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6
摘要:自恋人格目前受到广泛研究,本文梳理了自恋人格的特点以及在情绪领域的研究,总结了自恋人格的在情绪不同方面的差异性表达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未来自恋人格在情绪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自恋,情绪,心理健康
引言
自恋人格是个体将自己的自我价值和情感与他人进行比较,认为自己更优越、更有价值的一种人格状态。学者们陆续对自恋人格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尤其在针对自恋人格不同类型的研究上,表明了不同自恋类型在对情绪、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其中自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是最受到关注的。有研究发现,自恋水平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另外,相较于低水平自恋者,高病态性自恋水平者有更大的概率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作为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对心理健康有巨大影响。由于情绪会广泛受到个体人格特质的影响,目前自恋人格与情绪的研究也备受关注,个体的人格特质影响情绪的各个方面,而情绪的各个方面又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自恋在情绪维度上的特点以及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自恋人格类型对情绪不同方面的影响以及在其中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这些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自恋人格与情绪的相关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增强个体生活的幸福感。
一、自恋人格概述
自恋作为一种存在于正常人群中的普遍的人格特质,是一种复杂且多维的心理结构。自恋的主要特征是自我专注、权利感和利用他人的意愿等(Twenge & Campbell, 2008)。关于如何将自恋概念化仍然存在争议,但似乎关于自恋的两个基本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一个自信/外向的方面(一种以自我提升为特征的自大的自恋表达),一个脆弱/神经质的方面(一种以消极情感和痛苦为特征的脆弱的自恋表达)。目前也有学者将其概念化区分为浮夸型和脆弱型,浮夸自恋个体傲慢、缺乏同理心且积极寻求外在关注;脆弱自恋个体具有薄弱的自信心,对他人的意见极度敏感。目前在对自恋进行的研究中,都会考虑自恋的不同类型作区分探讨。
自恋特质对个体的情绪具有重要影响。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与个体的生理、认知和社会等因素有关,也是多种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恋由于其对自我专注以及对他人剥削的特性,在面对与自我相关的社会性事件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在涉及消极或痛苦经历时,这一现象随着自恋程度的加深愈加明显,因此高度自恋者通常被认为是情绪不稳定的,与之相伴的是自恋可能与各种形式的不适性相关,如攻击性、内化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等。为此,本文从不同自恋人格在情绪的识别、唤醒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表现出发,阐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自恋人格对情绪的影响
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研究发现,脆弱自恋者在的情绪稳定性、积极情绪强度和频率方面弱于浮夸自恋者。这可能由于,浮夸自恋者具有高外倾性和低神经质,对积极情绪信息具有认知加工偏向,能够积极评价刺激信息,保持情绪的稳定(谢莹 等, 2022)。
在情绪识别上,由于自恋个体在自我评价上会过分自信,且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在理解自我的过程中,自恋者常常把自己当成中心体,从而忽略了他人和环境的存在,因此高自恋个体在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上欠缺,易形成不敏感性人格关系风格,进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另外,有研究表明自恋人格在对情绪的注意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浮夸型自恋者会对情绪信息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注意偏向,而脆弱型自恋者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注意偏向,因此,高脆弱自恋水平者通常比高浮夸自恋水平者能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且更容易受到生活中挫折事件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自恋人格的情绪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在情绪唤醒度上自恋人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情绪唤醒的自恋个体具有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低情绪唤醒度的自恋个体则具有较低的积极情感体验,研究也表明,在高水平自恋个体中会比低水平自恋个体具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且这种差异存在稳定性。有学者对这一结论做出了解释,认为是自恋者可能有更高的积极自我概念。高水平自恋者往往表现出较低的消极自我概念,这种消极自我概念往往与抑郁、焦虑等负性状态有关。
情绪调节是一个人对情绪的理解和控制能力。作为情绪研究的重要方面,情绪调节能力不仅影响个体适应社会化环境,也是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个体适应性水平的高低。Loeffler Leonie 等人(2020)发现,在非临床成人样本中,浮夸型自恋与其情绪失调不存在相关,但脆弱型自恋与情绪调节困难显著相关,特别是管理情绪困难和有效理解和沟通当前的情绪状态。在另一项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即浮夸自恋与情绪失调没有直接关联,而脆弱型自恋与整体情绪调节缺陷呈正相关。因此,脆弱型自恋更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鉴于两种自恋人格在情绪调节上的差异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目前研究更多关注在脆弱型自恋人格对情绪调节能力的作用机制上,以通过改善其情绪调节能力优化提升健康水平。
三、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说,浮夸型自恋由于其积极的自我概念,追求卓越,有满足感,在生活中会更多关注积极情绪信息,对积极情感有高唤醒度以及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因此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可能起到微弱的保护作用;而脆弱自恋由于其消极的自我概念、缺乏自信、易敏感,对消极情绪信息更敏感、情绪调节存在缺陷,从而产生适应不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自恋在不同情绪维度上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更好地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扩大研究群体以及范围。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成人群体,而较少关注其他年龄段(如儿童、青少年和老年)群体,这不利于揭示自恋人格在不同阶段上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其次,过往研究大多是针对个体内部带来的差异影响,但由于自恋人格在人际交往上的较高重视,情绪会更容易在人际相处受到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自恋人格在人际相处间产生的情绪差异。
第二,丰富研究形式。目前研究大多采用横向问卷调查的形式,可以采用纵向研究,测量更为长期的影响,以及使用生理测量仪器,如ERP、fMRI等技术,进行精准测量,探究自恋人格在情绪特征上产生差异的生理原因以及帮助提升对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
第三,针对在情绪方面对心理健康产生负性影响的高自恋人格者应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根据其自恋人格类型的特点,以及产生情绪失调的不同原因,制定不同的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正念提升情绪觉察能力来改善个体的情绪调节(黄于飞 等,2023)。
参考文献
Loeffler Leonie A K,Huebben Anna K,Radke Sina,Habel Ute & Derntl Birgit.(2020).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ulnerable/Grandiose Narcissism and Emotion Regul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Twenge,J.M.,Konrath,S.,Foster,J.D.,Campbell,W.K., & Bushman,B.J.(2008). Egos inflating over time: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of the NarcissisticPersonality Inventory.Journal of Personality,76,875-902.
黄于飞,史攀 & 陈旭.(2022).依恋对情绪调节过程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01),77-84.
谢莹,葛若瑾,张文海 & 陈晓惠.(2022).不同自恋类型大学生的日常情绪特征及调节方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4),344-346.
作者简介:梁蜜、女、汉族、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