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荡”的桥 ——好玩的荡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会“荡”的桥 ——好玩的荡桥

蒲亚平

崧厦街道中心幼儿园

一、活动由来:

在我们幼儿园里有一座会“荡”的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去上面玩。因为它跟别的桥不一样,它会“荡”,于是孩子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会“荡”的桥。一轮到那块区域去玩耍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奔向那里,体现一把自己的“胆识”。潘铭宇说:“老师,好好玩呀!”我说:“这桥会动,你们难道不怕吗?”沈嘉豪说:“老师,我不怕,动起来才好玩。”朱浛沁说:“老师,这桥像荡秋千一样的,太好玩了!”时间久了,他们会自己试着爬上“晃一晃”的桥,自己试一试摇一摇。好多孩子都说跟同伴一起走在上面玩,真开心。突然,走在桥上的彤彤喊起来:“快停下,我害怕!”她说:“它会动,摇起来让我感觉害怕,我都站不稳了。”之后她就玩边上的直平木上走,不敢走这桥上了。于是,我请孩子们都停下来,一起聊一聊。

二、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把问题都聚焦到一起:怎么玩才安全?我问彤彤:“你刚才怎么了?”彤彤回答:“摇得太厉害,我害怕。”“原来大家一起使劲,荡桥晃动太厉害了,那怎么摇安全,特别是怎么上下安全呢?”小朋友们都说要小心一点,排队慢慢地走。李昕儒说:“眼睛要看下面。”铭铭说:“脚要踩在中间走。”浩浩说:“2只手要抓牢。”可是谁能帮助彤彤小朋友想想办法呢?沛晨说:“我来扶着她一起走,让她胆子大一点。”幕洲说:“我们一起喊加油!”涵涵说:“我胆子大不怕,我可以带她一起走。”我说:“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不错,可她是觉得桥会摇才害怕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沛晨和铭铭说:“拿我们找点东西来给桥下面塞点东西,它不摇了不就好了。”

1.第一次尝试,失败告终

孩子们都来到荡桥边上,大家都鼓励彤彤来玩,柯柯给彤彤大声喊加油,思涵积极地牵着她的手,让她一起走,诗涵用手扶着彤彤,让她往前走,可没走一、两步,彤彤及不敢了。沛晨和铭铭找来了身边现成的月亮桥组合积木帮住塞住荡桥的下面,让彤彤试试,可以荡桥没能完全塞住,还是有点晃动,她还是不敢走。

  1. 二次尝试,成功但无趣

大家都费劲脑筋,又开始想办法,有什么东西可以垫着荡桥不会动呢?浛沁说:“我们玩的垫子吧,把它放在桥下面塞住。”于是,小伙伴就搬来垫子帮忙塞在下面,再次让彤彤走,果真悄不会摇了,彤彤敢走了。小朋友很替她开心。可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桥不会摇了,其他的小朋友觉得没意思了。这个办法是帮助了她,但大家都不要玩了。还是拿掉想想其他的办法吧!

老师思考:在游戏中,当孩子遇到困难,大家都会齐心协力想办法,但不能顾其一不顾全,于是,真正的办法还是要多在探索中前行,老师和孩子都不能放弃。

  1. 情境自主,收获多多

“大家觉得铺上垫子玩没意思,我们可以增加点有意思的游戏呀?”沛晨说。

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在荡桥下仍旧铺好垫子,另外又让孩子们找材料架上可以搬来玩的辅助材料让孩子们自己玩。几个孩子比较喜欢佩奇小篓,大家搬来了一箱水果,大家自发地玩起来“背果子”的游戏很开心,而且彤彤也一起参加了,大家发现彤彤在这次游戏中喜欢玩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师思考:原来加入情境的游戏,孩子们都喜欢玩。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正好都可以满足大家。

1有趣的“荡桥公交车”

这天,孩子们正在荡桥上玩,恺恺双手捏拳,坐在桥上,嘴里嘟囔着什么!我问:“你在玩什么游戏呀?”“我在开公交车呀!”一听到公交车,身边的涵涵也举起双手嘟嘟嘟地开起了“公交车”。“真有趣,荡桥变成公交车了,有2个司机。哈哈!”涵涵说。

老师思考: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不合理,好不好玩才重要。谁说一辆公交车不能有2个公交司机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荡桥公交车异常的火爆,昕儒小朋友又从材料架里找来的新玩具:一个套圈。她高兴地说:“方向盘。”周宇也说:“我也想要。”小伙伴们找来了更多的“方向盘。”这时,涵涵又找来的新玩具:“木桩。”木桩喊:“这个可以当椅子。”我说:“公交车上有这么多漂亮的桌位,可以有更多的小乘客来做公交车啦!”“我也要做小乘客。”彤彤说。

老师思考:一次次新材料的“偶遇”,打开了孩子们探索更多荡桥游戏的可能性。有了老师的肯定,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有了更多关于“荡桥”游戏新玩法的表达。

2有趣的“荡桥娃娃家”

铭铭说:“我想把荡桥变成我的家。”浛沁说:“我想把娃娃家办到荡桥上去。”

恺恺说:“我要在荡桥上躺着晒太阳。哈哈!”我说:“拿可以带什么材料过去呢?”大家都想到了娃娃家的材料搬过去,可以怎么搭呢?怎么玩游戏呢?沛晨说我们要在荡桥上搭一个家,要用大大的布围起来才像。于是大家分头行动。铭铭把垫子铺在了荡桥的上面当“床”,浛沁把娃娃家的各种煤气灶搬进去,软沙发搬进去,沛晨围布,大家有的买菜,有的做饭,有的喂娃娃吃饭,太有意思了。

老师思考:随着越来越多材料的投入,“荡桥”上的游戏从简单的“想象游戏”、“模仿游戏”、变成和孩子们生活贴近的、更加丰富的“创造性游戏”。老师在判断何时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材料时遵循的原则是:追随儿童、支持他们“跳一跳”“摇一摇”,创设更加自然的场景,支持他们的游戏。

三、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的课程故事开展:

1.我觉得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是自主参与活动、自主找材料搭建、自主开展游戏情境的能力。在自主与同伴的玩耍中初步建立安全游戏的意识,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

2.情感上获得快乐,游戏时情绪很投入,游戏兴趣浓厚,活动时间延长。从简单的模仿游戏到更加丰富的创意游戏,把游戏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又从生活中的迁移迁移更多经验到游戏中,可以让平时有点胆小的孩子得以充分的锻炼,通过游戏,增长自信。

而老师获得的经验:

1.不再觉得孩子们不会玩,其实老师预想的游戏想得到的结果未必比孩子自发后游戏后所得到的收获少。有时候学会放手、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兴趣点去追随,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2.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加以一点点的辅助材料,可以带给孩子无限的乐趣,带来一定的挑战,就像会荡的桥上孩子怎么进行野餐?如何站稳,得到平衡感同时带来快乐,带来经验。

整个课程下来还有课程的情感迁移没有完成、落实好。相信这块完成后孩子必对幼儿园的公共玩具产生爱护心理,会对我们的保教老师心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