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谈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秦琴

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 402160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是其两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读写结合点;品悟内涵;培养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是其两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应当凭借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读”“写”结合,实现意与言有机的统一。

如何做到读中悟写,“言”“意”兼得?

一、设计好教学思路。

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在自主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并理清文章思路。

)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

)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既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蕴含情感内涵的理解,又提高读写能力。

)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紧扣读写结合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达中。

二、明确写目标。

“读写联动”中的写的目标有两个:为读而写,为写而写。为读而写是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适度的想象补白,课文的续写、缩写、读后感等。为写而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仿写。“写”的训练植根于“读”的土壤,既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习作的预热与铺垫,是阅读与习作中间的桥梁。

三、读写结合点。

读写教学中,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是从教材中找到读写结合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一)仿写的“结合点”——写法迁移运用

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仿写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表达的方法,主要有句子的仿写、精彩段落的仿写、课文的仿写。
   1.句子的仿写。抓住课文中的妙语佳句作为读写结合点,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体会句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接着提供语境,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句式进行仿写。如:统编语文一下《夜色》最后一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我还能看到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仿写,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进而想象我还能闻到什么?听到什么?然后仿照课文写下来。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闻见丁香花的芬芳闻到的)。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听到小蟋蟀在叶丛中弹奏着动人的乐曲听到的)。学生通过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仿照例句,从不同角度写出精彩的句子。

2.精彩段落的仿写。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精彩生动的语段,可以用来进行仿写。如《桂林的山水》第二自然段,可先让学生体会排比、比喻等手法的好处,然后运用这样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点,练习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从段落的仿写中,学生可以积累好词佳句,夯实语言基本功。

统编语文四下《绿》,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乃至绿的生命。其中1—3小节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大自然中不仅有“绿”,还有哪种颜色带给你独特的感受?仿照课文,试着写一写。这样处理,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都得到了训练。

再如:统编教材六上第二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尝试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在研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自然段“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写法后,可以根据“点面结合”的训练点搭建支架进行写法指导。设计片段写作:(1)比赛看一看:观看班级拔河赛视频,激发习作兴趣。(2)比赛填一填。围绕拔河比赛我们可以写什么呢?(3)比赛写一写。要求:模仿第二段“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班级拔河比赛。教学时,通过阅读和搭建写作支架,让学生完成“点面结合”的片段写作练习,为之后的习作“点面结合”的篇章表达作铺垫,体现统编版教材的读写融合的教学重点。

3.课文的仿写。课文的仿写主要有两种:一是仿句式,二是仿结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迷人的景色,四个重点段在写法上都是先写树木,再写其他景物。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品读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接着找到这几个段落的共同点,然后仿照这种构段方式写一写本地某个景点某个季节的景色。同时,本文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教学完后,可借机让学生模仿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谋篇布局。这样的仿写,不仅使学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实现由仿作到独立写作的“创”的教学效果。  

(二)扩写的“拓展点”——让内容扩展开来

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空白点,如故事场景,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标点符号处(省略号)等等,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进行想象补白。如教学《彩色的梦》第一小节时,可让学生补白关键词句,想象事件: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会聊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写出很多,如:绿色的小铅笔说:“我可以画一片绿色的草地,咱们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吧!”黄色的小铅笔说:“我可以画鲜艳美丽的迎春花,咱们一起去找春天吧!”蓝色的小铅笔说:“我可以画一望无际的大海,咱们一起到海边捡贝壳吧!”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当读到“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时,可设计这样的填空练习:“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俯视人间,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走进英雄的心,解读英雄“忍受痛苦那颗坚强、隐忍、博爱之心”, 有利于阅读的深化。

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教师可抓住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用意何在?在这个挖的过程中,父亲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他一定经历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那他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呢?让学生想象出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中,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点”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补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既拓展了课文内容空间,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三)改写的“发散点”——使想象发散

比如《颐和园》《鸟的天堂》这样写景的文章,可让学生尝试着改变文体,将原文改写成一篇导游词;古诗教学时,可让学生将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燕子》《荷花》这类文章学完之后,可让学生为燕子、荷花做一张名片;学完《赵州桥》,让学生写一篇赵州桥的自述;再比如《慈母情深》,梁晓声写得非常的感人,我们可以让学生替作者给母亲写一封信。

(四)续写的“延伸点”——内容延伸下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抓住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续写故事,如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引导学生预测后面会发生什么,接着课文写一写。既落实了“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写作能力。

(五)读后的“心动点”——让一吐为快在学生研读课文后,可引领学生就某一部分或全篇内容进行研讨,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去写圆明园的辉煌?这把火烧毁了什么?烧不毁什么?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通过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习作水平。

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教学时,应将阅读旨趣由“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通过读的活动,挖掘文字中隐藏的习作训练点,在读中探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联动,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利俪.《走进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之“革命岁月”单元》[ J ]2019.9.26

【3】《语文教学通讯》2022.5C