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在关联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高职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在关联探讨

路畅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技术型人才孵化的摇篮,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艺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市场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技术人才,在现有情况下,高职院校中的艺术教育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调整教育模式,实行教育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理念,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全面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教育;工匠精神

引言

全球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技术革新不断涌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唯有掌握大批量优秀的人才资源,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国家竞争中取得优势,在这种现状下,高职艺术类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离不开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工匠精神所具有的精益、专注、敬业、创新的内涵正是现今时代所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时,如何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培养中,是本文此次探讨的重点。

1.工匠精神的起源及内涵

在我国,“工匠”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周礼》的《考工记》中有着我国对工匠最早的描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指的是有智慧的人发明创造,被心灵手巧的人记录下来,这种手艺代代相传,这就是工匠。在古代多为有工艺专长的人,他们对自己的技术不断打磨,千锤百炼,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我国博物馆陈列了各种琳琅满目的中国瑰宝,从青铜器、瓷器、书法到绘画、雕塑,无不展示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精益求精”生动的诠释了早期的工匠精神。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新的拓展,在精进技术的基础上,对“道”也有了追求,产品不在只是器物本身,更是技艺者精神的载体。工匠所指代的范围,也从传统的手工匠人,扩展到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作从业者。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工匠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

2.高职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在关联  

艺术教育本身与工匠精神就存在一定的关系,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内在统一,区别于旧时代对技术性的强调,现代社会从其内涵又赋予了新的寓意和价值,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人文性的探索。而艺术教育指在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及创作能力,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分析,工匠精神与艺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两点:

2.1工匠精神能促进艺术创新

工匠精神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生在对学习基础知识之外,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乃至创新,大大丰富了教育内容。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能够提高其在艺术创作中的积极性,在传统创作上寻找突破,可以说工匠精神在教学中的合理渗透对艺术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艺术教育其实就是力求提高人的创新意识,而工匠精神的核心“精益求精”,就能使人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新事物,使创作更加自由,同时促进了艺术教育品质的进一步优化。

2.2艺术教育能助力工匠精神的传承

在流水线作业愈发成熟的今天,传统的工匠技艺者正在逐渐减少,物优价廉的工业化产品使得古老的手工艺传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中,加入对工匠精神的讲解,对工匠精神的推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带动工匠精神在艺术教育体系中的传承和开发。在艺术教育院校的改革创新中,通过艺术教育的与工匠精神合理融合、组织实施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艺术专业素质有着显著提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修养。借由艺术教育的推动,代表工匠精神的传统手工艺品及艺术行业掀起了新的热潮,例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苏绣、剪纸、南音、京剧等越来越多的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精湛的技术工艺,更是源于对其背后所代表的工匠精神的敬仰。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相结合,本身也是对文化自信地位的高度肯定,同时艺术教育还肩负着丰富当代文化、赋予当代文化以更多生命力的重任。总之,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崇高目标。在艺术教育改革中为学生创造感知工匠精神和品味工匠精神的条件,在先进精神思想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艺术创作观念。鉴于这种情况,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为目的,以培养人才理念作为基础,通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等手段,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提升匠心、匠能、匠艺上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实现艺术教育在工匠精神培养上举足轻重的作用。

3.高职艺术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考虑到艺术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理应完善教学设备,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在校学生的匠能、精进学生的匠艺,培养学生的匠心。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完善教学资源配备,营造艺术化的校园环境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是优化教育质量,改革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高职艺术教学资源直接关系到工匠精神是否能够切实的融入艺术教育中,教学资源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有显著的影响。学校所具备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也必须满足教学的各种需求,适配不同的教学课程。除了保障学生正常的教学之外,还可以运用工匠精神进行具象化的创作,将能够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设计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日常能浸泡在具有艺术氛围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打造艺术化的校园环境,对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审美的意识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校园雕塑、装饰等的设计均可以投射出教育理念。

3.2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艺术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结合。首先,可以让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增添对工匠精神学习探讨的课程,通过对工匠精神起源及发展的了解,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在艺术方面的应用进行思考,并通过实践对其进行探索。其次,应该让学生跳脱出书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或者社会实践,让学生有自己的机会充分感受艺术和工匠精神。借助艺术教育的熏陶,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修养良好的品格。尤其是在对电子设备高度依赖的今天,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积极的自我完善、良好的素质培养的活动中,具有长远的正向意义。 

3.3 注重对学生匠能的培养

我国现有的教育理念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社会上“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加强学生对实践的感悟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较好发掘学生各种潜在的职业发展可能。例如我们可以在不同课程体系中增加艺术教育类的课程,其他类学科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艺术类课程的选修,让学生能够尽可能拓展职业方向和需求,为未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可增添市场实践相关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在社会上的应用有切身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眼界,净化心灵,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促使工匠精神有效的融入到高职艺术教育中,能更好的结合艺术人才精神教育的现实需求,使学生在具备良好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更好的践行工匠精神,拓宽择业道路。

参考文献

[1]冯萍.高职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05):16-18. 

[2]周春晓.艺术教育与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王瑞荣.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