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4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探索

王亚丽,刘玉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为了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甘于奉献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本文积极探索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效果: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通过梳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史中的光辉事迹、剖析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哲学原理、捕捉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等方面,深入挖掘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构建“课程思政 ”的“三维课堂”教学体系;实施双向教学评价模式促使“课政融合”;从而实现临床医学专业课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医学生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完美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设计。强调“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2]。因此,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精湛医学技术培养的同时,要加强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如何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政元素,实现将思想政治元素内容“如盐化水”般[3]、全面而系统地融入医学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提高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党和人民培养出技术过硬、道德高尚、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基层临床医生,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1.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临床医学专业课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直接影响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效果,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不论课堂内外,时时处处均要体现育人的职责,改变过去偏重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专业能力培养,忽视价值引领的倾向,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4];重视医学生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人际沟通交往技能、辩证唯物主义等医学人文教育。每周组织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师政治学习一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人文医学;学习古今中外名医故事;学习身边模范人物的模范事迹,如学校模范教师的事迹,各附属医院医德医风高尚的模范医师事迹。也可以通过参加校内、校外讲座和学术报告,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理论水平。医学专业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钉钉”、“微信”及校内、校外网络等方式自学,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医学是神圣的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师也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学习新技术和新业务,加强自身医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和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在教学工作中,牢固树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透过医学专业知识看医学教育的本质,将医学自身专业使命和育人元素融合在一起,内化为观念,外显为行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专业技能传授过程中,通过专业课教师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水平和育人能力。

2.深入挖掘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

医学是集自然科学、哲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因此,医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这也为挖掘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

2.1梳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史中的光辉事迹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历史上各年代均孕育了大批名医大家,他们的治学品质、敬业精神和爱国精神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李时珍历时27年编写《本草纲目》的事迹,可谓呕心沥血。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并列卷首,强调医者不只是技术精湛,更要具有高尚的品德[5]。张仲景身为长沙太守,为治疗东汉年间疫病-伤寒,他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每逢初一和十五坐堂免费为百姓医病,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目前,《伤寒杂病论》仍是国内外中医专业必修课。张仲景的爱民、责任、担当和在医学上的贡献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学习的榜样,也激励着一代代医学生及医学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卫生事业繁荣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医学名家,我国每一门医学课程背后的学科发展史几乎都能折射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程[6]。例如,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的病毒学家顾方舟,带领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研发出脊灰糖丸疫苗,为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奉献了一生。有“东方巴斯德”美誉的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不仅发现了沙眼衣原体,并为研发疫苗而以身试毒。我国科学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艰苦条件下,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全合成具有活性结晶牛胰岛素的故事。杨焕明院士代表我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推动我国基因组学相关研究进入世界前列的事迹。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上海瑞金医院王振义院士团队在全球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以及三氧化二砷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案例。2015年无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首位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弘扬了科学精神和中医药文化,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7]。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院士从医78年,他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创造了多个中国肝胆外科领域的第一,使中国的肝胆外科步入了国际一流水平行列。中国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他用130条狗做了无数次实验,打开了我国器官移植的大门,他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他参与、推动了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 “中国外科学之父”的裘法祖,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林巧稚等等医学大家,他们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的光辉事迹,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学生,同样,也是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把他们高尚的情操故事及科学史话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动的“课程思政”案例。

新中国对传染病的防控史也是我国现代医学事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消除了霍乱、天花、麻风病、血吸虫病等多种传染病。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卫生行业的体现。2003年抗击“非典”,以及2019年以来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再一次体现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优越性,同时,涌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如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等模范人物,他们在疫情爆发时,逆行出征,他们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医务人员,是教师和医学生学习的榜样。

通过学习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史和对传染病的防控史,鼓励医学生们“以史为鉴”,进一步认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使命。

2.2剖析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哲学原理

临床诊疗过程的实质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和相互联系的”在健康人体或疾病人体上的映照。临床医学专业的诊疗思维和病情变化判断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是解释人体奥秘和诊治人体疾病的根本方法。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诊治思维就是依据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和相互联系的等哲学原理;从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等维度收集、归纳和总结,作为诊疗的主要依据。把这些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程中,使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3捕捉临床专业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医乃仁术” 的儒医思想和现代医学的“以人为本”,都是人文医学的核心内容[8]。希波克底认为“一切艺术中最美好、最高尚的艺术”是医学,“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是医学活动的最美好、最高尚的人性标准。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疾病不单纯由生物因素所致,心理和社会等人文因素被认为在疾病发生与治疗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6]。诊疗过程是为患者服务的过程,患者是存在病痛的人,诊疗过程要一切从人性出发,要“以人为本”,对患者爱护、关心和尊重。教学中要捕捉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细节,如检查患者时,检查前扶患者躺下,检查时注意患者隐私,检查后帮患者整理衣物,拉拉被角,避免患者受凉。从日常诊疗活动的细节做起,培养医学生高度的人文情怀。

3.构建高职临床专业“课程思政”的“三维课堂”教学体系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全体教师参与,构建“三维课堂”教学体系,即教室的“第一课堂”、社区和校园的“第二课堂”、网络平台的“第三课堂”。实现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

3.1高职临床专业第一课堂的教学实施

实行课前集体备课,教师们互相讨论交流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探讨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点,落实“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9]。因此,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进行精心设计,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标准化病人(SP)进行模拟临床教学、情景教学;设计一些贴合时政、贴近学生生活状态和学习现状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的PBL教学案例

[10]。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益求精的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课学习的认真态度;实训课上,通过分组操作,引入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训操作的每一过程都要体现关爱患者、爱伤意识,从而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第三年的实习期,要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学会“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2]。同时要培养他们与患者产生同理心、爱岗敬业、礼仪谦卑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可以结合实习医院实际情况,把医院里医德医风高尚的模范人物形象自然的、鲜活的融入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当中,提升临床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效果。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奉献、诚信”自然、鲜活地融入临床教学,通过耳濡目染不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

3.2高职临床专业第二课堂的教学实施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外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特征。依托第二课堂搭建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课程思政”的外延和有益补充。也是有效的实施“课程思政”的载体[11]。丰富的医学人文资源是开展第二课堂的有利条件,如入学时的《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提升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在各种医学相关节日,如医师节、糖尿病防治日、高血压病防治日、脑血管病防治日、癫痫防治日、艾滋病防治日、爱眼日、爱牙日等节日,系部、教研室和社团积极组织医学生参与社区义诊和宣传活动,提升其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参与度,把职业责任和救死扶伤精神融入这些实践活动中。

与辅导员结合,每周开展一次医学特色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活动中,如开展最美医学生评选活动,开展名医人生讲堂活动、名医风采微电影、医疗情景小品比赛等医学文化活动。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附属医院的导诊、义诊、义工等志愿者活动,使其尽早进入职业角色[12]

3.3高职临床专业第三课堂的教学实施

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国家教学资源平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搭建“课程思政”网络课程,如在学习通、职教云等网络平台上搭建“课程思政”课程,以动画、视频、微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名医风采,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医学行业案例等题材,提高学生兴趣,增强职业责任感,陶冶学生情操。实现入脑、入心、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4.实施双向教学评价模式促使“课政融合”

“课程思政”实施的怎么样,最终要看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的作为和成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使所有教师都负其育人职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恰当结合。改变过去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评价,忽视引导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评价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及终结性评价实现,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要改变,要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无感受到教师在思想上的启发、价值的引领等,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医学专业课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双向评价的模式,促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提高。

总之,通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探索,优化了学校的师资队伍、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育人的作用,必将培养出具有坚定信念、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甘于奉献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20〕34号.https://mp.weixin.qq.com/s/uNak1IG9YWcnHmWWbMWVzw

[3]吴宁.如盐化水:课程思政在医科课程中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 2021,(2):46-49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5]王缙,莫清莲,张岚,等.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4):150-151

[6]胡劲松,雷莉,王渊,等.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2):1535-1538.

[7]乌都木丽,胡尔西旦·阿布都米吉提,阿仙姑·哈斯木,等.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入医学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21.36(9):9-12

[8]余佯洋,廖伟聪,赵振富,等. 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与尝试[J].医学教育管理,2021,7(1):16-20.

[9]周洁,符娟珍,潘玲,等.思政教育在高校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见习课程中的初探[J].蛇志Journal of SNAKE(Science Nature),2019(3):434-436.

[10]薛晚利,张晓田,姚璐,等. 融入医学人文的 PBL 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

[J].医学教育管理,2021,7(5):528-532.

[11]施小明,刘成,朱梦冉,等.师生共同体视角下第二课堂党建育人机制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1):1-6.

[12]魏勃.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13-14.

作者简介:王亚丽,1964,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临床、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XM201907)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质培优项目建设,宛医专校(2021)54号4.5

3.河南省首批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河南省教育厅,教职成(2021)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