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实验学校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全面压减孩子作业总量和时长,在保证学生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还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这意味着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艺术熏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是人类最深沉的哲思,让人生充满色彩。美育的职责就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由此可见,美育工作在“双减”政策下显得极为重要。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我校美育育人功能,我们应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美育工作开展策略。
一、绿色校园 艺术生活
学校的一草一木、阳光雨露,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能够让他们感受校园文化之美的最佳户外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美术教育的开展,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和标准,利用多样形式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践行绿色校园,低碳生活理念,我们将收集师生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材料,进行加工美化,对校园进行环创设计。例如用废旧的快递纸箱,通过刻、画、刮、挖等表现技法,进行平面创作或立体加工组合,使之变成具有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用铁丝、废旧的水管制作花豹、猕猴等保护动物的外形,用废旧作业纸进行填充,并进行上色;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加以装饰,变成森林树木。总之,通过设计,将身边的废旧材料变成美化校园环境的艺术品,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养成。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的环境,美术小组将与历史小组合作,在学校中院地面上将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中发生的故事绘画下来,展现先辈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的牺牲精神。学生们在大课间活动期间,上下学途中都能看到这些图像,提醒他们勿忘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激发师生的爱党爱国热情。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我们还可以对校园许多小角落进行美化,包括楼道墙面绘画、校园井盖创意绘画等。学生走在这样的校园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美,从而更好地欣赏美,创造美。
二、创意实践 多元发展
“创意实践”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运用联想、想象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我校美术活动设计形式多样。
变废为宝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可以设计变废为宝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独具匠心地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及废旧材料,运用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进行大胆的想象,灵活的创新,巧妙的构思,采用剪贴拼等手法,进行创作,例如“一支环保笔”、“创意花瓶”等作品。
传承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推进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经典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设计传承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将传统手工艺(包括剪纸、泥塑、版画、篆刻等)、传统服饰(包括汉服、云肩、头饰等)、传统节日等元素,通过欣赏学习、实践创作的方式进行表现。
书写校名实践活动:因我校有书法与篆刻社团,可以创新学生作品展示方式。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墙面设计展示平台,每天由一名学生书写学校名称并在校墙进行展示。
三、广搭平台 以展为媒
高尔基曾说:“照天性来看,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由此看来,对美的追求使我们共同的天性。
为了给师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我校准备设计艺术长廊、“美术、书法功能室作品展示墙”、实体画展等项目。艺术长廊主要展示教师与学生的优秀画作、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等,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张扬个性,既表达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也是我们情感的表达。对全体师生来说,更是一种美的享受。“美术、书法功能室作品展示墙”主要展示学生在少年宫学习过程中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实体画展计划以不同主题进行,展览作品可以包括油画、彩铅、刮画等平面作品,也可以包括手工、装置等三维立体作品。实体画展不仅能美化校园,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信的平台。除了静态作品展,我们还可以结合电子媒材设置动态影像展,可以包括师生的绘画、书法电子作品,也可以将部分无法进行实体展示的作品拍摄下来做成视频,借助电子显示屏展览播放,这些动态艺术作品,可以为校园增添新意与活力。
我校坚决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通过以上方式,将优质高效的美育实践活动融入于课程教学、主题实践、校园文化、评比活动中,着力构建美育实践全链条育人机制。以美育人、向美而行,让学生在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中获取智慧、汲取力量,矢志追求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