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联络通道软基加固施工与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3

地铁联络通道软基加固施工与监测分析

范磊

佛山市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528000)

  摘要:依据我国地下铁道设计规范要求,第二条单线区间隧道连贯长度在600m以上时,则要设置联络通道。基础土壤性能直接影响联络通道的施工难度、质量、安全,如果是软基则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否则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本文以某地铁车站之间的联络通道为例,该联络通道是典型的软土地层,施工中采用了三重管旋喷、劈裂注浆、钻孔灌注桩工艺对软基加固,实时监测软基加固性能,为后续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地铁;联络通道;软基;加固;监测

引言

地铁作为各大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各大城市不断扩大地铁建设规模,其中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发挥着重要功能,除了联络功能外,还包括排水功能、防灾功能,如今社会对联络通道设计施工技术愈加关注。除了左右相邻隧道设置联络通道,上下地铁隧道同样需要设置联络隧道。目前,国内外常见的联络通道施工方法有类矿山法、井深法、矩形顶管法、管棚法等,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一旦遇到软土地层,为了保证后续联络通道安全施工,都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加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联络通道工程是否能顺利完工。因此,加强地铁联络通道软基加固施工与监测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地铁2号线两站之间最低轨位处设置联络通道,用作两站隧道联络、排水、防灾。联络通道工程由隧道相交喇叭口、集水井组成,采用钢混结构。施工区域为软土地层,结合现场勘查所得材料,地层从上到下分别为:(1)人工填土,厚度在0.6-2.7m之间;(2)粉质黏土,厚度在0.1-2.5m之间;(3)砂质粉土,厚度在2.0-5.6m之间;(4)淤泥黏土,厚度2.6-3.9m之间;(5)灰色黏土,厚度7.2-9.8m之间。

结构与地表间距最大为25.55m,主要软土为软弱淤泥黏土、淤泥粉质黏土,土层孔隙率高、含水率高、荷载性差、内聚力低。在前期测试当中发现区域存在承压水,水压在0.15MPa左右,一旦土层出现扰动情况就会影响土壤整体结构,降低土层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先处理施工区域软土层,做好加固处理再开展联络通道开挖构筑。

  1. 加固方案

结合本联络通道施工环境特性,设计中主要采用三重管旋喷桩为主、劈裂注浆与钻孔灌注桩为辅的施工方案,通过综合加固措施提升联络通道施工区域的整体物理性能。在完成软基加固后,以竖井方式开挖构筑联络通道。在完成盾构施工流程后进行软基加固施工,加固区域为上下行线附近以及竖井、盾构底部死角,联络通道开挖临时使用竖井[1]

如图1所示,联络通道工程软基处理采用了三种加固技术综合使用,钻孔灌注桩用于竖井两侧护壁加固,旋喷桩用于盾构上下行线地层加固,这样就形成了通道四壁加固(长方形结构)。其余需要加固的区域以及封底、桩体缝隙使用旋喷桩补充。劈裂注浆法用于盾构底部死角加固。

QQ截图20230810163259

图1  联络通道施工剖面图

  1. 三重管旋喷注浆

3.1混合浆液特性

浆嘴、水嘴的间距过小会导致喷浆流、喷水流相互影响,通过测定本工程的浆嘴、水嘴间距较大,二者不会产生影响。混合浆液沿高度可以两种混合浆液,即浆嘴区和水嘴区。浆嘴区混合浆液是由水嘴区浆液加上水泥浆液混合而成;水嘴区混合浆液是由水、切割土体、浆嘴区混合浆上涌液混合而成。根据浆嘴区与水嘴区的混合浆液容重、高压水容重、水泥浆容重、土体容重以及浆嘴、水嘴流量和切割土体体积计算整体容重量。

3.2注浆材料

旋喷注浆采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525号),并加入一定的外加剂用于提升整体的力学性能和桩体综合性能。旋喷注浆中加入了0.5%的氯化钠、0.05%的三乙醇胺,试验得出旋喷注浆初凝时间为6.5h,终凝时间为12.5h,抗压强度3天为4.1MPa、7天为7.5MPa、28天为14.3MPa。设计中,旋喷桩直径为1.2m、注浆管直径为0.1m、填充率为0.73、未旋喷填充率为0.63、损失系数为0.12、旋喷桩用量为0.91m³/m[2]

3.3试验与参数选择

桩体直径、强度作为高压旋喷桩作为核心的指标,也是评定施工质量的重要参数数据。影响桩体直径、强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土体成分、射流性能、浆液配比、喷射参数。为了确保桩体直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和预期使用效果,在类似本工程软弱土层环境下进行模拟试验。本工程通过试验提出以下施工标准:(1)水压不得低于30MPa;(2)水量为75L/min;(3)风压不得低于0.6MPa;(4)风量为3m³/min;(5)喷浆压力不超过2MPa;(6)喷浆量为75L/min;(7)提升速度在8-12cm/min之间;(8)旋转速度在8-20r/min之间;(9)水泥浆密度为1.49-1.60g/cm³;(10)水泥浆水灰比为1:1~0.8:1[3]

3.4施工流程

如图2所示。

图片1

图2  双重管旋喷流程图

3.5施工工艺

(1)桩体定位。按照设计图纸标准进行桩体精准放样,并做好桩体定位,要求桩体定位偏差量不超过5cm,否则影响桩体之间的搭接质量。

(2)液压钻机就位钻孔。钻孔设施选择液压回转钻机,钻孔时钻杆与钻面保持90°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1°。

(3)浆液制备。按照试验配比标准搅拌制作浆液,精准计量各项材料加入量,要求浆液搅拌时间不低于5min。浆液制作派有专人看管,按照水灰比标准、拌浆流程进行,避免出现失误,在搅拌台醒目位置设置配合比标牌。

(4)旋喷。在完成钻孔且浆液配置完毕后,将注浆管深入孔底至设计标高位置,依次开启高压清水泵、高压注浆泵、空压机。喷浆中时刻注意各项施工参数是否满足标准。并打开提升装置,卸管后继续复喷20-50cm,保证桩体之间的搭接质量。

(5)三管清洗与移位。旋转喷浆提升到设计顶标高完成注浆,并缓慢将注浆管提出、清洗,避免砂浆凝结导致管道堵塞。将旋喷机运输到下一个施工桩位点,重复上述工序。

3.6特殊工况处理

(1)搭接处理。如果在施工中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旋喷中断,则需要做好搭接工作。根据重新喷浆注浆管下降高度、中断注浆前2h喷射高度、注浆中断时间计算搭接长度。计算公式为:

a=0.0025b△t

式中:a代表重新喷浆注浆管下降高度(cm);b代表中断注浆前2h喷射高度(cm);△t代表注浆中断时间(h)。

注:注浆中断时间如果大于2h则按2h标准计算。

(2)不返浆处理。旋喷施工时在注浆到一定量时会出现返浆情况,持续注浆待到返浆均匀且无气泡时即完成注浆。在旋喷施工中应派有专人实时观察返浆是否正常,如果长时间没有出现返浆情况则停止提升三重管,并保持持续注浆,待到正常返浆后再提升三重管。如果依然不返浆则表明有严重的浆液漏失情况,可灌入水泥和水玻璃混合液提升加固质量。水泥和水玻璃混合液按照1:1比例制作,混合液注浆压力应在0.5MPa以上,注浆流量控制在10-15L/min范围内[4]

  1. 劈裂注浆与钻孔灌注桩

提前确定注浆孔位置,要求注浆孔不会破坏盾构内部钢筋,以管片预留孔方式为主。每个环布置3个孔,加固范围在联络通道外扩15m之内。水泥依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525号)作为注浆材料,水灰比为1:1-1:0.8之间,浆液比重控制在1.5-1.6g/cm³之间。钻孔设备选择振动冲击钻机,钻杆注浆。施工中采用上行式注浆方案,段高为1m,注浆按照从下到上、两侧向中心的顺序进行。注浆前先疏导孔洞,缓慢下注浆管,注浆压力控制在0.8-1.5MPa范围内,注浆流量控制在12-15L/min范围内,完成注浆工序后将孔洞封闭避免漏浆。钻孔灌注桩的孔洞间距为1m,桩体直径为0.8m,采用C25标号混凝土按试验标准配比,采用正循环成孔工艺。

  1. 盾构变形监测

联络通道加固施工中,需要通过盾构上下行线,为了避免施工时对盾构造成干扰增加风险隐患,本次施工整个流程均对盾构变形进行跟踪监测。在旋喷注浆、钻孔管注浆施工中监测频率为3次/周,盾构盲区注浆监测频率为1次/日。在同一环片上左右对称设置沉降观测点,通过水平观测也提升盾构沉降观测精度和位移精度。联络通道两侧是监测重点,以中心线为基准,左右两侧10m范围内集中布置监测点,每个环片上左右设置监测点,10m范围外也减少监测点布控数量,监控点间距为3m,整体监测范围在联络通道中心线两侧20m范围。水平位移点布设数量与沉降点布设数量相同,在盾构内均匀设置[5]。沉降监测(水准测量法)采用自动调平水准仪进行测量,测点高程精度在0.2-0.4mm范围内;水平位移监测(角度法)采用全站仪,角度误差控制在2-3’’,测量精度在0.4-0.6mm范围内。

通过上述监测方法,在旋喷施工中盾构沉降量、水平位移量均符合安全标准,盾构内注浆扰动较大。在加固施工中盾构呈上隆形式变化,上行线最大提升了13.9mm,下行线最大提升了14.22mm,影响范围在通道中心两侧10m内[6]。如图3所示,下行线水平位移均未超过1cm,普遍在6mm左右。上行线水平位移均未超过3mm,位移量更小。整体来看,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均符合安全标准范围。

QQ截图20230811100433

图3  下行线位移变化曲线

  1. 加固效果分析

采用上述联络通道加固施工作业,对最终施工结果进行质量评定,表明本次施工中的软弱土层加固效果良好,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旋喷、劈裂注浆区域强度有明显增加,加固区域十分坚实、紧密,自理能力可满足后续施工要求,局部强度也可以达到质量标准。为了检测旋喷固结体强度,制作固结体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单轴抗压强度均在2.5MPa以上,最高强度为4.2MPa,抗剪力在1.1MPa以上,内摩擦角在30°以上,渗漏系数非常小,并且桩体整体均衡、光滑、完整、连续,并未发现夹泥、缩径等负面情况。

在后续联络通道开挖施工中,并未发现有漏水点,土体结构表现稳定。表明上述加固施工方案应用效果良好,经决策采用施工效率更高的全断面开挖方案,并且采用相关工艺有效控制沉降量和盾构管片移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地铁联络通道软基采取了三重管旋喷、劈裂注浆、钻孔灌注桩加固方案,加固整体性能表现良好,可满足联络通道后续施工要求。采用沉降监测(水准测量法)、水平位移监测(角度法)对盾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均满足安全标准,整个施工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桩体完整、连续、强度大,很好地起到了加固、支撑作用,整体效果可达到预期标准,后续开挖施工十分顺利进行,保障了地铁联络通道的施工质量、进度以及安全。

参考文献

[1] 龙根望.RJP桩软基加固施工技术——以深圳地铁21号线坳背站为例[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2):23-25.

[2] 龙琰.邻近地铁隧道基坑降水设计与沉降监测[J].城市情报, 2023(8):124-126.

[3] 曹小平,韦志凯,卢洪强,等.软土地层小半径盾构隧道下穿在建高铁地基加固效果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 2023(1):102-103.

[4] 任坤明,李恩喜,唐麒钦.昆明市春雨路轨道三号线加固保护的研究[J].2021(11):522-523.

[5] 刘翠清.市政隧道改建对邻近地铁结构扰动的影响分析[J].粉煤灰综合利用, 2021(5):505-506.

[6] 张友杰,张学伟,李志浩,等.软基地区大型上盖地铁停车场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的施工[J].建筑施工, 2020(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