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管理的艺术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职高生管理的艺术性探索

赵科

(陕西省清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719300)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项工程;对于一个从教的工作者来说,教育是一项活动,教育是一个过程。职业教育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而焕发新机的教育形式,它的产生衔接了教育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环节,它的产生填补了职业教育以简单的职业培训为主的缺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职高的职业教育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校、组、班三层管理的模式,而基础管理工作自然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那么班主任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展示管理的艺术性?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索职高生管理的艺术性。

一、培养群体行为的艺术性

群体行为是一门综合的新型学科——行为科学的研究课题。它的内容包括: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压力、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和正式与非正式群体等;它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人在群体中的行为与个体单独行动时的表现不同,他的行为要受群体其他成员和整个群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势必有着它的基本规律。根据行为科学对群体行为研究的结果,结合班级管理的实践。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育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想做好传道工作,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是做好传道工作的原动力如何爱学生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因此,在学管工作工作中,一定要掌握爱学生的艺术。笔者认为:一个好的班级应是由具有共同目标,心理相互依附,行为上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情感上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的若干学生组成的集体。从职高生的特点说来,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人生阅历相同,入学分数与专业选择有别,自制力、鉴识力较弱。因此,在群体行为培养上必须吻合职高生的特点。

二、培养个性发展的艺术性

“个性培养”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而孕育出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融入了创新教育的培养,体现出办学特色的治学理念,个性培养实质就是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同一环境、同一教师、同一教材、同一进步。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难道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就是“差生”?难道这是能力的差异?客观的说,学生有能力的差异是现实存在,诸如:记忆能力、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这并不能断定这些学生就是“差生”,个性培养是指一个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的方法,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文化水平和各种能力在某一事件中或瞬间的体现。学习的差异与技能上的差异均属教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学生学会做人,个性培养从兴趣培养开始,则是管理中的艺术性。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然而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首先班主任要树立对学生的信心。所以兴趣的热情,成绩与自信是连在一起的。

俗话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首先,要了解学生个体。学生管理人员特别是班主任要在工作手册中认真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上、中.下三档、生活情是否住校及宿舍房间号、兴趣爱好、才能特长、性格特征、家庭状况家庭成员和生活来源,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根据性格特征和思想状况的记录,对于自尊心强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就采取温和式的批评教育方式。对惰性较强而依赖心理严重的学生就采取触动式的批评教育方式。对脾气暴躁而自我意识强的学生,就采取讨论式批评教育方式。只有对每一名学生深入了解,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学生便于接受,才有利于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其次,对学生集体进行了解,也是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培养一些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学生,要真实掌握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各类学生比例、主要特点、不良倾向以及各班班内学生的团结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荣訾感,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这样,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常规养成教育的艺术性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无非就是练习正确的行为,练习使他们习惯于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和准则”。常规养成教育是时刻在每个学生都会发生的“日常小事”,但用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学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必须全面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有些班主任并不把一些小事、细节放在心上,觉得没什么,无所谓,其实学生一直在背后看着你评价你议论你。学校要求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佩戴首饰,就主动摘下了首饰学校要求提前两分钟候课,就早早来到教室为了节省能源,会随手关掉电灯、水龙为了保持教室的卫生,会顺手拣起地上的纸屑。这些事情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我发现学生能够天天穿校服了,上课不再迟到了,教室也越来越干净了。由此可见校规校纪并不需要我们班主任每天耳提面命地唠叨,只要我们以身示范,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一些细小的外部行为表现,就可以折射出学生所思所想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大部分日常行为都能按常规养成教育的要求去做,规范有序。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校园生活就质量高,否则,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笔者认为:从四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效果明显。首先,对常规目标要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其次,常规养成宜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常规养成从日常的言行举止入手,对学生进行要求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是一种细致的积累式教育,积日常行为的涓涓细流,汇良好品德的江河湖海。再次,对常规隐患应明察秋毫,无微不至。“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度”班主任应善做有心人和明眼人,发现顽症不防小题大做,矫枉过正。对学生中在常规养成教育过程中屡教屡犯的现象,完全可以通过综合测评扣分,班会点名批评等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与约束。

四、思想交流中的艺术性

思想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手法,思想交流通常以交谈为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交谈才能实现与学生沟通思想,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通过交流,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影响师生关系,长期下去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互相埋怨,互不信任,互不满意,继而教师自己也充满失败感。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爱学生一定安掌握好尺度,老师要与学生保持定的距离。与学生不要过往亲密,甚至称兄道弟样势必影响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削弱教育的力度。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好学生并非是完美无缺,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在看到好学生闪光一面的同时,更要注意他们身上潜在的不足,把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如果护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往往学生会产生反感学生也会疏远和不信任老师,给教育工作增加难度。爱学生对学生不要溺爱姑息,更不应为了班级荣誉或学生个人利益而掩饰学生的过错不要为班级或个别学生护短,要注重培养学生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质。总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只有掌握爱生艺术,才能在爱学生的同时,用这种情感感染和教育学生,从而使这种情感在学生身上得以升华,使学生爱老师、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掌握了爱生艺术,才能密切师生关系,使师生间建立双向信任,学生才能真心服从管理,支持学生管理工作,共同落实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