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的临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小儿烧伤的临床护理研究

王睿

山西省儿童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对于小儿的不同烧伤情况,针对小儿烧伤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护理,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入院的30例小儿烧伤患者进行护理,综合总结护理过程总的经验与效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我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小儿烧伤患者的结果良好,护理得到了患者与家属的广泛好评。其中治愈患者26例,占患者总数的百分之95,平均病程12.1±3.2d,为患者与家属节省了大量的金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结论:对于小儿烧伤在入院期间正确、合理、有效的护理能大大的加强患者的存活几率,并能最大程度减少小儿烧伤患者的病痛,缩短病程,节约住院花费。

关键词:烧伤;小儿;临床护理

        小儿烧伤在护理过程中有其特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毒、细菌的抵御能力较低,而且对注射液体的耐药性较差,烧伤后患儿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出血导致体内电解质加速流失,最终致使小儿的烧伤情况进一步严重,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造成术后死亡难度上升。因此,在患者入院期间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是患者病情能否好转的关键,同时也是患儿的希望[1]。本院选取2020年到2021年入院治疗的30例小儿烧伤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主要采取入院护理干预法,使得小儿烧伤患者通过隔离治疗,整体护理以实现良好的疗效,现报告结果如下:

        1、临床护理资料

        资料选自2020年到2021年我院收治的治小儿烧伤患者30例,其中男性儿童26例,女性儿童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到10岁之间,其中最小患者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患者为10岁,平均年龄在5.2±2.1岁,通过使用三度四分法来判断患者病情,烧伤面积判断按新九分法划分。其中烧伤面积5% ~75% TBSA,平均17. 2±4. 3。Ⅲ0. 1% ~10% TBSA,平均0. 8±0. 3。其中小于10%TBSA的患者为15例, 10% ~20%TBSA的患者25例。20%~30%TBSA占20例。超过30% TBSA占1例。烧伤后入院时间为1h~5d,平均时间为3.5h±1. 2h。

        2、护理措施与方法

        需要先将烧伤患者进行隔离看护,使其远离父母及其他亲人,在隔离室内对其进行治疗与护理,主用是通过护士负责对烧伤患者的伤后护理及日常起居生活,本院通过实践总结的护理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保证患儿的正常呼吸

        烧伤患者可能由于头部或者颈部烧伤而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给予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且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检测患者的血氧变化情况。为了以防万一,需要在患者隔离室内配备吸引器与气管起开手术包,比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及插管治疗,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2.2 通过建立起有用的静脉通道,保障对患者的输液通畅

 烧伤小儿普遍存在体液流失严重,循环供血量不足的情况,因此会导致表浅静脉塌陷,很难对其进行穿刺,因此因选择其他方式进行静脉注射,其中主要包括颈外静脉注射、肘正中静脉注射、大隐静脉注射等方式,以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本院主要使24G静脉套管留置针对小儿进行静脉穿刺输液。使用其进行注射,主要由穿刺简单、固定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可以在患儿体内放置7天,而且由于其管径较粗,能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营养及血液补充治疗。
        2.3 仔细检测烧伤患者的呼吸、尿量、神志、心率等情况[2],并做好记录。
        在隔离护理期间,护士定时观察烧伤小儿的神态变化情况,做到对患儿的情况进行随时掌控,依据病情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的各项生理特征进行测量并记录做到每半小时一次。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随时检测患者的体温,以测试肛温为主,如果患者体温过高,应对其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治疗的手段。防止患者出现高烧脱水、休克等情况。由于小儿烧伤出现之后常常会出现脉搏无力,一般情况下能达到130~180次/min,造成护士触摸困难,在护理过程中一般以听患者心率为准。由于其呼吸节奏不稳定,护士在护理中应特别关注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肢端及患者嘴唇的色泽改变,同时对患者的血氧浓度进行测试,防止出现水肿、肺气肿等并发症。通过对烧伤小儿尿量检测能能很出的体现出体内体液及血液灌注的情况。主要通过观察尿液颜色、性质、数量等因素来决定。根据检测到的尿液情况来对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果尿量维持在12ml/h. kg,那么输液量也应达到15ml/h[3]。
        2.4 术后做好创面护理,减轻患儿的疼痛
        在烧伤患儿进入隔离病房单独进行护理的时候,应保持隔离室的室温维持在30度左右最为适宜,湿度保持在45%左右最为适应,通过对患儿的四肢进行约束,选择恰当的体位,保证患儿创口的干净卫生,加强对患儿的眼部、耳部及口腔的护理。如果出现环形创面,应防止其出现受压过多,造成病情恶化,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每3h对患儿进行一次翻身,同时对创面进行换药。


        2.5 通过肠道喂养结合静脉营养供应,以保证护理期间的营养充足。
小儿在经历了烧伤之后,体内液体流失严重,机体免疫力遭到破坏,自身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变化,其体内将会出现菌群移位或出现新陈代谢水平异常及负氮平衡失常等情况,因此在护理期间极易引发细菌感染,产生其他并发症,使得患儿的再一次加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特别注意的肠道喂养。通过胃肠道喂养,可有效的阻止肠道细菌或毒素发生偏移,有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在喂养时主要通过供应高热量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其中包括米汤、玉米汁、蔬菜汁等,通过少食多餐来实现营养供应,同时也能避免出现急性胃扩张及食物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在一定的适应时间之后应逐渐给其供应高热量、高蛋白易饮食。同时辅以静脉营养供应,配合肠道喂养,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2.6创面护理

  烧伤后的创面要保持清洁,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及焦痂。遵循保护创面、减轻疼痛、防止感染、保持湿润、促进愈合的原则。创面用0.5%洗必泰溶液消毒,再用紫草油纱布及磺胺嘧啶银软膏覆盖包扎。加强特殊部位护理。头面部创面不宜包扎,一般采用暴露或半暴露疗法,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气管切开者,每日进行气管切开护理。头面部烧伤患儿,给予去枕头部正中后仰半卧位,防止患耳受压致化脓性耳软骨炎。眼部用抗生素及促角膜生长眼药水点眼。会阴部烧伤患儿卧“人”字床,双下肢充分外展,创面暴露或半暴露。会阴部烧伤后,创面易受大小便的污染,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创面的清洁。如插有尿管,每日行尿道口护理。使用支被架,保暖和防止棉被接触创面。
        小儿烧伤后,在创面处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小儿未烧伤皮肤的护理和保养。可定时给小儿擦洗全身,有条件者可在换药前行浸浴治疗,不但利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而且利于正常皮肤的清洁。
2.7营养护理
        小儿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渗透性好,一旦胃肠道感染,肠毒素容易进入血液循环,易造成腹泻,肠功能紊乱,导致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住院期间的肠道喂养十分重要。早期胃肠道喂养,可防止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阻止分解代谢,利于患儿康复。小儿的消化功能对糖和蛋白质的消化较好,对脂肪处理能力较差,故不宜给过多的脂肪,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果汁等,少量多餐。适应后应逐步给予肉、蛋、鱼等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除一日三餐主食外,可餐间给予牛奶、鸡蛋、奶酪、豆浆、水果等。注意耐心、细致、亲切喂食。进食困难(口唇部、口腔黏膜烧伤)、食欲差及昏迷患者可予鼻饲。同时注意积极进行静脉营养,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营养并发症。
2.8病室环境 
        保持病房舒适整洁,空气对流,阳光充足,房间内定期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手卫生,进病房时要衣帽整洁,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病床,床单元保持清洁。对存在耐药菌感染的患儿应注意隔离。
2.9康复期护理

 对于2周以内愈合的浅Ⅱ度烧伤创面,指导患儿家长避免愈合部位日晒,尽量减少外出,夏天外出应戴帽子或穿长袖衣服,遮盖烧伤部位,避免形成色素沉着。3周以上愈合创面或手术植皮区域应预防增生性瘢痕及挛缩性瘢痕。加强功能锻炼,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最大限度预防瘢痕增生,预防或减轻功能障碍。做好出院随访工作,随访期限半年至两年。
3、讨论
        本组病例,经过护理干预,脱离亲人,隔离治疗,心理护理,患儿均能安静,平稳渡过休克期,尤其在病情观察方面,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地防治了并发症,处理了意外事件,如2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例,除1例因侵袭性感染严重,虽然骤停后5min心跳恢复,但10min后再次停跳死亡,其余2例均抢救成功。皆因发现及时,措施得力的结果。在抗休克输液上,由于有护理干预,及时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尿量等方面变化,取得准确数据,及时调控输液数量和速度,保证了匀速补液,避免了忽快忽慢的无效输液。使休克期能平稳、较快渡过,减少和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济时,周一平,周和平.小儿烧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97-98.
[2]宇城,江仕良,周一平,主编.实用烧伤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14-218.
[3]伍萍.小儿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护理体会[J].河南医药信息, 2018, 10(3): 63.
[4]黎鳌,主编.烧伤治疗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434-436.
[5]余娟,王建华.面颈烧伤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 2016, 4(1):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