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耳鸣耳聋患者实施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限定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以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耳鸣耳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两组,平均纳入29例患者,参照组以常规针刺治疗为主导,试验组以针刺治疗为基础联合穴位注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整体临床疗效要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验证意义(P<0.05)。结论:耳鸣耳聋采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耳鸣耳聋;临床疗效
耳鸣耳聋是临床耳鼻喉科和针灸科常见的疾病类型,耳鸣指的是自觉发生耳内鸣响,耳聋指的是听力功能逐渐减退或消失,二者可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加重,虽然症状不同但病机有相似之处[1]。耳鸣耳聋与患者内分泌、细菌感染、疲劳过度、情绪波动、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主要是由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耳内微血管收缩导致血氧供给不足使听力下降或听力受损,除耳鸣耳聋外还伴有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经了解,中医在治疗耳鸣耳聋等疾病已有多年历史,针刺治疗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疏通经络改善耳内微循环,但仅采取针刺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应联合其他措施予以改善[3]。为此,本文将我院纳入治疗的58例耳鸣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刺联合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所有研究样本均来源于既定时间2022年4月~2023年4月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耳鸣耳聋患者,共计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两组,平均纳入29例。参照组年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47岁、75岁,均值为(62.78±3.36)岁;男16例,女13例。试验组年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46岁、76岁,均值为(62.85±3.42)岁;男15例,女14例。整理基础资料后将其列入数据分析软件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时,则证明入组患者资料之间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耳聋、耳鸣临床特征;(2)同意配合本研究并在知情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智力低下或精神异常;(2)对中医针刺及穴位注射不耐受;(3)外伤引起的耳聋、耳聋。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选取百会、风池、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外关、肾俞等穴,常规对各穴位进行消毒,用30号毫针进行针刺,百会实施平刺,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其余腧穴均直刺,耳门、听宫、听会张口取穴,诸穴用平补平泻法,行针5~10s,得气后留针20~30min,待耳周得气后向耳内传导直至病灶,每日行1次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试验组实施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方法与参照组保持一致,另采取穴位注射治疗。注射药物选择红花注射液(规格:每支装20ml;山西振东安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0735)。具体操作方法:选取两组穴位,风池穴、翳风穴、外关穴为一组,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为一组。对上述两组穴位轮换实施注射治疗,选用规格为5mL的一次性注射器配7号针头,常规消毒穴位后直接刺入穴位,询问患者有轻微酸麻胀感时回抽注射器,待无血液回流时缓慢注射0.5mL红花注射液,注射完毕后用消毒棉签轻轻按压数秒,每隔1日行穴位注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治疗周期,疗程之间需间隔3~5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耳聋、耳鸣等症状完全消失,经音叉与电测听检查结果均为正常;有效:患者耳聋、耳鸣等症状有所减轻,经音叉与电测听检查发现听力有所好转;无效:患者耳聋、耳鸣等症状以及音叉与电测听检查结果均未发生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采集的全部信息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25.0展开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包括临床疗效,其表达方法为(n,%),其组间差异检验方法为X2检验。两组数据检验结果以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整体临床疗效要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验证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n=29) | 19(65.52%) | 9(31.03%) | 1(3.45%) | 28(96.55%) |
参照组(n=29) | 10(34.48%) | 13(44.83%) | 6(20.69%) | 23(79.31%) |
X2 | 4.0616 | |||
P | 0.0438 |
3 讨论
耳聋是临床高发的耳鼻喉科疾病,随着病情持续进展会加重听力障碍,伴有耳鸣、耳闷、耳痛及眩晕等症状,甚至会引发失聪,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针刺与穴位注射均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耳聋耳聋是由耳部气血失调所致,选取百会、风池、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外关、肾俞等穴经针刺及捻转手法作用下能发挥开窍通络、清热散风、通血提气的功效
[4]。穴位注射是中医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衍生出的新型治疗方法,选择红花注射液是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通过穴位注射可加快药物渗透,改善耳周及耳内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吸收,加快耳内血液循环,提供神经功能恢复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提高听阈,联合针刺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促使听力功能逐渐恢复,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整体临床疗效要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验证意义(P<0.05)。
综合以上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孙晓静.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疗效观察[J]. 国际护理医学,2019(2):113.
[2]康梦如,黄灵钰.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 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1):59-60.
[3]于湛,孙海丽.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周穴位注射对低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J]. 中国医药,2021,16(6):913-916.
[4]莫文权,裴建,王洁,等.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8,38(6):604-608.
[5]黄杰杰,白雪,刘昊,等. 针刺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22,54(6):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