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一体化下重庆城市轨道与常规公交协同发展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城市公交一体化下重庆城市轨道与常规公交协同发展问题

范康宁

(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即服务于主城区的地铁线或其他城市轨道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系统,重庆市轨道系统建立已有18年之久,依靠自身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与青睐,至今规模仍不断扩大,并助力重庆市发展繁荣。如今在城市公交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重庆市交通骨架的轨道交通系统必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与传统公交系统的竞争与协调问题。本文试从重庆市存在的各方面条件与因素入手,例举出轨道系统与常规公交间存在的竞争与协调之实例,深刻分析原因,重点对二者的线路布设研究优化方案,并在二者的换乘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最后,试想将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大数据结合,探讨更具加智能的协调方案。

关键词:公交一体化 轨道交通 传统公交 线路 换乘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公交一体化,智慧交通等成为近些年城市交通的热点与主要发展方向,近些年,国内越来越多的的城市轨道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变多。于是轨道交通系统与传统公交之间不断接轨,到如今,各大城市都已经具备了本地的公交乘车码,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往往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张卡便可以乘坐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城市的任何一个方向。无论是政策还是客观条件,都促成了如今城市公交一体化的局面,旨在达到线路配置和运营调度“一张图”、信息查询“一张网”、居民出行“一张卡”的愿景。

而重庆作为一个轨道交通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至今的城市轨道线网已然四通八达,轨道交通的运营技术也达到了国内领先。前不久,重庆轨道集团攻克了轨道跨线运营的技术难关,真正的实现了列车的线路互通,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相比轨道系统内部,对外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协调与连接成为了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轨道交通--重庆的交通骨架

根据重庆交通局统计数据:2018年3月2日,重庆市轨道交通客运总量达277.8万乘次,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9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车里程为370公里,覆盖机场、高铁站、综合枢纽、商圈等重要功能节点,最高日出行量超过400万人次,在市民公交出行中的占比达到40%。

2.2 二者客运量及特点之比较

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城区道路狭窄,公共汽车受速度、运量限制,在居民日益增长的日常出行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把主城都市区中既有的中心城区与新纳入的地区更高效地连接起来?重庆找到的最佳方式是:轨道交通。

事实给予了有力的证明。2号线开通16年来,单日最高客运量接近40万人次,与一辆普通公交车每天数百人次的客运量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可见,重庆的轨道交通系统虽深得重庆市民青睐,但直至今日,重庆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地面公交仍占比较大,这意味着二者势必存在着一定衔接与协调问题,对此问题的原因分析及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1. 透过公交一体化态势看重庆交通

3.1票制一体化。

重庆“公共交通票制一体化”建设较晚,但眼下重庆市内公交系统基本实现城内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票制,统一结算中心,并采用轨道公交多种方式联合运营,实现公交、轨道一卡通。未来应推进枢纽与智能交通等融合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线上票务服务功能,全面提升“门到门”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与建设智慧城市同步。

3.2信息一体化

信息一体化具体在于开发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建立统一平台。这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公交班次牌和列车线路表上均为提示或标明附近站点的位置,地铁的几个出站口的地图并未明显标识附近公交站牌的位置,包括其他公共交通及建筑物。

将来应推进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信息数据共享、服务互联互通、协调联动协作。建立统一信息平台,促进各层次轨道系统信息无缝衔接。

  1. 解决协同问题的出发点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络两者之间在规划和运营上没有很好的衔接,也同时存在着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流竞争。关于二者的协同发展,问题之一便是对两个系统的资源分配问题,即线路优化,其二是二者的衔接,即换乘。

虽然重庆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有目共睹,大多数地方的交通线路是错综复杂,但部分地区重复系数大,另有部分地区的一些“交通死角”依然存在。例如一些较为偏僻的小路亦或是坡度较大的小山路,至今仍采用小巴公交车的运营方式,这些用单一车次的小环线运营方式现今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在此地区市民的出行需求,路况差,车型小,轨道也无法延伸到往往出现人挤人,排长队的情况。

我国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企业彼此独立,因此不同交通方式经营企业各自为政,为本企业的利益考虑,往往存在着无序竞争。如轨道交通与公交汽/电车之间在某些路段上的竞争,由于利益的驱使,很难协调,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合作,更谈不上相互的衔接和配套,且由于城市交通运营单位现在都是企业化运作,获得利益是每个企业的重要目标。

  1. 未来对于交通大数据的利用

乘车拥挤、站点的不合理设置等一直是重庆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于重庆来说,市内多种交通方式的存在以及相互连通,使各时间及各空间的客流量变得难以预计。长期以来,数据分析手段在交通领域运用甚广,大数据时代下,重庆应在保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建立统一的交通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

①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新建改造公交停靠点、新建公交首末站和人行过街设施的科学布局,以此缩短换乘距离;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轨道站周边接驳服务方向性缺失的公交站点,优化公交线路以方便市民换乘。

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中数据融合、数据深度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建立云平台及大脑中枢,做到公共交通分区统计,分时统计,提前预测交通拥堵,并根据公共交通客流量变化情况,对公交车实施实时调控、精准调度;在轨道站点进行提醒提示,有效确保主城公交、轨道乘客不积聚、不扎堆。

③利用大数据对天气、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找出规律,并应用于换乘站点的设计。

  1. 结语

轨道交通作为重庆市的一道亮点,发展潜力很大,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常规公交的结合,主要通过先进的技术路线和合理的政策措施作为引导,着重于线路布局设计以及换乘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Meyer R.John,Kain F.John.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Masterplan Kunming[J].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1996.116-171.

[2]Korf J.L.,M.J.Demetsky.Analysis of Rapid Transit Access Mode Choice[J]. TRR. 1981.817-829

[3]Demessky.M.J.,L.A.Hoel,M.R. Virkler.A Transit Station Design Process[J].TRR. 1978.662-678

[4]刘春晓.城市中心区外小汽车亏轨道交通换乘研究[D].哈尔滨T.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5]王秋平,李峰.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轨道交通协调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35(2)

[6]张学尽.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