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装配式建筑BIM的正向设计实践,包括数据收集与建模、设计参数及要求的确定与建模等环节。在装配式建筑BIM的实践中,需要克服技术挑战、人力资源与培训需求以及标准与规范的制定等问题。通过合理应用BIM技术,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效率、质量和协同性,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正向设计;数据收集;建模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而BIM技术作为数字化建筑设计与管理的工具,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装配式建筑BIM的正向设计能够提前进行设计和模拟,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建筑的能源效率和施工质量。然而,在实践中,装配式建筑BIM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整合、人力资源及培训需求以及标准与规范的制定等。
一、装配式建筑BIM的正向设计实践
(一)数据收集与建模
1.基础数据收集与建模
需要收集与具体项目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水文地质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数据等途径获取。然后,在BIM模型中进行基础数据的建模,例如绘制地形模型、导入地理坐标等,以形成建筑设计的基础。
2.设计参数及要求的确定与建模
确定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参数和要求,例如建筑尺寸、结构要求、能源效率等。这些参数和要求可以通过与业主、设计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讨论和磋商确定。确定完毕后,将这些参数和要求建模到BIM中,可以通过输入具体数值、引入参数化设计等方式进行建模。这样一来,设计团队可以在BIM模型中直观地了解设计参数和要求,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二)建模与协同设计
1.建筑模型的创建与设计优化
建筑模型的创建是通过BIM软件工具来实现的。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参数和要求,使用绘图工具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构件、外观、空间布局等,以及与建筑相关的设备、管线等。可以利用各种建模工具和功能,如基本构件库、参数化建模、复制和编辑功能等,来快速创建建筑模型。设计优化是在建筑模型创建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建筑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可以使用BIM软件工具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结构分析、节能分析等,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和性能。
2.建筑系统的协同设计
在建筑系统的协同设计中,首先需要确立系统之间的连接与交互关系。即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位置、传递要求、数据交换等。这有助于各个系统在建模和设计过程中进行协调和整合。然后,各个系统的设计团队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调。在BIM平台上,设计团队可以共享建筑模型、参数和数据,确保各个系统在设计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实时的协同工具和功能,如协同编辑、共享注释、会议记录等,促进设计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建筑生产与装配
1.配料计划与材料管理
在配料计划与材料管理阶段,需要对装配所需的材料进行规划和管理。这包括确定每个构件所需的材料类型、数量和规格等。通过BIM软件工具,可以对每个构件进行材料清单的生成,并与供应链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材料的采购、仓储和配送的自动化。
2.装配过程的可视化与优化
装配过程的可视化与优化是通过BIM技术来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装配计划与建筑模型整合,在BIM软件中对装配过程进行模拟和可视化。这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潜在的装配冲突、优化装配顺序和路径,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错误率。
(四)装配式建筑BIM在施工与运营阶段的应用
1.施工过程的监控与优化
利用装配式建筑BIM,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等关键指标。通过 BIM 模型的实时更新,可以与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比对,并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同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增强现实技术提供可视化的施工指导,帮助施工人员准确理解和执行施工任务。
2.运维管理与智能化运营
在建筑竣工后,装配式建筑BIM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借助BIM模型,可以对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运维管理。通过将设备信息、维护记录、保养计划等整合到BIM模型中,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维修和预测性维护。此外,BIM模型可以与建筑物管理系统或物联网技术进行集成,实现建筑的智能化运营,提供更舒适、安全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二、装配式建筑BIM正向设计的挑战与思考
(一)技术挑战
1.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整合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整合起来是一个挑战。装配式建筑需要考虑构件的设计、制造、运输、组装等过程,而传统BIM工具更多着重于建筑的几何模型和结构设计。因此,如何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相结合,支持装配过程的模拟、优化和管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多方协同与数据集成
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设计团队、施工团队、供应商等。如何实现多方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集成,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实时更新,是一个挑战。需要建立协同平台,支持不同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同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二)人力资源与培训需求
1.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装配式建筑BIM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具备相关的BIM技术能力的人才。这涉及到培养和引进具备BIM技术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培养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以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引进可以通过招聘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经验的人员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制,鼓励现有员工不断提升BIM技术能力,推动人才的内部培养和晋升。
2.装配式建筑BIM技术操作培训
需要具备BIM技术能力的人才外,装配式建筑BIM还需要操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技术。因此,需要提供针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课程,包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模型的创建与编辑、模拟和分析工具的使用等。这些培训可以通过与软件厂商合作或借助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此外,还可以建立内部培训团队,将培训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确保相关人员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
(三)标准与规范的制定
1.装配式建筑BIM标准体系的建立
为推动装配式建筑BIM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BIM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可以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工作流程标准、交付标准等。技术标准定义了BIM模型的文件格式、数据交换方式、模型的精度要求等;数据标准规定了BIM模型中各个参数和属性的命名和定义规范;工作流程标准指导BIM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流程;交付标准确定了完成的BIM模型需要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等。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BIM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促进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2.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推广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BIM的应用,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推广也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BIM应用的政策,包括鼓励使用BIM技术的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政策、建立BIM技术标准的政策等。此外,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计划、奖励机制和技术支持等手段,增加行业和企业对装配式建筑BIM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三、结论
本文探讨了装配式建筑BIM的正向设计实践,其中包括数据收集与建模、设计参数与要求的建模等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克服了技术挑战、人力资源与培训需求以及标准与规范的制定等问题。通过合理应用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效率、质量和协同性得到了提高。然而,仍需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BIM的应用,加强技术整合、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与培训,并制定适用的标准与规范,以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炯炜,张红梅.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 安徽建筑, 2021, 47(4): 72-74.
[2]郑伟,杨启亮. 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研究[J]. 施工企业, 2020(11): 170-173.
[3]赵科,汪超.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22):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