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主要原因是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是血管阻塞血液造成脑组织出现损伤,一般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类。最近几年,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患病基本丧失劳动力且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和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引发脑卒中。颈内动脉或者椎动脉闭塞、狭窄都是引起脑卒中的原因之一,脑卒中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高,如果病情严重会加大患者的死亡概率。根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我国成年人口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
二、发生脑卒中的原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脑部血管存在小栓子,小栓子脱落后会导致动脉栓塞,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内动脉或者椎动脉闭塞的主要因素,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2、年龄因素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根据调查显示4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明显提升,65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相比45人群患病率更高,75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是4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的4~5倍。
3、不良生活方式
脑卒中疾病同时可存在多种因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肥胖等,或者患者自身存在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慢性疾病,都会增加脑卒中患病风险。
三、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康复
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的48小时进行,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压疮、关节肿胀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感觉刺激和心理疏导,并配合相关康复治疗,如呼吸功能训练等,可帮助患者恢复受损功能。主要训练方法有:良肢位摆放、正确适量的床上运动等。良肢位摆放是指将正确摆放患者肢体,有利于保护患者关节、躯干以及下肢,防止患者出现痉挛的情况,不正确的卧位会加重患者痉挛情况,导致关节挛缩,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功能障碍。床上运动主要以翻身为主,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翻身过程中上肢应位于身体前方,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康复治疗人员应在患侧做好保护、安全措施,避免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出现坠床等情况。
2、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恢复早期主要目的是能够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引导其学会患病肢体主动进行活动,可将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主要康复办法有两种:①软瘫肢体强化治疗,是指利用躯干肌带动肩胛骨和骨盆活动,从而使上述两处身体部位功能恢复。②床上与床边活动,康复治疗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床边站立等基础活动。
3、恢复中后期的康复治疗
恢复中后期康复治疗主要目的是加强患者身体协调性,主要以随意性运动 为主,加上上下肢实用功能强化训练,抑制患者异常肌张力。康复治疗人员可使用辅助器具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运动。
4、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脑卒中后遗症,主要后遗症为肢体痉挛、运动姿势异常等。康复训练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正常活动,并尽可能让患者发挥出肢体功能。指导患者家属改变生活环境,使患者能够实现生活自理。
四、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坚持服药治疗
脑卒中具有病情反复、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坚持服药,这样才能够达到控制疾病、加快疾病恢复。脑卒中高血压患者需要通过长期服用降压药,避免高血压反复发作,否则会因为血压过高而导致脑卒中反复发作。
2、加强基础护理
为了避免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注意监测患者体温,如果发现患者有发热症状,需要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进行降温,如果物理降温未能出现明显效果,医生需要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3、稳定血压水平
脑卒中患者发病时经常伴随高血压症状同时出现,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压,这样能够避免血压突然增高,降低患者出现脑血栓、偏瘫等疾病发生概率。
4、保持情绪平稳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过度忧虑、恐惧等情况,若过度焦虑很可能会导致血压增高,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脑卒中复发。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开展康复治疗,这样能够降低脑卒中复发概率,也可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5、做好饮食护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饮食护理,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适量食用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要保证每日水分摄入量充足。食物中应避免放入大量食盐,主要原因是食盐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容易出现脑血管堵塞的情况,会造成脑卒中疾病复发。
综上,脑卒中患者康复属于漫长的过程,患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能够达到改善患者受损功能障碍的目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也能够降低脑卒中复发的概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因此,脑卒中患者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