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王永玲

东丽区滨瑕小学  天津市 30030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要求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落实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同时新课标关于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

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对生活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深度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探究。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切实的参与到项目设计以及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任务解决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瓶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教学模式以及教育内容的创新,有利于构建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基于以上内容,团队就统编本义务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进行项目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教材分析及项目化问题的确立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第一单元是《我们的节假日》,包括第一课《假期有收获》、第二课《周末巧安排》、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四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有意义的度过闲暇时光,了解节假日的文化。一单元前两课分别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活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第三课和第四课,按照学生生活的时间逻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文化内涵,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

本单元的四课,在逻辑上它们基本属于并列关系,第1课和第2课主要讲假日,核心是如何过好闲暇时光,学会安排时间与生活;第3课和第4课主要讲节日,重在领悟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本单元需要通过表现性评价对学生是否能正确辨析行为的对与错和是否能遵守集体规则和进到集体责任进行评价和反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表现标准

社会参与

如果过好闲暇时光

学会安排时间和生活

  1. 懂得放暑假的意义;

2.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

自主发展

都有那些传统节日

节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1. 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国庆节是祖国的诞辰日。知道我国的国旗、国歌及国徽。

2.了解中秋的由来和习俗,知道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不同地区欢度中秋的习俗。

本单元编写表达了《新课标》的学业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国情,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 中国共产党,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了解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重要节日,了解节日的不同习俗及文化含义,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对于刚完成一年级学习的低段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安排才能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长时段假期。即使安排得好,也是父母帮助安排的。因此,学习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长假期,将假期过的张弛有度,感受假期的充实与快乐尤为重要。

屏幕截图 2023-09-13 081604团队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学情将此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设想安排如下

二、基于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模块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导向,并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特点,让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便教师与学生落地执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促进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发展,即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熟悉感、亲切感,目标与结果则给予他们素质导向的有效引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课程氛围中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帮助其在不同生活知识里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互通与渗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屏幕截图 2023-09-13 223206基于此,团队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新课标中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注重发现、利用学生中间和本地区的先进模范等榜样资源,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如重要人物、 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作品、重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 馆藏文物等,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形式;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 设,要精选、整理和加工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持。”基于此,在教学《我们的节假日》一单元时,团队就课程资源作了以下研究

1.合理使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和主要课程资源。部编版教材的核心观念为: 教材是师生沟通的“话题”,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话题”,而是让学生可以根据“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部编版教材特色鲜明、适用性广泛,融入了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但统一的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厘清教材思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有效地开发教材资源。

例如,在教学本单元《欢欢喜喜庆国庆》中,新中国的生日一课,教材创造性地加入了绘本故事,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这时应该怎么办”这一活动,将绘本故事融合其中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交流后小组汇报,本课的绘本是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是唯一,教师及时评价引导。这四个情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比如第一个场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办法比如可以请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帮忙,把国旗收起来,保管好。2场景当国歌响起时,明确的告诉学生应该原地立正行注目礼,并行队礼,以示对国旗的尊重和崇敬。3可以把国旗带回家,保管好。4.因为人民币上有国徽的标志,是不能破坏的。此环节为了贴近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创建情景再现,真正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懂得国旗、国徽是必须要尊重和爱护的,不能破坏和践踏,依法尊重、爱护国旗和国徽。进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形成对国旗国徽的崇敬和认同。

2.适度整合校外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社会环境中。课堂与社会真实生活对接,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生活、提高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新中国的生日》一课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新中国诞生的历史,采取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开国大典》等视频,用歌曲、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国庆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共鸣。

3.精心设计作业资源

本单元是关于时间的内容,具体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共有的时间意义的领悟,是一个群体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局部。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本单元内容的引领深度,灵活地设计本单元的作业。

本单元作业设计表达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生活性: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 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业设计中启迪学生把生活带进课堂。

   2)突出趣味性:道德与法治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加重学习课外负担的前提下,可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精心设置形式多样的练习 作业。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开展状况的需要,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努力趣味化。

基于以上思考,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及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成果要求,团队就作业资源作了一下思考:

1)巧设支架,组建图表型作业。

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结构图表教学法,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例如在完成“暑假生活趣事多”“周末生活欢乐多”两项任务重,都有设计“假期计划”这一活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老师将作业设计成表格式作业,浅显易懂,目的明确。

此类 作业为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够借助教材,联系生活,翻开思路,思考长假期或周末安排哪些内容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更精彩。在课堂的讨论中明晰假期生活要学习娱乐相结合。

2)图文并茂,设计趣味类作业。

课标中指出:“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创新作业方式,采用开放性、情境性、体验式等形式多样、难度适宜、数量适当的作业。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的、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以掌握学生的学业达成情况,及时评价、反馈、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材第17页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而书上给出的大多是图文并茂的内容,因此为了能够让班级节假日周刊更丰富,可以设计“传统节日万花筒”活动,其作业的表现形式就是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起搜集有关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制作成一份份精美的简报,在班级内召开交流会,并选择设计最精美的一份或几份入选班级周刊,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印象中的节日,把优良的传统传承下去,做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总之,项目化学习问题的真实性、过程的探究性、同伴的协同性、结果的多样性,让儿童能够在探究中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持续的参与中体验主动与坚持,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学会学习与合作。同时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积极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活”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