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李玉梅

泸州市纳溪区水务局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良好的背景下,乡村发展出现质的飞跃,生产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愈加脆弱,因此,积极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亦属于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研究水土保持作用,具体阐释乡村振兴战略下水土保持价值,同时分析水土保持的实施举措,分别为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奠定水土保持基础、保护与开发结合,探索水土保持新路径和加强宣传教育,构建优秀的人才队伍。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水土保持作用;基础设施

引言:党的二十大提出重要战略内容,实施发展乡村战略,其中,农业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水土保持,做好水土保持,不仅可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条件,还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生产生活收入。故以水土保持为前提,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水土保持的价值

(一)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实施,不仅使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保持新鲜不流失,还能维持农作物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而且在对抗干旱的同时,加强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功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政府大力提倡有机农作物的种植与发展,人们对生产有机绿色农产品有很大的信心,故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新型农业生产有机农作物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避免农药、化肥等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保障生产有机绿色农产品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不流失[1]

(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而提高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因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乡村实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工作各个项目庞博杂乱,内容众多,故应做好长期坚持、实时思考水土保持工作的初衷,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态环境,让其生活在绿色无污染的生活环境中去[2]

(三)助力农村旅游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对农村的绿植数量种类起到提升作用,同时提升乡村地表绿植覆盖水平,对于乡村的绿化利用率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国经济发展飞速发展的同时,乡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其中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项重要的乡村发展项目,不仅能够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推动乡村环境保护进程,还应借助地方独有的风土文化、自然景色宣传推广,吸引大量游人旅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防止水土流失。

二、水土保持的实施举措

(一)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水土资源我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在实行水土保持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依法治理,针对资金问题也应多方面思考,摒弃传统的观念,改革创新出新的处理意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根据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保护要求,整理相关资料,提出书面资金申请文件,争取国家的资金扶持。借助当地土地河流的地理优势,结合河流水道建设、水土保持等国家规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府、企业等社会各个领域的资金支持,开辟出一条守法、创新的新道路[3]

在实施水土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进取,创新努力,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水土资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优秀工作案例,应该借鉴思考,但应该着重考虑工作独特性,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水土风格,在借鉴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细节性实际问题,以及基础建设的差异性。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农业发展、产业经济与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对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提高作用,并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当地居民的支持,也需要政府资金的大力扶持与投入,在乡村土地资源及水资源保护的同时,加大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金利用,在统筹规划上也需要各方领导做好本职工作,形成系统、全面、多元化管理体系。以太山河小流域为例,在实施水土保持工作以来,太山河小流域的乡政府坚持党的领导指示,实行绿色环境保护发展路线,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并且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方经济支持,整合各类资金1.3亿元,防止水土流失,针对性实施坡耕地治理措施、生态河岸修复措施以及污染源治理、生态水系、林草植被修复等方面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典型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水土保持做出了示范性的作用。2021年成功创建为具有川南紫色土丘陵地区生态景观和水土流失治理特色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为四川省唯一一个获得2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县区。

(二)充分利用资源,奠定水土保持基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持续开展。第一,乡政府通过对辖区内的森林草木资源全方位控制管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步与发展,例如,对自然生长稀缺树植合法保护,并通过宣传、开发、建设等手段,促进林木资源保护进程,在科学预防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变被动为主动,守护国家林木资源,为“绿水青山”提供有效支持。同时,树木植被资源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水资源和营养物质平衡,并对自然灾害亦能起到防御作用。以太山河小流域为例,园区遵循国家水土保持的工作原则,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完善有害生物预测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对树木植被病虫害的防御功能。第二,应该对国家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乡村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出现大量的房屋违建占用耕地等行为,对于这类违法行为,乡政府应及时纠正,予以处罚,以保证耕地资源合理使用,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家粮食丰足也有重要保护作用。第三,水土保持工作应该重视矿产资源的应用与管理,对历史遗留的矿产资源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进行改善,启动环境保护资金,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及时了解地质动态。园区通过径流小区监测、气象观测、不同历史时期坡耕地治理措施展示等相关举措,让观众直观感受水土流失带来的灾难和影响,深刻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水土保持观念,树立和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保护与开发结合,探索水土保持新路径

在保持水土的过程中,除注重保护之外,还应采取多元化开发手段,避免水土流失问题持续加重。换言之,就是在采取退耕护岸林和建设生态保护区等措施的基础上,做到生态文明和工程建设的融合。与此同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基于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本地区的开发战略,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在该过程中,地方领导应关注土地承载力,并就污水或废弃物排放做出合理的规划,不能因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而影响生态系统。此外,优化经济结构,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举措。比如:当地政府在发展第二产业时,应科学规划工业用地,避免占用耕地或导致大块荒地问题的出现。针对草地、林地、耕地等资源应采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以四川某地区为例,该地区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科技示范园的方式,提高水土保持质量。该园区在规划阶段,将创建国家级科技园为目标,园区总面积约为690公顷,并以水土保持科普文化、治理措施展示、生态农业示范和教学实践体验为基准,完成功能分区的划分。最终形成以教育为核心,集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示范、生态农业发展和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区。同时,还通过展示监测地表径流、当地气候和坡耕地治理效果,让受众正确认知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四)加强宣传教育,构建优秀的人才队伍

因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内容较多,故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如何引进或培训复合型人才,成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时代下,工作人员除了要熟悉当地规章制度,还要具备应用信息平台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能够依据信息平台得出的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与之相匹配的结论,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建议有关部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比如:适当提高工作人员的收入和福利,以此来吸引外界人才,并留住现有人才。同时,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新颖性,使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培训。

以上述示范园区为例,该园区依托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参与实践的学生提供补助,满足园区的运行维护需要。同时,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通过科技研究,增加自身收入,使园区逐渐实现财政自由。此外,加强水土保持科普示范,以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为载体,构建教育模式,设置与水土保持有关的科普课程,从小学生抓起,开展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教育。在此基础上,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实践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利用实体模型、图文版面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当地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措施。上述措施的落实,为人才队伍建设和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有机绿色农作物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水平,还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创新发展农村旅游发展。故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方乡村政府应积极响应水土保持工作,强化水土保持工作的促进作用,加强宣传水土保持的积极作用,增强乡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周娜.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水土保持的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1):22-23.

[2]王晓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水土保持的作用[J].新农业,2022(02):70.

[3]张鹏程.乡村振兴战略中水土保持工程对环境保护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9(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