保机械、集约化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农产品加工成套装备,全面推进农机化装备转型升级,进一步改善老旧式农机具的高能耗、低效率、安全性差、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
(二)扩大农机科技推广示范面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示范推广,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点,总结形成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规模的农机装备配套标准、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
(三)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以农机户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建立“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智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强化农机人才培育。实施人才强机战略,通过政企联动、企社结合,建立农机人才培育实训基地,造就一支准确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科技素养好、开拓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热爱农机化事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同时又会农机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机手、职业农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
(五)推进“智慧农机”工程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实现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建设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装载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信息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
(六)着力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围绕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着力发展土地深松、宽幅精播、种肥同施、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利用、粮食烘干“智慧型”机械化,重点加强植保、烘干等机械化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重点提升大蒜、棉花、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和大蒜机播水平,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各生产环节“智慧型”机械化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推广牧渔林加各业机械化技术,努力实现农村各业“智慧型”机械化全面发展。
结束语
智慧农机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趋势。精准农业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包括土地、水、肥料和化学品。智慧农机的应用对实现这一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自动驾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机可以自主执行任务,如种植、收割、施肥、喷洒农药等。这有助于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人力需求,并降低操作误差。智慧农机可以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传感器技术集成,以监测土壤质量、湿度、养分含量和作物生长情况。这使农民能够实施更精细的种植策略,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调整播种深度、间距和种子数量。农机配备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测试数据和植物需求,以更准确的方式施肥和喷洒农药,减少过度施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智能农机可以精确识别和采收成熟的作物,减少废料和损失。这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减少资源浪费。综合起来,智慧农机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并改善农民的生计。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采纳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浅谈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 任晓香.科技信息,2009(17)
[2] 谈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 任晓香.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5)
[3] 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考[J]. 龚炳铮.自动化博览,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