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吉林 辽源136200
【摘 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前循环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接收的4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3例单纯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1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将在本院进行体检的40例患者作为健康组,对比观察组、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分析三组之间的NF-κB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显著较低;三组中,健康组的NF-κB水平最低,对照组的NF-κB水平最高,三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改善预后具有一定帮助,能够使其神经功能获得更好的恢复,避免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这一作用可能与NF-κB表达水平有关。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κB水平
前循环脑梗死可导致脑部功能受损,出现一侧肢体无力、瘫痪、麻木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失去意识的情况,需及时就医[1]。有相关研究指出,前循环脑梗死常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症状一般在1h内完全消失,可能会使机体对后续急性脑梗死病变产生缺血耐受反应[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研究对象:23例单纯脑梗死患者、1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40例体检者,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组。对照组男14例(60.87%)、女9例(39.13%);年龄55~65岁,平均(61.45±3.28)岁。观察组男10例(58.82%)、女7例(41.18%);年龄56~65岁,平均(61.62±3.15)岁。健康组男24例(60.00%)、女16例(40.00%);年龄55~64岁,平均(61.37±3.19)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②首次发病;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神经症状在1h内得到缓解;④单纯脑梗死患者仅前涉及前循环。
排除标准:①合并后循环脑梗死;②合并精神类疾病;③合并脑出血;④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⑤近期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
1.3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DS)评估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包括8个评估维度,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
记录三组随访1d、3d、7d、14d的核转录因κB(NF-κB)表达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s,分)
组别 | n | 时间 | 意识 | 凝视 | 面瘫 | 言语 | 上肢肌力 | 手肌力 | 下肢肌力 | 步行能力 |
对照组 | 23 | 治疗前 | 6.12±1.35 | 3.03±0.25 | 1.34±0.23 | 4.61±0.38 | 4.12±0.35 | 4.08±0.26 | 4.81±0.25 | 4.34±0.31 |
治疗后 | 3.10±0.28 | 2.02±0.13 | 0.85±0..16 | 2.32±0.27 | 2.64±0.25 | 2.31±0.17 | 2.64±0.18 | 2.63±0.23 | ||
t值 | 6.302 | 8.451 | 8.962 | 7.543 | 10.021 | 9.658 | 8.324 | 7.102 | ||
P值 | 0.018 | 0.026 | 0.021 | 0.013 | 0.019 | 0.024 | 0.022 | 0.036 | ||
观察组 | 17 | 治疗前 | 6.16±0.37 | 3.12±0.31 | 1.37±0.25 | 4.64±0.35 | 4.14±0.37 | 4.15±0.38 | 4.85±0.23 | 4.31±0.33 |
治疗后 | 1.68±0.20 | 1.23±0.11 | 0.53±0.10 | 1.67±0.18 | 1.96±0.24 | 1.35±0.13 | 1.45±0.15 | 1.57±0.11 | ||
t值 | 13.625 | 12.482 | 15.940 | 13.234 | 16.204 | 17.458 | 12.594 | 15.023 | ||
P值 | 0.002 | 0.010 | 0.003 | 0.014 | 0.008 | 0.011 | 0.006 | 0.012 | ||
t治疗前组间值 | 0.136 | 0.202 | 0.248 | 0.219 | 0.134 | 0.168 | 0.202 | 0.264 | ||
P治疗前组间值 | 0.748 | 0.865 | 0.892 | 0.836 | 0.716 | 0.765 | 0.801 | 0.866 | ||
t治疗后组间值 | 7.302 | 5.695 | 5.125 | 5.834 | 4.986 | 6.350 | 5.837 | 6.124 | ||
P治疗后组间值 | 0.034 | 0.025 | 0.038 | 0.041 | 0.046 | 0.031 | 0.028 | 0.025 |
2.2三组NF-κB水平
健康组的NF-κB水平低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三组NF-κB水平比较(±s)
组别 | n | 随访1d | 随访3d | 随访7d | 随访14d |
健康组 | 40 | 0.65±0.10 | 0.66±0.10 | 0.65±0.10 | 0.67±0.10 |
观察组 | 17 | 0.87±0.15 | 0.97±0.16 | 0.58±0.12 | 0.47±0.06 |
对照组 | 23 | 1.12±0.16 | 1.45±0.17 | 0.88±0.13 | 0.85±0.12 |
t值 | - | 5.326 | 6.915 | 8.120 | 10.021 |
P值 | - | 0.012 | 0.003 | 0.008 | 0.010 |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为短暂的、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发作,但可反复发作。前循环脑梗死指颈内动脉系统的梗死,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有相关数据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前循环脑梗死史。而在发生前循环脑梗死之前,多数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3-4]。有学者提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对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可导致二次缺血损伤的病理级联反应,改善后续发生的前循环脑梗死的预后[5-6]。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缺损评分偏低,证实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神经保护作用。期间,也发现了NF-κB水平的变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通过抑制外周单个核细胞中的NF-κB表达降低白细胞激活水平,从而对脑屏障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在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有助于其改善预后,可能是受NF-κB水平的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玉凤,罗征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 中国医学创新, 2022, 19(22):134-139.
[2]何美青.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预警性护理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率[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 21(06):623-625.
[3]刘杰,王保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21, 27(22):4486-4490.
[4]赵芮.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水平检测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中的预测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12):88-89+92.
[5]张勇,谭守文,严兴亚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前循环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9(09):1587-1589.
[6]陈玉娟,刘斌,田现杰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80):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