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县职业教育中心,陕西延长,717199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通过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中职学生的公民教育。研究表明,中职阶段是公民教育的关键期,但目前存在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脱节的问题。文中提出,应加强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的融合,构建“知信笃行”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提高道德判断力、养成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同时,建立健全校园公民教育环境,丰富公民教育途径。以期培养中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和公民责任感。
关键词:思政课程;中职;公民教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中职学生作为新生代公民,其公民觉悟与素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在推进中职公民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研究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的融合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意义
通过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启迪中职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研究此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方面,学界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具体的融合路径和方法。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的融合问题,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调研的方法,将深入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融合路径和方法。这一研究对于推动中职公民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中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两者的内涵与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中国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它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内容,这门课程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公民教育是以培养公民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它着眼于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参与和公民责任。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节 两者的契合点
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都强调理想信念教育,都注重培育社会责任感。两者都重视通过细致入微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在重大公共议题上增强判断力、辩证思考能力。思政课程中的伦理学、逻辑学等内容,也为公民教育奠定了基础。两者都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契合点,完全可以实现有效对接和融合。在中国,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组织和网站致力于推广这些理念和价值观。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中国国家教育部也一直在推动思政课程和公民教育的融合发展。
第三章 中职公民教育的现实需求
第一节 中职学生身份特征
中职学生正处于从少年走向成年的重要转型期,他们的思想活跃,社会意识正在萌动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他们开始有选择地接受社会规范,并对公共事务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又面临着知识结构不完善、社会阅历不足的问题。这决定了中职阶段是开展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成熟,对社会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加强中职公民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迫切性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加快,公民权利意识提高,但部分中职学生仍存在着模糊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性不高等问题。这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公民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公共判断力和参与意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公民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网络环境对中职学生公民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辨别网络信息,养成理性公民的思维素养。
第三节 加强中职公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加强中职公民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1.将公民教育纳入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系统地学习公民知识和技能。
2.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公民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公民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公民教育渠道。
5.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中职公民教育的良好局面。
总之,加强中职公民教育势在必行。它是培育新时代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有效的公民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青年,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第四章 思政课程融合公民教育的路径
第一节 更新课程内容
为了将公民教育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在思政课的内容中融入与公民教育相关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包括公民权利、公民责任、社会公正以及信息辨别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构建一个“知信笃行”的课程内容体系,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同时,针对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现实社会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案例,以引导学生将思政课程与公共议题相结合,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节 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中,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学生就公共议题进行论证与交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此外,情景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也是很好的选择。通过将学生置于复杂的公共环境中进行模拟,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并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三节 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我们需要优化教学环境。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理性发表见解,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应该被鼓励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其次,我们可以组建学生公民社团,开展各种公益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外,建立典型案例库也是一种丰富教学资源的方式。通过收集和整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思考的素材。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能够将思政课程与公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第六章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阶段是公民教育的黄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其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但目前两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一定脱节。为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需要从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环境三个路径着手,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
当然,公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思政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各方面努力,逐步构建起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中职公民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青年公民教育的要求。我们应畅通教育资源,加强家校社多个主体的协同配合,以推进中职学生公民意识、公民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少敏.中职学生公民意识调查报告——以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7(60):178-180.
[2]茆仁忠.“中职公民教育路径选择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13(15):74-77.DOI:10.13696/j.cnki.jer1673-9094.2013.15.018.
[3]张雪芸.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优化路径研究[J].黑河学刊,2019(02):133-134.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19.02.052.
作者简介:谢业东(1982),男,汉族,陕西榆林,本科,延长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级教师,学生管理及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