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到我院就诊的40例双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结果:护理后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显著提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方法应用于双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精神障碍;双向型情感性;护理;心理;生活质量
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也被称为心境障碍,临床表现为狂躁相和抑郁相,其中狂躁相表现为言语夸大、情绪高涨、爱管闲事且自我感觉能力超强,但一般为一过性,大多会转为抑郁相,表现出情绪波动较大、低落、自卑、对没有信心且兴趣与社交兴趣下降,多发作于成人早期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对于病程较长、病情严重患者,还会伴有心血管疾病、偏头痛、支气管哮喘等躯体性疾病[1-2]。当前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治疗期间发现,很多患者治疗不积极,不按时吃药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护理干预很重要。本次研究选取到我院就诊的40例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探讨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②病情不稳定;③正在参与我院其他研究。共纳入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5.73±6.34)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6.87±1.33)年,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40例患者均接受临床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完成综合病情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发放健康手册普及疾病常识和积极接受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建立与患者的友好联系,询问家属患者的日常生活状况,分析患者的主观认知与第三者认知是否存在差异,然后为家属普及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积极引导促进患者康复;②躯体护理:由于患者情绪上存在较大波动,护理人员应当更加注意患者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例如当患者出现狂躁症状时,会话多、频繁走动、手上的动作无法停止等,护理人员要及时提醒患者并用丰盛的饭菜吸引患者注意力,避免患者忘记吃饭,当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时,会不服从医护人员管理甚至有自杀行为,护理人员要更加积极的与患者沟通,并协同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同时需要创造安全的环境,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伤害;③心理护理:虽然患者在发病时会丧失自知力,但仍旧有自己的思维,存在担心、害怕等负性情绪,且相比于正常人会更加敏感,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及时发现情绪变化并在家属的配合下给予针对性疏导,对于病情发生进展的患者,要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确保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临床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临床依从性和心理状态,其中临床依从性按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依从率,结果用百分比表示;心理状态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均以7分为标准,分数越高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临床依从性
护理后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临床依从性对比[n(%)]
时间 | n | 完全依从 | 基本依从 | 不依从 | 总依从性 |
护理前 | 40 | 16(40.00) | 17(42.50) | 7(17.50) | 33(82.50) |
护理后 | 40 | 19(47.50) | 20(50.00) | 1(2.50) | 39(97.50) |
- | 5.000 | ||||
P | - | 0.025 |
2.2心理状态
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见表2。
表2心理状态对比[,分]
时间 | n | HAMA | HAMD |
护理前 | 40 | 18.92±3.46 | 17.16±2.78 |
护理后 | 40 | 8.24±1.51 | 7.75±1.23 |
t | - | 17.892 | 19.577 |
P | - | 0.000 | 0.000 |
3.讨论
双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对个人、家庭乃是社会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多采用抗抑郁、心静稳定剂等药物控制[3],但患者往往由于对疾病不自知或疾病本身影响,临床依从性不高,不是吃错药就是忘记吃药,而家人又无法每时每刻陪伴在患者身边,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都在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主要从健康宣教、躯体和心理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强调家属陪伴的重要性,给予患者全方位关爱和陪伴,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从而用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同时加强躯体护理,确保治疗期间患者的安全性,延缓或规避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身心同步康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显著提高,HAMA、HAMD评分显著下降,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在双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玉华,李苏平,游辉芳,曾志金.综合护理模式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2,42(02):187-189.
[2]刘华粉.综合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对患者负面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J].名医,2021(21):104-105.
[3]张艳,殷凤娟.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影响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70.
[4]祝金霞.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