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十二针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手足十二针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研究

张聪  李文胜  田淑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检康复保健中心 750011

摘要:探讨王乐亭“手足十二针”的理论,总结临床应用研究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手足十二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手足十二针,理论探讨,临床应用研究

手足十二针是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乐亭教授的针灸治疗经验处方。该方从66个输穴之中,精选6个穴位组成“手足十二针”,由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组成,左右共十二穴,故名手足十二针[1],配伍精妙,整体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手足十二针穴位的作用及主治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可治疗因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的神志病症及前臂诸疾。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内关穴可治疗因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肺气上逆、胃气上逆等所致的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病症。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穴具有通经络、调气血、清热解表、疏经通络作用,可治疗半身不遂肩痛臂细无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腰背痛腹痛吐泻便秘肠痛瘰疬瘿气湿疹丹毒疥疮瘾疹皮肤干燥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咳嗽哮喘消渴水肿等。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经原气所输注之处,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通过调气,以达理血活血,通经止痛之效,可治疗各种胃肠道疾患、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瘫痪等症。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腧穴,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故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之效。可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肿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病症。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针刺足三里穴,可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筋会阳陵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强健腰膝的作用。可治疗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小腿抽筋等症。

2手足十二针处方多取阳明经穴,侧重调理气血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故又可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素问·灵兰秘典论》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饮食入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依赖脾的运化输布全身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调理气血作用极强。经络中的合穴气血最为充盛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通过针刺三穴可调理阳明经气血,从而使机体气血阴阳平衡。

3、手足十二针处方取阴经穴与阳经穴相配伍,体现整体观及阴阳同调

足阳明胃经后天之本”的脾经互为表里。足阳明胃经督脉、任脉、冲脉、冲脉阴跷脉和阳跷脉穴位相交汇,从而充养奇经八脉。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针灸该可同时三经,具有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濡润筋脉的作用。三阴交穴与足三里穴相配伍可健脾益气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合谷、曲池二穴可以通过络穴沟通表里两经,间接调理肺气。足三里与内关均具有治疗胃系病证的功用。手足十二针穴位相配伍可整体调理人体脏腑。足三里、阳陵泉、合谷、曲池属于阳经经穴,内关、三阴交属于阴经经穴,《医贯·阴阳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针刺阳经穴和阴经穴可调理阴阳。手足十二针的组方正是从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八纲辨证及经络辨证方面进行组方,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和调整阴阳治则的具体体现

4、手足十二针临床应用研究

王乐亭教授主要手足十二针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瘫痪、痹证等疾病,目前随着该方法的推广,很多医生积极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王氏研究发现应用

手足十二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偏瘫,能有效促进肢体恢复和改善痉挛、神经损伤程度[2]。郭氏研究发现“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优于常规取穴或艾司唑仑[3]。孙氏研究发现西医常规治疗配合手足十二针治疗脑梗死疗效好[4]。段氏研究发现手足十二针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率92%[5]。宋氏研究手足十二针联合加味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改善症状[6]。刘氏应用“手足十二针”加减治愈1例偏瘫型偏头痛患者[7]

5、小结

手足十二针组方中穴均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属于“根”、“本”部,调节经络的作用扶正为主,具有益气补血、强健脾胃、阴阳并重的特点。王老主要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瘫痪、痹证等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我们广泛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麟鹏.北京中医医院临床经验集粹[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5-80.

[2]王新伟,张虎,丁潇,杨洋,杨晓伟.“手足十二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9)1684-1687.

[3]郭鹏,白鹏.“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31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8:37(5)452-455.

[4]孙振杰.手足十二针治疗脑梗死1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82-83.

[5]段红应,周朝华,刘生华,肖宗芳.手足十二针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5(1)23-25

[6]宋丽,石蕊,赵香君.手足十二针联合加味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2:43(2)252-256.

[7]刘兰婷,鲜子兰,任韶凯,黄蜀.“手足十二针”加减治愈1例偏瘫型偏头痛1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7)1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