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3

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路径探究

徐冰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精准思维发端于我党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已延展到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精准思政研究,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着眼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点,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工作,运用大数据分析找准工作切入点,联通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等工作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思政工作落地落实。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院校 精准思政

精准思政是坚持精准思维、实现精准育人的教育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尤为鲜明。精准思政要聚焦新时代高职院校提高质量、提升形象这两大任务,紧密结合青年学生实际特点,着力构建精准思政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思政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突出思政工作政治属性。作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形式,精准思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展开,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贯穿始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矢志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意志品质、有过硬本领、有品德修为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这是精准思政对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的最好阐释,体现出精准思政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遵循思政工作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一重要论述既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实施精准思政指明了方法论和着力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强调全局观,教书育人规律强调重视教育者的主导性,学生成长规律强调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实践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以精准思维方法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紧贴高职教育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更是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要求。进入新时代,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需要精准研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刻解答,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艰巨性、复杂性需要有效应对,信息泛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时代责任,精准思政必须在目标理念上把握时代主题,在内容任务上反映时代要求,在方法手段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

二、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思政的前置条件

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总的来说,目前各类高职院校使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还比较滞后,不能适应新时代精准思政发展要求。

(一)要构建一体化数据平台。

所谓大数据,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容量够大。麦肯锡公司将大数据定义为:体量超出一般数据库,具备收集、存储、管理和解析能力的数据集。要实施精准思政,首先要收集形成大数据样本。覆盖群体要足够以足够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避免调研对象的不具代表性和结论的片面性内容要足够多。囊括家庭条件、阶段历程、心理状况等全方面的信息。为此,要按照国家、省市、区县、院校,成立不同层级大数据研究中心,构建 精准思政大数据平台,联合不同教育部门,对涉及学生思政工作的海量大数据做到应采尽采、能汇即汇,实现常态采集、多方使用、即调即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其次,要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思政研究分析算法。思想研究分析算法,是在海量的数据当中通过分析和建模,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模式和微妙的关系,以揭示过去的规律、预测未来的趋势。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思政,就要在当代大学生群体大数据分析的整体样本框架中,分析研判高职学生的差异性特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习状态以及舆情关注热点和思想倾向等一系列个性化数据,对学生群体乃至学生个体进行精准画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同时,必须要明确,基于大数据的预测并不是百分百的准确,人的思想瞬息万变,这种预测只是一种科学的归纳推理思维,其结论并不具有必然性。大数据预测只是建立一种指导和预警机制,进行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要建设精准化师资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实现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精准化师资的培养,大力转变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精准识别学生的教育需求。从构成看,精准化师资队伍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又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思政工作的队伍。从协作角度看,要强化思政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性,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促进思政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的融合发展。搭建线上专项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协同育人。精准化师资队伍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担任好人生导师这个重要角色。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密切师生关系,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自主性。要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化师资队伍必须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做好精准思想的数据采集、分析、协同等工作。

(三)要加强保障形成育人合力

精准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 三全育人目标,需要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形成育人合力。在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过程中,需要在精准教育顶层设计基础上,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将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构建起分工协作、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为全员、全程、全方位精准育人提供必要准备。政府作为主导力量,要提供大数据应用和信息技术支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高职院校之间和院校各部门之间要形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格局,保证数据资源的持续共享和利用。

三、高职院校精准思政付诸实践的初步思考

(一)精准设计教学内容

有效识别教育对象。通过大数据及基础算法分析,精准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关切,找出困扰学生的现实难题,为精准思政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与现实依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精准衔接。要尊重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畅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关注学生真正关心关注的是什么,找准学生到底缺什么,将思想教育的授课内容与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等关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主动及时回应学生诉求

精心组织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各学段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精准供给教育内容,使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让更学段学生都有获得感,认同感。踩准时代节拍,提供反映时代主题的内容唱响时代主旋律,凝聚时代正能量,坚持把国家发展战略、时政热点等作为生动的教育引导内容,深入展示中国之治、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依托学校智慧职教、虚拟仿真等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及时获取教学动态数据,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主要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重难点讲解。创新第二课堂,为学生定制第二课堂自主学习菜单比如通过网课、微信平台等推送相关课程和信息,更好匹配学生兴趣和特长,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发展。

(二)精准实施全方位服务

建立智慧资助系统。采集分析包括学生家庭信息、在校消费情况等在内的多项数据,通过线下认定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差别化确定资助比例、资助标准。

建立智慧考评系统。通过对学习成绩、竞赛获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时记录,实现年度奖学金的智能化评定。

建立智慧就业指导系统。全面摸排精准识别,发挥大数据分析优势,重点对毕业生就业状况、求职心态、困难问题、就业需求等方面精准摸排,确保精准施策。匹配推荐精准对接,将学生求职意向中的地域、行业、岗位等偏好与用人发布的招聘岗位信息进行精准化匹配和推送,以个性化就业推荐提升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三)有效保证数据信息安全

建构高保密性的数据中心平台,实时监控数据安全,保证数据运行环境的良好稳定,并且实时精准定位系统故障点的方位,提高系统抵御病毒风险的能力,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制订相关规范和制度,同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保证机构正常运行;定期对数据平台进行风险测评,并向专门安全机构提供书面报告,寻找技术人员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对学校的安全区域进行专门管理,建立安全标识;此外,高校还应设置准入人员的用户权限清单,做好记录和数据信息的保护。

建立多元协同的互动机制,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提高数据素养,具有较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考核评价体系,从短期、中期、长期分阶段进行考核,鼓励先进起到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大数据治理的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祁悦.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2]周远.精准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与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20(8).

[3]都晓.论精准思政概念生成及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

[4]王亚非.系统推进精准思政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7).

作者简介:徐冰,19871219,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族:汉,职称:专级11级,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详细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保利心语九期4栋,联系电话:18162652086,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